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2020-06-23 03:28张任之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贫困山区环境污染治理

张任之

摘 要 解决贵州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全省农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对当前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村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政府领导和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法制管理等治理措施。

关键词 贫困山区;乡村振兴;环境污染;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急切需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为契机,解决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全省農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乡村宜居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生产污染

1.1.1 种植业污染

种植业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污染上。农民常年劳作过程中,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硬化,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农户丢弃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等使用后不加清理,直接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造成白色污染,阻碍植物根系发展。所有这些都会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从而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1.1.2 养殖业污染

养殖业污染主要体现在大量的禽畜粪便及加工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在精准扶贫中,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产业,并给予资金支持。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很多粪便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露天堆放或乱排放,而且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体,这些随意堆放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河流或者渗入土地里,是引起地下水、土壤等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粪便的处理要引起养殖业主的足够重视。

1.1.3 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在工业化战略的带动下,很多乡镇企业兴办起来,对解决剩余劳动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环保设施落后,企业职工和领导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对企业排放的大量污染物等垃圾不能够有效及时地回收处理,造成了空气、水、土壤重金属污染,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2]。

1.2 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不容易降解的工业制成品大量进入农村并得到广泛使用,如电子产品、塑料制品等。这些难以降解的工业产品在农村没有专门的处理措施,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剁和禽畜乱跑等现象频发,农民对自身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3]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无疑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破坏的一大原因。

2 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严重不足,接受教育不足,文化水平不高。这些贫困山区的老百姓多数长期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四面环山的村庄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对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2点。

2.1.1 家庭生活环保意识淡薄

以贵州省一个贫困村为例,该村村民普遍存在对环境污染漠视的态度,尽管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通过入户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室内室外环境污染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有些家庭人畜同屋,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身体,而这些环境污染物能通过空气流动或者活体动物的四处游走到处传播,进而危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其中有个家庭,一层是养牛,二层是住人。该户养有2头牛,牛所产生的垃圾臭气熏天,牛屎、牛尿以及供牛吃的草等外溢出来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如若遇到下雨天,情况会更加糟糕。这样的环境不适合人们生活,尤其是免疫力差的儿童,会给他们年幼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2.1.2 农业生产环保意识淡薄

每逢农村丰收季节过后,农民将大量的秸秆留在土地里,通过焚烧等手段来处理。贵州省贫困山区的农村家庭普遍养猪、养牛,也有个别农户成立了养殖专业户。尽管规模不大,但在养殖的过程中,这些猪和牛排出的粪便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被妥善处理,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动物尸体。近年来,在我国扶贫政策的大力实施下,国家选派了大量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指导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这些现象正在慢慢得到改善。

2.2 农村环境设施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更不用说是贵州省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设施大大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农村的环境设施则表现为明显不足。于是,农村大量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扔、乱倒,河水污染、河道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动物的尸体随便就丢弃在村边的沟渠里或者地头上,在炎热的天气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有些村民虽然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但苦于没有专门的地方处理或者看到别人也这样行动,也不会采取相关环保措施。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城镇都建立了工业区,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中心,致使大量排放的污水和垃圾渗透到地下,对农村的耕地植被产生了危害,特别是那些含有重金属的污染会通过食物的摄取进入到人体,破坏了整个农村的生态产业链,其危害不容小觑。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各个农村都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垃圾处理器,尽管设备粗放、简单,没有相应的垃圾分拣功能,但至少给群众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目前,这些垃圾处理器相对于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口(本地人和外来旅游观光的人)来说数量还是不足,并且在村里的分布也不是很合理。由此农民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垃圾处理器。

2.3 基层地方政府对环保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发展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这当然也是上级领导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在国家精准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产业。由于缺乏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牺牲了生态环境。例如,农民在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个人收入的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 推进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保证。为此,提出以下7点治理建议。

3.1 省、州、市、镇四级联动,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基层地方镇政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小组,在党委领导下,科学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细则。镇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责任,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体系,不再片面地以追求地方GDP增长为目标,将环境污染治理成效作为官员晋升的重要依据。

3.2 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1)充分利用村级讲习所,加强对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的知识培训与宣传,充分利用好村小组长,定期检查小组成员家的室内室外卫生,让每户家庭都把环境保护的责任扛在肩上。2)广泛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只有对村民不断进行教育和培训,才能培育起农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自觉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4]。

3.3 各司其职,做好污染处理

落实专门人员按时清扫道路和清理垃圾箱,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让他们按质按量完成其职责。村级道路是人们行走的场所,每天人们都会在不经意间丢下烟头、塑料袋等垃圾,同时还有农村家里养的畜禽留下的一些垃圾,致使道路上垃圾到处都是,需要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打扫。道路旁的垃圾箱要摆放整齐,垃圾不要倒在箱外面,对破坏垃圾箱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运送垃圾的工作人员定期将垃圾箱的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相关处理。

3.4 政府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污染

各级地方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作为财政预算的刚性支出项目并逐年增加,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政府相关农业、环保部门要制定农村养殖业的环境保护制度,可以考虑养殖业规模限制的同时,引进科技手段将这些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垃圾进行无公害加工处理,形成有机肥料,供种植业使用。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还增加了土壤肥力。对农民土地里的秸秆,政府可以派专门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运输到造纸、木糖醇生产等行业进行充分利用。

3.5 积极开展乡村绿色农业建设

充分发挥村级农村合作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村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绿色农业研究与建设。合作组织定期邀请相关农业专家面向农民进行科技普及活动,如可以邀请果林农业专家来传授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果树修剪方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可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借助企业优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无公害产品建设步伐。

3.6 有效控制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政府环保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污染超标、污染物处理不达标的企业坚决进行惩罚,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追责问责;对积极发展减污项目、环保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优先政策。通过环境污染督查制度,强制乡镇企业能够及时转变生产方式,缓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政府也可以采取市场化管理办法,对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污总量,允许企业进行许可证的市场交易[5]。

3.7 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加强农村环境监管

为更好推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建议培育一批环境保护执法队伍,保证各项环境法律法规能够落到实处。同时,要与时俱进,定期对这批执法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加强他们的执法水平,确保环境执法的公平与公正[6]。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框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从2020年开始利用两个15年的时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全面提升。这对于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无疑具有很强的引领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论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EB/OL](2018-09-21)[2020-03-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1/c1001-30307963.html.

[2] 徐浩然.沧州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251-252.

[3] 梁涤坚.中国农村环境法治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学军.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39-41.

[5] 袁园.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4(2):205-207.

[6] 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71-17673.

(責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贫困山区环境污染治理
简谈贫困山区学生的“自主学习”
聪明药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关于对贫困山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慷慨解囊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