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提高化学习题课教学实效

2020-06-27 14:06闵云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策略

闵云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探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提高化学习题课教学实效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优化习题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教学策略。

关键词:习题课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

化学习题课是了解、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良好途径,是实现学生由认识到实践到再认识的思维深化和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老师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习题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但是,因教学时间紧迫、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存在,习题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即所谓“一言堂”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新课改形势下,习题课的教学为什么还在延续固有的授课形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习题课教学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教育实效?本文作者将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对习题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阐述自己在习题课教学中的收获和感悟。

一、调查教学现状,探析习题课的现状成因

为了清楚地了解习题课教学现状,笔者连续多日跟随学校青年教师入课堂,听随堂课,观察青年教师的习题课授课情况,同时走访个别学生和授课教师,发现有很多教师认为习题课就是大量习题的讲练堆积,习惯在教学中用纸笔作答解决问题,忽视了化学学科特点。习题课教学中,教师或在题前急于提示,或在解题过程中包办,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学生思维刚起步,教师便迫不及待地给予解题提示,授课教师主观认为这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避免解题偏差。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其實“错了的都是讲过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究其根本是教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应达到什么水平不够清楚,教学中需巩固、活化、熟练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没有恰当的行为表现或明确的表达。

另外,教师由审题到解题,表面上看跟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只是少数学生做出了反应。“是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类不准确的提问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或疲于应付,或得过且过,而教师授课更是常常处于用到什么内容复习什么知识,用到哪种方法再讲哪种方法,出现讲到哪里算哪里的状态。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对习题课的要求,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就题讲题,没有深入研究题目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显习题课的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具有导学、导教的功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就成为必然,教学过程便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难以实现。

化学习题的设置,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侧重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有的侧重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还有的侧重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需要选取的习题就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只有结合设计的目标,选择适合的习题,才能使习题课的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和延伸,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落实。

由此可见,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对习题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是提高化学习题课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升习题课的教学实效

1. “借题发挥”,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例如金属钠一节课的习题课中,有对于钠的保存的考查,联系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将钠放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还可以联系初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置换反应发生的规律和条件,思考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借题发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分析思考,理解实质,促使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积极琢磨问题解决的方法,从知识的识记逐渐转变为知识的理解运用。

2. “问题串”导学,层进式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虽然有能力独自解决部分问题,但有时候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协助下才能解决另一些问题。在处理一些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习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又逐层深入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上,理解层次逐级提升,问题意识逐渐加强。例如,解决金属氢化物与水的反应的习题,可以先由NaH+H2O的反应产物分析的问题引入,提出问题串:AlH3+H2O的产物是什么?如果将这两个反应的产物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NaAlH4+H2O的反应产物可能是什么?“问题串”环环相扣,有相互联系,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又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问题意识。

3. “一题多变”,换个角度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化学习题题型变化纷繁复杂,但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化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题目是无穷的,但类型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教师应当对习题的条件或情境稍做改变,换个角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本质,体会问题背后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习题课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得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已有水平,才能对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用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才能使习题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如果没有“搭桥”条件,怎么办?
“启发引导综合法”在习题课中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