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年近百岁少年心

2020-06-23 09:27刘平安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张嘎光耀小兵

刘平安

“小兵张嘎”就像很多人的童年玩伴一样,已成为数代中国人的记忆。从小说中的主人公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嘎子”已成为经典,深深地扎在了读者和观众的心中。相比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机智少年,被称为“小兵张嘎之父”的著名作家徐光耀,则在低调中散发着光辉。

出生于1925年的徐光耀马上就满95岁了。他不喜欢交际,读书报、看新闻、练书法、写日记,就是他的日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更宅了。

近日,他还新写了一首小诗。简单的几句话,表现出他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与战“疫”必胜的决心。徐光耀说,疫情对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能方便地出门了,但他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持续关注着战“疫”的进展。

“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同心同德,不怕犧牲,为战胜疫情竭尽所能,这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彰显。每天通过新闻看到越来越多的英雄冲锋在前,我既感动,又很受鼓舞,很想找到他们,当面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感谢。”徐光耀说,“曾经那么多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战争我们都打赢了,那么多困难我们都克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也必将迎来全面的胜利。”

徐光耀的信心与他早年的经历不无关系。他13岁参加八路军,打过100来场仗,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徐光耀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战争年代的人,也会在闲聊中偶尔提起“抗战胜利后,如果再回过头来看今天是什么感觉”“如果把今天这些经历写成书,后人会怎么看”这类话题。这些问题不断地刺激着爱写日记的徐光耀。本来他就有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渐渐地,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抗战胜利后,徐光耀摸索着写过一些作品,但是反响不大。1947年,他得到机会,前往华北联大文学系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让徐光耀意识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重要性。在亲历了绥远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的一次次胜利之后,受到极大鼓舞的徐光耀开始回过头来思考:如何用文学来表现抗战胜利背后的故事。1949年夏,徐光耀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至今仍是中国现代军事纪实文学的必读经典。

徐光耀一生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短篇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等大量作品,其中最为成功、对他本人影响也最大的当属《小兵张嘎》。

“我自己比较呆板,不活泼,但是我更喜欢嘎(调皮、机灵)一点儿的性格。写嘎子前,我回想了之前遇到过的很多嘎人嘎事,想起一条就在纸上记下一条,记了个很长的单子。其实,嘎子既没有具体的原型,又有很多原型。他是很多人的集合体。”徐光耀介绍,“我把嘎子放在战争环境中,嘎子的形象在我脑子里活蹦乱跳,后来就有了《小兵张嘎》这本书。”

徐光耀被称为“小兵张嘎之父”。60多年过去了,“慈父”已年近百岁,嘎子却永葆青春。徐光耀很感谢读者和观众对嘎子的喜爱。白洋淀“嘎子村”、徐光耀文学馆、《小兵张嘎》的连续再版等,都是让这位“父亲”自豪的事。

2015年,徐光耀400万字的日记整理出版,为后人留下了又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从十四五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写就睡不踏实。有事多写,没事少写,每天都写点儿。”徐光耀说,“每天写写既能练习写作、积累素材,又能加深对各种事的记忆。”他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经历转化成文字,又把文字雕刻在心里。难怪95岁的老人说起往事,很多细节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4日,千百度荐)

猜你喜欢
张嘎光耀小兵
抗日的洗礼
张文华
“小兵张嘎之父”每天坚持写日记
“小兵张嘎之父”每天坚持写日记
家长会
规律在手 中考不愁
小兵张嘎
“股票寡妇”被出租,借钱炒股惹来杀身之祸
读《小兵张嘎》有感
赛场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