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

2020-06-24 07:47艾力赛丁苏鹏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癌灶灶性数目

刘 彻,艾力·赛丁,苏鹏程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8~87%的PTC患者中出现多灶病变。多数研究认为多灶性是PTC转移和疾病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MPTC患者与CLNM的关系,为今后的治疗做出一定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7月12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且确诊为MPTC的651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或腺叶切除术,同时进行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评估各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PTC临床病理因素与CLNM之间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癌灶最大径、多灶数目均和CLNM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PTC临床病理因素与CLNM之间的单因素分析[n(%)]

2.2 MPTC发生CLNM的多因素分析

性别、癌灶最大径和多灶数目是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PTC发生CLNM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MPT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容易发生被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双侧MPTC手术方式毋庸置疑为甲状腺全切除术,而对于单侧MPTC大多数观点倾向于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原因之一,多灶性是对侧存在隐匿病灶的预测因子;之二,全切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1]。笔者建议对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MPT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准确行术后TNM分期,便于下一步治疗[2]。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癌灶最大径≥10 mm且癌灶数目≥3灶的男性是M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殷德涛等[3]人发现癌灶的最大直径的增大与数量的增加均可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4 结 论

笔者建议MPTC患者,尤其是癌灶最大径≥10 mm且癌灶数目≥3灶的男性需行甲状腺全切及常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猜你喜欢
癌灶灶性数目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移火柴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