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

2020-06-24 12:53
名作欣赏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人自画像自传

续及上期得一的“名师鉴赏”话题,再谈些“私见”。得一谈学人文本的鉴赏,谈的是他人鉴赏“名师”,尤其是学子鉴赏“名师”的“合理方式”。今日我补充一点,就是学人的“自我鉴赏”,许称“自我剖白”更合适些。

其实,古来文人也多有剖白者,往往中心有系,写来多有余味。如苏轼自评其文:“吾文如万斛泉源, 不择地而出……”自评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庭坚言及自己的似僧似俗:“……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以及李贽《自赞》对“其性”“其色”“其词”“其心”“其行”“其交”等的自评。还有鲜少自评的鲁迅,也写出《自题小像》一诗以摹画自我的精神肖像。诸般种种,这些不同文体的剖白也好,自评也罢,嗔喜怒痴皆敞然诉述,吟啸出了不一样的精神图景。

刊物之前也发过一篇别样的“精神肖像”文章,就是古远清先生的《不愿退休后学术生涯就此被“沦陷”——自己访问自己》(《名作欣赏》2019年鉴赏版第9 期)一文,此文堪为一个特别的精神自画像文本,既接榫了古远清先生学术相声体的形式新创,又以类似自传的内质剖白了心迹,甚而因形式的别裁让读者能立竿见影地捕捉到他的性情,看到他言辞间的勃勃生机,宛若青年,不似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所以说,一个人的衰老,并非齿发凋疏,而是精神疲顿。对于我们栏目而言,此文应该说是精神描摹的一个很有意思也极有意味的尝试。

当然,不仅“精神肖像”栏目,别册也存在相类的情况。2018年在为莫砺锋先生做别册时,第一部分是“学术年谱”,是以时间为轴串起学人的学术历程,当时莫砺锋先生表示要换一种形式,以散文式的学术自述来展现其人生和学术历程。最后我们尊重了他的意愿,刊出后,反响非常好,以至后来在约画传的过程中,经常会建议画传作者可考虑采用自述形式。这样的形式虽然弱化了一目了然的时间線,但却因散文化自述而显得柔软、丰富,精神毕现。

故而,我们既欢迎学子对名师的侧影摹像,也期待学人自己能绘出一幅幅“自题小像”。这种类似自传又不是自传的“自画像”,往往能画出最本真的精神图景。

猜你喜欢
学人自画像自传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西南联大学人访书阅读活动考察
《李敖自传》
黄玉峰:要做“学人”, 不做“学霸”
黄白黑漂流记 有根的石头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学人》第三期目录(论中国学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