农村老龄化率相关指标探析

2020-06-23 03:28董博谦王英蓉张紫薇金惠新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董博谦 王英蓉 张紫薇 金惠新

摘 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农村,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市民化,留居农村的人口年龄结构成为了农村劳动力是否能够承担农村劳动责任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此,从农村户籍老龄化率和实际老龄化率的差异出发,引入表示二者差异的相关概念,即老龄化差异指数、老龄化差异比率、老龄化弹性指数。用可计算的模型来测量相关差异,推导出一般结论,对实际老龄化率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实际老龄化率;户籍老龄化率;户籍老龄化差异指数;老龄化弹性指数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人口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皆与老龄化率相关,准确的老龄化率对于省级、市级、区县级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政策及城乡差异,适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并且长期定居于城市,而又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把户口留在了农村[1-2]。因此,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专业技能人员不断流失为特征的人才空心化构成农村空心化的重要表现,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率的户籍与实际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3-4]。关于农村实际老龄化率与户籍老龄化率的对比,我国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更多的研究是站在了实际抚养比的角度阐述。

1 农村老龄化的相关研究

1.1 老龄化的定义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1956年)中老龄化的划分标准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老年人口;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1982年)老龄化的划分标准是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老年人口。选择65岁还是60岁作为划分标准对本次农村实际老龄化率研究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按照取得数据的容易程度,采取60岁及以上人口为老龄人口的划分标准。

1.2 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刘铠豪[5](2016年)认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抚养比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而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率,是导致我国消费率长期走低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汪伟等[6](2016年)认为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将迅速消退,而中国当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依然较低,正面临“未富先老”的困境。

众多学者虽然对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促进作用或者抑制作用并不统一,但是都认为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是以上研究成果中的老龄化率都是户籍老龄化率,建立模型带入数据都是户籍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并不科学,影响了准确度,尤其是农村区域此偏差明显。

1.3 人口流动对老龄化的影响

张航空[1](2014)研究人口流动对中国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中得出,流动人口对于各省区的影响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减轻老龄化压力的地区主要在东部,流动人口加剧老龄化压力的地区主要在中西部。也有学者在研究广东广西人口流动对老龄化的影响中得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造成了两广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的现状。按包含流动人口和不包含流动人口两种户籍口径计算发现,广东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大于常住老年人口比例,而广西则正好相反,且两广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相似。基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人口流动造成了实际老龄化率和户籍老龄化率的不统一。

2 农村老龄化率指标的探讨

研究农村老龄化可以利用两个比率指标来反映:1)户籍老龄化率,即在一定区域内,基于户籍人口计算的,60岁及以上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2)实际老龄化率,即在一定区域内,基于实际居住人口计算的,60岁及以上人口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

实际老龄化率和户籍老龄化率一样具有重要作用。实际老龄化率对于空壳村人口流失程度有着直接的判断,对于农村相关政策的制定,参考实际老龄化率比参照户籍老龄化率更加贴合实际,通过二者的比率、各自的变化幅度与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7]。

3 实际老龄化率与户籍老龄化率的差异来源

实际老龄化率是从实际出发,数据来源要靠实地调研或者村落年鉴得知。准确得出这个指标对制订相关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实际老龄化率与户籍老龄化率的差异来源于以下3方面。

3.1 适龄劳动力群体的转移

适龄人口劳动力的外流会导致老年人口在人口结构中占比升高,此部分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

3.2 老年群体的转移

1)有些老年人虽然到了60岁,但是从事技术工种,依旧在外务工,或者于城市长期居住养老;2)年轻者不断替代年老者加入到流动人口队伍中,而年老的流动人口则流回到农村[8]。现阶段农村户籍老年人大都在村里居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乡情;2)从事低技术工种由于年龄原因被淘汰。所以,为简化计算,认为老年人不发生人口流动。

3.3 未成年群体的转移

有些未成年人会跟随父母去城市长期居住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在农村跟随家里的老人一同居住。此部分人口流入或流出对数据采集无影响。

4 实际老龄化率、户籍老龄化率的相关计算及其意义

主要基于农村老龄化比率、农村适龄劳动力比率作出思考。但下列指标对城市也可以应用,即老龄化差异指数、老龄化差异比率(也可叫老龄化实际户籍比率)、老龄化差异弹性指数、适龄劳动力差异指数、适龄劳动力差异比率(也可叫适龄劳动力实际户籍比率)、适龄劳动力差异弹性指数。

公式(1)中,D為老龄化差异指数,S为户籍老龄化率,R为实际老龄化率。当代中国农村大多数情况下老龄化差异指数大于零,实际老龄化率要大于户籍老龄化率。城市可能会出现适龄劳动力引入导致的实际老龄化率程度低于户籍老龄化率程度,此时D可能小于零。

若D为正数,说明实际老龄化率大于户籍老龄化率,数值越大差距越大。若D为负数,说明实际老龄化率小于户籍老龄化率,数值越小差距越大。若D为0,说明实际老龄化率等于户籍老龄化率。

公式(2)中,Da为老龄化差异比率(也可叫老龄化实际户籍比率),S为户籍老龄化率,R为实际老龄化率。

若Da大于1,说明实际老龄化率大于户籍老龄化率,数值越大,此地的适龄劳动力流失比率越高。若Da小于1,说明实际老龄化率小于户籍老龄化率,数值越小,此地适龄劳动力流入的比例越高。若Da等于1,说明实际老龄化率等于户籍老龄化率。

公式(3)中,EDa为老龄化差异弹性指数,当实际老龄化率和户籍老龄化率同方向变动时,用来比较二者变动幅度的快慢。

此数据表明实际老龄化率的变动程度与户籍老龄化率的变动程度之比,可以更准确计算出人口回流(外流)的程度,用以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

同理可以得出适龄劳动力差异指数、适龄劳动力差异比率、适龄劳动力差异弹性指数。

5 结论

建议在调研人口数据时,对农村的实际人口结构进行相关调查,判断每个地区的实际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导致的农村空心化,对于农村来说实际老龄化程度要远大于户籍老龄化程度,准确的数据对于判定每个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另外建议,对于县乡级以下的农村政策制定与人口研究,要采取农村实际人口结构的数据,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深入一线调研,找寻更加精准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航空.人口流动对中国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5,37(1):95-102.

[2] 易莹莹.人口流动对重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重庆市“六普”数据[J]. 人口与社会,2015,31(3):34-42.

[3] 张明斗,曲峻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7(12):87-93.

[4] 汪伟.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文摘,2017(3):52-54.

[5] 刘铠豪.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人口研究,2016,40(2):98-112.

[6] 汪伟,姜振茂.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6(3):114-125,128.

[7] 齐红倩,闫海春.人口老龄化抑制中国经济增长了吗?[J].经济评论,2018(6):28-40.

[8] 周長洪.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几个特征及其思考——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4):3-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