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类课程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0-06-24 03:55纪之光贾固华夏洪海王洪彪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医医学院校

纪之光,贾固华,陆 乐,崔 斌,赵 翀,黄 萍,钱 军,吴 华,夏洪海,王洪彪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背景下,将医疗治病关口前移,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减少疾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上,势必做到“体医融合”,培养既懂医学又懂体育运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医学类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体育运动科学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特征,无论是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贯彻运动医学知识,还是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专门开辟运动医学类课程,都需要各个医学高等院校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除此之外,也有必要就高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类课程建设和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对此的认知等做一个调查研究,以分析影响“体医融合”类课程开展的因素,为“体医融合”类课程建设提供理论贡献和实践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高等医学院校本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 977名学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首先,召开“体医融合”课程建设研讨会,初步了解学生对“体医融合”类课程设置的认知情况;其次,收集查阅文献,制订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运动处方课程相关内容的认知、开展情况、内容设置以及影响因素等;最后,使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填写、收集以及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对“体医融合”类课程的认知

医学类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对“体医融合”类课程认知现状调查显示,非常了解“体医融合”概念的学生仅为52人(1.75%),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学生为1 121人(37.66%),不知道的学生为1 804人(60.60%);对运动处方课程内容非常了解的学生为137人(4.60%),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学生为1 397人(46.93%),不知道的学生为1 443(48.47%);对运动处方课程开设必要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5.96%的学生(1 666人)认为有必要开设运动处方课程。具体见表1~3。

2.2 体育课程或医学课程运动处方类内容的讲授情况

表1 学生对“体医融合”概念的认知

表2 学生对运动处方课程内容的认知

表3 运动处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体育课程和医学课程是否讲授过运动处方类内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课程中讲授过运动处方类内容的仅占15.99%(476人),不清楚及没讲授过的占84.01%(2 501人)。在医学课程中讲授过运动处方类内容的比例更低,讲授过的比例仅为13.37%(398人)。可见,无论是在体育课程体系还是在医学课程体系,运动医学相关知识都是薄弱环节。应该在体育课程领域和医学课程领域同时加强有关运动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具体见表4~5。

表4 您所在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是否讲授过运动处方类内容

表5 您所在学校开设的医学课是否讲授过运动处方类内容

2.3 “体医融合”类课程体系内容设置

对“体医融合”类课程内容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个方面内容中,运动膳食营养排在第一位,运动保健知识和运动康复急救排在第二、三位,运动处方内容也是学生想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处理的调查中,仅有20.39%的学生学过运动保健知识,会冷静处理。关节扭伤红肿疼痛时,有68.69%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但也有31.31%的学生不知所措或者应对不良。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讲,紧急处理运动损伤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见表6~8。

表6 对“体医融合”类课程内容的需求

2.4 “体医融合”类课程制约因素

“体医融合”类课程在普通医学高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急需开设此类课程。通过对2 977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体医融合”类课程建设的因素。对于“体医融合”相关概念了解不深入的原因中,宣传不到位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有关“体医融合”的机构太少,而且政策驱动力不够。在阻碍因素中,既缺乏“体医融合”课程实施标准,也缺乏“体医融合”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很多学生有运动医学知识的需求,却不知道到哪里获取。同时,也没有专门针对“体医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促进“体医融合”课程发展的因素中,学生更关注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技术指导以及提供完善的“体医融合”设备,同时更要加大“体医融合”的宣传力度。具体见表 9~11。

表7 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运动损伤风险时怎么做

表8 运动过程中不小心扭伤踝关节红肿疼痛时怎么办

表9 “体医融合”相关概念了解不深入的原因

表10 阻碍“体医融合”课程类体系构建的因素

表11 促进“体医融合”课程发展的因素

3 讨论

3.1 对医学高等院校“体医融合”类课程的认知

医学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仅仅停留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单一功能上,体育教学重点在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缺乏体育运动医学方面系统化的理论建构,医学院校普通大学生本身具有人体科学的专业背景,如果提高对运动医学方面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则能够弥补国家“体医融合”类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是实现“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教学基地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2]。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对“体医融合”的认识有待提高。6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体医融合”概念;48.47%的大学生不知道运动处方课程内容,也就是说,完全不清楚运动对人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在运动处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调查中,5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急需获取和掌握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造成“三高”人群越来越庞大,对体育运动锻炼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这就要求体育学与医学有效结合,将健康关口前移,通过运动处方提升全社会公共健康水平。

3.2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类课程建设内容

通过两个小案例调查显示,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在运动损伤急救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面对关节扭伤红肿疼痛等运动损伤时,有近32%的学生应对不良,这也反映出在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讲授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知识和案例;而在体育课程体系中,尽管面对体育弱势群体开设了保健课程,但是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接受过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课程体系训练的,特别是在很多运动队中,运动康复急救知识亟待普及。大学生对“体医融合”类课程内容的需求重点在运动膳食营养、运动保健知识、运动康复急救以及运动处方内容中,这也和当前“运动改变生活方式”高度契合,比如运动中如何补水就是需要深入学习的知识。在体育运动实践课程中,如何嵌入运动医学知识,需要良好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方案。

3.3 医学高等院校“体医融合”类课程影响因素

新医改之后,国家推广分级诊疗制度,将基层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这就急需大批的全科医生,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是全科医生的重要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直接面对广大基层体育锻炼人群,需要全科医生对“体医融合”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成为既懂体育又懂医学的复合型全科医生,这是医学高等院校未来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3]。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做好“体医融合”类运动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增加基层有关“体医融合”的机构,设立“体医融合”课程标准,推动体育部门和医学卫生部门合署办公,加强“体医融合”课程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医学高等院校开设“体医融合”类课程,可以依托体育课程体系和医学课程体系,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例如,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增设野外急救内容,在运动竞赛课程中增设运动损伤急救内容,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开设运动营养课程,在体育保健课程中贯彻运动处方内容等,使得医学院校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仅能够成为一位临床医师,而且能够成为运动锻炼指导专家,这样可使医学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得到深化及升华。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医医学院校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