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2020-06-27 14:06岳英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语文教学小学

岳英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启蒙学科,小学语文相关教学活动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本文着眼于疫情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新情况并做相应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新冠疫情 小学 语文教学

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 ”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就做好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做出相关部署。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启蒙学科,相关教学活动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面对教学方式的调整,部分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 “疫中”“疫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衔接,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取得实效。

一、小学语文“线上”教学面对的新情况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居家接受“线上”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知识授受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疫情下,小学生接受居家“线上”教育,对比“疫前”师生面对面的语文课堂教学,知识授受环境相差较大,校园式学习氛围的缺失带来了学生“心理暗示”的差异,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制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其他因素的干扰。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专注力、课文情感的理解、字词句的把握也有不同程度的弱化。

(二)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学生学习状态的起伏变化可以直观地呈现在授课教师的面前。授课教师也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做出相应的响应,并逐渐形成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性默契”。在“线上”教学活动中,由于“隔屏相望”,师生间的这种“互动性默契”相应地弱化,授课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学情表现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

(三)学习效果的变化。接受“线上”语文教学的小学生,尽管可以在自主学习方面获得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有纪律、有约束、有规划的学习活动相对减少,相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日常晨读、课前预习、课后习作等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难以有效形成,并且相关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易造成语文有效学习完成度出现不同程度拖沓、滞后等现象。

二、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成效调查与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线上”“线下”知识授受模式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给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应引起小学语文授课教师的重视。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中低年级学生特点,及时调查回访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针对反馈问题做出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根据以上调查回访所反映出的情况,可以发现:

(一)部分學生在进行“线上”语文学习时,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没听懂的内容,往往需要在家长的监督催促下,才会完成他们认为的“任务”。

(二)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知识点集中、节奏较快,一些知识点孩子听得不够透彻,部分家长对授课内容辅导不了,有能力辅导的家长,又担心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致,担心误导孩子,师生之间、家长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三)部分学生在进行“线上”语文课程学习时,学习态度相对于课堂学习较为自由松散,缺少在学校课堂学习中的严肃认真学习态度。

(四)在调查回访中,发现部分学生家长对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课程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担心学生在复学复课后,相关学科课业成绩出现“跟不上”“下滑”等现象。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家”“校”衔接的思考

针对调查回访中呈现出的情况,为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复课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授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疫情期间,学生“线上”接受语文教育,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学好语文课程的自信心。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性,把自信教育合理地应用到复课后的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并及时给予肯定。其次,授课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尝试引导学生从熟练使用工具书入手,从生字书写到组成词语再到连词成句、成段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充分融入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最后,在课后习作的设计上,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221”或“332”等强调记忆和背诵的作业模式。把要求熟记和背诵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小组之间讲故事、排话剧等形式,设计成与家长、与老师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语文、愿表达的兴趣,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二是畅通学生有效交流的渠道。按照《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方案》要求,“线上”每节录播课的教学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内。在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师生沟通互动环节压减。教学活动中,录课教师看不到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听课学生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老师解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学生对老师一般都有畏惧感,对于没有弄懂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愿也不敢发问。复课后,授课教师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和倾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授课教师的语言温度、情感热度和关心程度,在畅通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

三是加强学生家校共育的力度。经历了特殊的“寒假”,教师、学生、家长已经由最初“等待开学”的状态逐渐过渡到适应居家“线上学习”的状态。然而,从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上开看,也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语文“线上学习”的节奏,这在部分语文课后习作的反馈质量上可以得到印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启蒙和基础学科,其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复课后,授课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发挥语文教育在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在教学管理方面,语文授课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战疫”英雄的事迹,培育学生坚韧进取的品格。对家长而言,需要正视不同学生间个体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语文教学小学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