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儿童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探寻

2020-06-27 14:06蒋桂红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蒋桂红

【摘要】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编排的比重,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统编版教材首篇小古文《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建设性策略,以达到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丰富生命体验的目的。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 儿童文言 教学策略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步产生了一种将自身置于核心素养语境中思考的自觉,即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四件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鉴于这样的指向,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上册中首次出现了文言文。文言文是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是需要我们引领着孩子回归的母语源头。文言文作为承载着文化传承功能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深邃思想及审美意蕴,都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并深入探究。

《司马光》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之所以选这篇,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为学生所熟悉,在阅读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畏难情绪;同时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同样,中年级段的文言文如《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高年级段的《自相矛盾》《伯牙鼓琴》等,都有说理、抒情意味不浓,故事性、情节性却很强,人物形象鲜明等特点。可以说,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那么,如何才能巧借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践,以《司马光》一课为例,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多元勾连,去除晦涩难懂

这里的“勾连”,首先是学法上的勾连。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在理解义意的基础上,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充分合作后全班交流。对于文中难理解的字词,除了借助注释,学生还会采用其他方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集中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方法。因此联系上下义、联系生活、结合插图、观察字形等方法就会被他们不自觉地运用到文言文的理解中,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学法上的指导与点拨。如“瓮、迸”两字可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跌、持”两字可观察字形并自己做动作体会……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勾连了学生以往学习中运用到的方法,他们就会觉得文言文的理解其实没有那么难。

这里的“勾连”,还是内容上的勾连,即在阅读文言文时,勾连以前读过的古诗、成语等内容。如小古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非常浅显易懂,唯一可能存在疑惑的是“汝、吾”二字。有学生读了后,能想到学到的古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吾家”就是“我家”,进而推断出“汝”就是“你”。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在理解“皆、弃”二字时,可相机链接“人尽皆知、皆大欢喜”“放弃、丢弃”等現代汉语,古今勾连让理解变得顺畅。当然,文言文中古今义不同也比比皆是,在理解“皆、弃”二字的基础上,可拓展“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等,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了解“走”字古今义的不同。

不管是学习方法的勾连,还是意义、内容的勾连,都是为了去除文言文语言的陌生化,去除文言文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特点。

二、文白比照,感受言简义丰

《司马光》全文只有三十多个字,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个核心事件,介绍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教学中,可在理解其他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故事并与课文进行对比,从篇幅上,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还可进一步选取孩子们曾学过的课文《曹冲称象》,出示相应的小古文:“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进行文白比照,再次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文言文凝练、简洁,这样的美是值得鉴赏与创造的,而课堂上的语文活动则是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言简”可以说是文言文的表象特点,丰富的意蕴才是更为核心的本质。《司马光》这篇文言文善用动词展现画面,表现人物。如“戏、登”展现了孩子们尽情嬉戏、攀爬水瓮的样子;“跌、没”则展现了孩子失足落水、瞬间被淹的危急情况。寥寥数语,画面尽现。“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两种行为的对比,更显现出司马光的机智过人。不管是文中的动词,还是“众”与“光”的对比,都让我们感受到短短三十多个字蕴含的丰富意蕴。

三、以“1”带“X”,适度拓展整合

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我们可以浅浅地“人”,但如果仍然是浅浅地“出”,那么,学习的效果就降低了。对《司马光》一课来说,要从读正确,到读通顺,读明白,教学层层推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师也可适时出示孔子的名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可相机补充司马光的其他故事进行拓展阅读:“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一方面是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另一方面扎根课内,放眼课外,学以致用,这样的直觉与感受,让学生再次走近历史先贤,走进文言世界。

以上,即是将《司马光》一文作为“1”,“X”是基于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的平行拓展。当然,“X”也可以是基于某一主题的纵深推进。如在带领学生了解司马光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代智慧少年”作为人文要素,推荐阅读小古文《称象》《文彦博灌水取球》等……统编版教材加大了文言文比重,这就为教师适度拓展与整合提供了便利。这样的“X”为文言文语感的形成提供了可实践的文本。

文言文记录了前人们的生存方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过程则是语言获得的过程,更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丰富生命体验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不断探索,必能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