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后,全省设区市人大吹响立法“集结号”

2020-06-24 10:27张明盼夏伟
人民与权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集结号设区法规

本刊记者 张明盼 夏伟

“地方立法工作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现实生活最需要的问题出发,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确保立法有特色、精细化、真管用。”这是盐城市人大立法工作者真诚的表态。

“设区市应当立什么法,立法法只作了原则性规定,但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更加明确了自身定位和权限,下一步将立足现实需求,找准立法重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省设区市立法必定大有可为。”南通市人大立法工作者信心满怀。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设区市立法工作的要求和路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我们将切实贯彻落实好会议要求,做到立良法、可操作、能落地。”镇江市人大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大家表示将把会议精神更好融入到立法工作中。

各市人大同志们口中热烈讨论的这场会议即是省人大常委会在5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省设区市人大立法工作会议。全省13 个设区市立法工作者齐聚南京,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这场会议对更好发挥立法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设区市立什么法?该怎样立?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思考的火花不断闪耀,各设区市人大的立法工作者用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表态,一件件贯彻落实该会议的实举回答了新时代赋予地方立法的新课题。

以“绣花功夫”把好立法“质量关”

“把握立法方向,提高立法质效,发挥立法能动作用,在守正中创新,规范中发展,改进中提高。”5月8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全省设区市人大立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意见,并指出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提升立法质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地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地方立法迈入了“精细化”时代。作为地方立法的主体之一,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更需积极回应立法工作中面临的形势要求,以“绣花功夫”制定好每一部法规,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石。

淮安市人大于2016年获得立法权,虽然只有4年多时间,但目前所立的10部法规,对淮安市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治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今年,淮安市紧扣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生难点等开展立法,近期,结合全省设区市人大立法工作会议精神,常抓不懈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方面的立法工作,多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度参与立法活动;依托官网、官微、社会媒体等广泛征集不同群体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组织各方专家反复研讨修改……通过制定这样一部高质量的暖心条例,不仅回应社会关切,也更好地保障了社会安全。

如何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同时兼顾好法规制度的实施效能?这也是不少地方一直思考的问题。“加快推动地方性法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把地方性法规实施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省里的会议一结束,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就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并及时将此次会议有关情况书面向市委作汇报。他们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本地立法工作实际,用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目标任务、强化科学谋划、强化实施力度“四个强化”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

设区市立法质量的提高,关键还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做足文章。南京市人大将立法与“践法”结合起来,将立法与普法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垃圾分类立法项目中,组织垃圾分类讲座,开展现场立法调研,还选取部分组成人员所在单位、所住小区以及南京市人大机关等,对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主要制度规定开展先行试点,让组成人员直观体验、亲身参与,以此提出科学务实、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提升法规的审议质量,做好做实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

完善机制提升立法“精准度”

在过去的20 年中,苏州在社会治理、历史文化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制定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法规。在今年乃至未来立法方面,苏州又有哪些计划和动向?“把这次会议精神融入其中,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确定符合苏州地域实际情况的立法项目。”苏州市人大认为,在立法上,既要“向前走”,也要“回头看”,将聚力修改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项目,竭力做好条例的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

今年苏州主要有3 个修法项目。5 月12 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分别召开《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苏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市级机关部门座谈会和立法专家顾问暨立法社会风险评估座谈会,对两部法规修正方案进行座谈、论证。据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食品药品领域等法规目前也都在清理范围内。最近,苏州还进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专项清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拿出初步方案。

宿迁市人大在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过程中,坚持立法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根据实际,将各种环节以及阶段性的立法成果向社会公开。最终,在条例中设定了有关养狗、殡丧等六项条款的禁止性行为,政府及时配套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无锡市人大积极贯彻落实全省设区市人大立法工作会议精神,表示将以更严的要求,健全完善法规起草协调、立法协商、论证咨询、听证评估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科学民主立法的新途径新形式,以更强的合力做好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扬州市人大把“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理念融入到立法工作中,健全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地方立法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守正创新激活立法“新动能”

立法法规定,设区市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李小敏常务副主任在会上指出,无论是省级立法还是设区市立法,地方立法项目的确定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区对立法的需求。对此,泰州市人大积极关注基层创新经验,将基层行之管用的“金点子”“好办法”吸纳进法规,上升为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拾遗补缺的作用,确保条例规范与基层实际无缝衔接、落地见效。

对照国家、省市要求,南京市人大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立法探索,制定《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将全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化;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在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力求以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引领和保障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据介绍,这部法规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和“一府两院”负责同志组成的立法领导小组,与14个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并委托第三方专家团队起草法规草案,汇集各方智慧,为南京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法治化路径。苏州市人大在立法工作创新中,抓紧建立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探索建立法工委发言人制度。常州市人大通过推动校地合作共建地方立法研究院,重点围绕地方立法相关事项实证调查、地方立法事项委托起草、地方立法质量第三方评估、规范性文件委托审查等方面开展工作,有力提高地方立法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立法质量。

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首职。加强和改进设区市立法工作会议凝心聚气,为推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蓄积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新时代地方立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各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尽责、锐意进取,必将为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集结号设区法规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定性和界限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立法法修改实施一年 209个地方获行使立法权
“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
海归“集结号”
高考标语吹响“集结号”
我省11个市人大实现同步换届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