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

2020-06-24 08: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影视一带一带一路

周 华

(巢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影视文化是一种通过影视作品、网络视频等视听媒介的手段进行的文化创造,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核心文化,传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影视文化在对外阐释中国声音与中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信息无界化的飞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借用历史上的丝路符号,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建立友好伙伴关系,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经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担当责任、共享发展成果。[1]在与沿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中国影视文化将有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影视工作者应该充分关注影视文化在沿线各国、各民族间的交融与传播、影视产品之间的贸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为沿线受众服务,为相互之间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搭起桥梁。

一、中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问题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新的统计,2017年国产电影在海外获得42.53亿元的票房收入,同比增长了11.19%,其中《战狼2》以760万美元成为2017年度的海外票房冠军, 《芳华》更是在北美创造了观影人次超20万的纪录[2],截至目前,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也只有《战狼2》排在69位,但其北美票房仅有272万美元,2019年《流浪地球》和《哪吒》等电影高居国内票房前列,但在北美票房则比较惨淡,《流浪地球》587万美元,《哪吒》只有369万美元。而近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产品的输出总量及收入虽逐年增加,但总体上在海外市场的票房收入少,增长缓慢,进入主流媒体平台的更少。国产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纪录的保持者竟然还是2000年李安导演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其北美票房为1.28亿美元,北美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具体见图1:

图1

另一方面虽然海外曾一度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热”,《士兵突击》《媳妇的美好时代》《甄嬛传》《琅琊榜》等电视剧受到热捧,但也没有持续下去。与欧美、日韩等国相比,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影视作品被海外受众广泛认可和接受的类型相对还是单一。动作、喜剧、文艺爱情、科幻穿越等电影逐步获得了海外受众的喜爱,古装剧、宫廷剧、现代剧等虽取得了一定收视,但海外受众对中国影视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动作片和功夫系列。

2. 海外市场开拓缓慢,市场辐射亟需增大。中国影视文化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以及欧美的华人聚集区,优秀的影视文化不易进入欧美主要媒体的视野。

3. “文化折扣”现象依然严重。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差异与影视翻译不到位)、社会制度不同等因素,中国影视文化在海外的表现力不佳,艺术力不强,吸引力不够,接受度不高。

4. 影视文化主动传播意识不强,传播力度不够,国际竞争力滞后,引领力欠缺,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传播新理念,影视作品一直处于模仿和跟风,在主题表现力、画面艺术性、影视感染力等方面缺乏创新。

二、“一带一路”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

赵玉宏(2016)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加强沿线国家对中国影视文化的认同感,拓宽影视文化产品的海外辐射,提升国家对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3]李怀亮、万兴伟(2011)指出“要实现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新的飞跃,需要从企业培育、国际市场调研、影视配音、人才培养、拓宽和选择合适的发行渠道及建立影视品牌、开发影视产业链等方面着手。”[4]刘娜(2017)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影视产品的对外传播策略:“视听作品先行,突围文化逆差;周边先行,关注日韩;树立中国风格,讲好中国故事;手段途径数字化,展开广阔舞台。”[5]虽然沿线国家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别、文化背景不同、认知习惯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更为密切。“一带一路”全局下,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应该遵循一个主题,理清两种关系,树立三种意识,加速四个创新。

1. 遵循一个主题,即强化影视文化的认同感,构建“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共同体

我们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依托影视文化产品,在更广泛的地域内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强化影视文化的认同感,构建“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共同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影视产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培育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共同体应凝聚沿线国家的影视共识,汇聚沿线各国的优质影视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区域国际影视合作平台,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6]共同体应该遵循和谐发展,多元共存和主体责任等原则。

2. 理清两种关系,即理清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短期票房与影视文化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也是影视文化在对外传播时必须坚持的核心内容。在日益激烈的中西方文化冲突面前,逾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做到既被“一带一路”沿线受众接受,又完成传统文化的输出,中国影视文化急需改变过去单一的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升级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多元文化共生长存的形式。在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切忌为了迎合沿线国家的评价标准而放弃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贯立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产品要想实现海外收入新的大突破,实现影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沿线国家影视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从而实现影视产品收入质的飞跃。虽然短期可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比如《战狼2》《功夫瑜伽》等获得一定的海外票房收入,但由于总体上对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需求等不够了解,中国影视产品经常在海外市场“失语”。“一带一路”战略下,影视产品只有在创作和输出之初,就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确保影视产品在沿线国家得到有效传播,影视文化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3. 树立三个意识,即区域合作意识、文化自信意识、影视精品意识

依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地缘优势,加强区域间相互合作,与沿线的不同国家与民族开展更加密切的影视文化交流,传播最优秀的影视文化,实现影视文化的多元交融。中国影视中的快意江湖与武侠功夫、印度影视中的歌舞、韩国影视中的温柔婉约等,都将在“一带一路”平台上得到较好的传播。[7]通过相互举办文化艺术年、合办影视节,运营图书动漫展,开展影视剧本的共同创作和影视翻译,加强影视专业化国际人才的教育培养等方面,努力创新与沿线国家间影视文化交流的合作方式和渠道,开展全方位合作。

中国影视文化要被沿线国家与民族接受,一方面要接受国际化的评价标准,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意识。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影视文化要致力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加强中外人文领域的双向与多元交流,做到“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从而更好地培育中国精神、实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上的有益指引。“一带一路”战略将加速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唤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提升中国影视文化的国际引领力,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间的影视文化交流,为沿线各国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沿线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了传播渠道。

中国影视文化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影视精品工程,打造精品原创剧本,培养国际化的高水平导演和明星阵容。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进行转化,挖掘沿线国家与民族共同关注的主题,创作具有示范作用的影视精品,从而引起更多的人文共鸣,降低中国影视产品在“一带一路”影视市场上的“文化折扣”效应。

4. 加速四个创新,即传播机制创新、传播内容创新、影视技术创新、传播渠道创新

(1)传播机制创新

加快影视文化传播机制创新,利用大数据做好“一带一路”影视市场的调研,对沿线国家目标消费群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及时了解沿线国家影视市场的最新传播动态,明确市场定位,确保影视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深化市场导向机制,落实影视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成熟的影视投融资体制和现代影视传播体系,引入国际资本,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影视业,设立“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基金,为影片的摄制注入资金,加强影视领域的兼并与重组,培育国际化的特大影视制作与营销集团,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超级影视巨头。加强政府对影视文化产业的扶持,建立“一带一路”影视专项出口扶持基金,加强市场监管机制,鼓励中国影视文化多渠道 “走出去”,增强中国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创新影视专业化国际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影视专业化人才,做好影视配音人才和影视翻译人才的创新培养,加强语言本土化,加强影视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与实践,消除海外目标消费群在视听方面的语言障碍。

(2)传播内容创新

影视产品在主动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应积极寻找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切合点,更多关注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主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比如爱情主题、家庭主题、生态主题等。要让沿线各国受众加大对中国影视产品的接受度,一定要考虑他们对于中国影视文化的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符合他们认知习惯的主题;要从沿线各国的历史现状入手,挖掘他们的文化内涵,确定共同感兴趣的影视选题,用他们认可的文化要素去包装中国故事,将“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有机融入影视文化产品当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文化折扣”效应,从而获得市场好评和票房收入丰收,实现影视文化在沿线国家的有效传播。

(3)影视技术创新

加大影视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巨幕技术、3D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应用与革新,不断推进拍摄技术的创新和后期剪辑制作新技术的创新,推动影视产业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比如李安导演的120帧电影带来的“沉浸式观影”,冯小刚导演首次尝试的圆幕呈现形式,尤其是新兴的VR技术应用到影视创作中,可以让观众及时而真实地感知到数字化虚拟空间里的事物,获得立体空间多维感受与沉浸式的观影新体验。[9]

(4)传播渠道创新

当下中国影视文化在海外市场比较常见的传播渠道是影视产品参展国际电影电视节进行交流,或引进外资合作拍摄。在网络时代,要加快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加大传播渠道的创新,加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拓展与升级影视文化传播平台,面向全媒体平台进行同步转播与点播;开设影视文化网络平台,集影视产品展销与服务为一体,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影视文化外宣翻译,沿线各国受众可以了解相关的中国影视文化资讯,可以同步收看影视作品和影视制作花絮并发弹幕互动,也可以在观看影视作品后在影视论坛中探讨剧情、交流心得,并利用新媒体向朋友推荐;加大中国影视产品的相关产业链建设,带动影视图书、动漫等网络数字出版,建设网络影视主题公园,带动虚拟影视文化旅游,从而有效传播中国影视文化。

三、结语

积极开拓沿线各国的影视市场,提高影视文化在沿线各国的影响力、引领力和竞争力是中国影视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放在“一带一路”建设全局之中思考,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影视文化的全面发展,加速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建立“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共同体,更是推动了中国的影视文化进入了新时代。[10]

猜你喜欢
影视一带一带一路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