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后“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06-27 02:29陈德强冯蓬王卫国
颈腰痛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爆裂性空壳压缩率

陈德强,冯蓬,王卫国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典术式,获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但患者骨折后,伤椎内骨小梁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钉棒复位虽能恢复椎体外形,但内部骨架结构恢复时间较长,若未完全恢复则可能存在椎体内腔隙,出现骨缺损区,称之为“空壳现象”[1]。有研究表明,“空壳现象”是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空壳现象”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对改善其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现分析其病历资料及随访情况,调查“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8.65±4.02)个月,按是否发生“空壳现象”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1)胸腰椎骨折;(2)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无骨折史、手术史,未经伤椎植骨;(4)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受伤时间>30 d;(2)合并椎体肿瘤、结核;(3)合并椎体失稳或其他部位严重创伤;(4)术前合并脊柱畸形。

“空壳现象”的诊断标准:CT诊断显示,椎体内存在被骨质包围的相对独立低密度骨缺损[3]。

1.2 研究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4]及本院病历资料收录情况确定调查内容,包括:骨密度T值:>-1.0 SD、-2.5~-1.0 SD,<-2.5 SD;椎体压缩率:≤50%,>50%;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撑开复位情况:椎间隙前缘高度≥临近下椎体椎间隙高度为过度撑开,反之为撑开适度;年龄:<40岁,40~60岁,>60岁;伤椎置钉与否;术前Cobb角:≤20°,>20°;术后卧床时间:≤7 d,>7 d;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7 d,7~30 d;骨折节段数:1个、2个、≥3个;合并神经/脊髓损伤情况。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04例患者术后发生“空壳现象”114例,发生率55.8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骨密度T值、椎体压缩率、骨折类型、撑开复位情况、年龄、伤椎置钉、术前Cobb角、术后卧床时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以是否发生“空壳现象”为因变量,将表1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赋值后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显示:骨密度T值<-2.5 SD(OR=2.755)、椎体压缩率>50%(OR=3.331)、爆裂性骨折(OR=2.733)、过度撑开(OR=2.321)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1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后“空壳现象”单因素分析[例·(%)]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胸腰段脊柱骨折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手术的“金标准”,目的在于恢复损伤节段正常的生理曲度,解除合并神经、脊髓压迫,使脊柱稳定性提高并长期维持,有利于脊柱活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5]。但部分患者术后伤椎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也称“空壳现象”,终板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随之出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2.5 SD、椎体压缩率>50%、爆裂性骨折、过度撑开是术后“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将骨密度T值<-2.5 SD判定为骨质疏松症,该类患者骨量大量流失,骨脆性增加,成骨细胞量降低,内固定后的骨重建过程骨生成与骨流失表现为负平衡,导致骨小梁疏松、骨皮质变薄,骨修复能力明显减弱,骨缺损出现的风险较高[6]。Wessels等[7]报道认为,合并骨质疏松症是术后出现“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0R=2.723,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椎体压缩率代表了椎体高度丢失的严重程度。压缩率越高则提示自身椎体内、外部结构破坏越严重,在椎体压缩程度较高的椎体,尤其是松质骨受到纵向暴力塌陷后,骨小梁支架结构破坏更严重,复位后骨折愈合过程较长,且更容易出现骨缺损,“空壳现象”风险更高[8]。同时,部分椎体压缩率较高的椎体高度复位困难,强行复位椎体容易过度撑开,造成椎体内空虚或骨折块分离,前中柱稳定性下降。这也是本研究爆裂性骨折(OR=2.773)是术后出现“空壳现象”独立危险因素的原因[9]。爆裂性骨折椎体压缩率通常较压缩性骨折高,影响“空壳现象”的原理,一方面与椎体压缩率一致;另一方面,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型中B型、D型骨折多累及中柱,椎体表现为粉碎骨折,骨折块向四周方向移位,在形态特点上相比于压缩性骨折更易出现“空壳”[10]。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后“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受骨密度T值、椎体压缩率、骨折类型以及撑开复位情况等因素影响。临床应根据相应危险因素进行术前针对性干预,以减少“空壳现象”的出现。

猜你喜欢
爆裂性空壳压缩率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196个村集体不再“空壳”
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 合作社如何破“空壳”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X线和CT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