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原则与策略

2020-06-27 14:09陈达
关键词:斜坡意识能力

陈达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应遵循主体性、科学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具体策略有:通过模拟实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观察和测量,训练地理观测能力;通过绘图和制作,培育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合作调查,培养人地和谐意识。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模拟實验 观察测量 绘图制作 合作调查

地理实践力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其中,“意志品质”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所形成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谐发展意识、科学意识等;“行动能力”则是指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即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以各项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原则

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施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学生关注与指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科学性原则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培养地理实践力需坚持科学性原则。对具体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索时,论证要严密,描述要严谨,举例要典型,引用或参考的材料要真实、可靠。如果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随意的、毫无科学依据的推测和解释,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教师也要遵循教育学相关理论,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

(三)体验性原则

地理实践力不能从书本知识中获取,而是要通过各项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这就要求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需遵循体验性原则,即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在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通过思考、操作与感悟识得比书本内容更形象、更深刻、更丰富的认知,领悟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地理资源。

(四)开放性原则

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还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地理实践空间。教师也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从网络上、生活中寻找有效的资源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体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二、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模拟实验、观察测量、绘图制作、合作调查等参与到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一)模拟实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学科知识复杂、抽象,利用地理实验注重探究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地理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增长经验。

比如,开展模拟“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用同样材质和角度的斜坡模拟山坡。有的小组在斜坡上铺一层2厘米厚的黏土,模拟没有植被的山坡;有的小组在斜坡上铺一层2厘米厚的黏土后,用毛巾将黏土覆盖,模拟植被丰茂的山坡;有的小组将草皮铺到斜坡上,模拟真实的地理情况。然后,用雾化喷头向斜坡上喷水,模拟自然降水,观察水在不同斜坡上的流速和流水冲刷后的斜坡表面,并测量不同斜坡流下来的水中的泥沙含量。通过模拟实验活动,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助于提高环保意识。

(二)观察和测量:训练地理观测能力

观察和测量是学生获得地理信息、进行地理规律探究、形成地理认知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对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探究其中的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

比如,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教学楼(或居住小区的楼房)的间距,探讨两幢楼房之间的最小间距,即保证后面的楼房能够常年照到阳光。学生根据所学可知:冬至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楼房的影子最长。因此,前面楼房在冬至日的影子最短长度就可以作为两楼之间的最小间距。这一活动必须将测量太阳高度角和楼房实际影子长度联系起来。测量太阳高度角时,学生可以对学校旗杆的影子末端轨迹进行观察和记录,当旗杆影子最短的时候,即正午时刻。学生记录下正午时刻旗杆影子的长度,通过旗杆高度和影子长度即可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假设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H,前面楼房的高度为h,当地的纬度为a,那么,两栋楼房间的合理距离应该是h·ctg(66.5°-a)或h·ctgH。生活中的实际地理测量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绘图和制作:培育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素材进行地理地图的绘制或模型的制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比如,“国际变更日界线”这一知识点对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单纯依靠知识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国际变更日界线模型的制作,以提高学生的模型制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学生选取一张硬纸片,并在上面画一个圆,用剪刀将多余的部分裁剪掉;然后,将这个圆等分成24个扇形,每个扇形代表一小时,整个圆形代表一昼夜;再用透明的塑料片裁剪出两条与圆直径相等的长条作为经线,十字交叉固定好,分别标出0°、180°、90°E和90°W;最后,用图钉将十字形透明塑料的交叉点固定在圆心,代表一昼夜的圆可以沿着圆心旋转。这样,国际变更日界线模型就制作好了(见图1)。

通过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国际变更日界线的规律:当12时和180°经线重合,全球两个日期的比例一致;当0时和180°经线重合,是全球唯一处于同一个日期的时刻。简单的绘图和制作,让学生对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内涵和变化有了更好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调查:培养人地和谐意识

地理实践力一般需要学生在分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这就更加凸显出地理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合作调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遵循“区域位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探究思路。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西部大开发”的调查活动。首先,学生组成合作调查小组,明确“西部”的具体范围和地理位置,包括的省份、具体面积等。其次,学生对西部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诸如地形、地貌、气候、资源、植被、水文、人口、城市、交通等。再次,分析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诸如自然资源丰富、相邻国家众多适合发展对外贸易、人口密度低、土地成本低、国家政策扶持等;兼顾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劣势,诸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水源、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提出具体的开发建议,比如,要发挥西部区域优势,合理开发和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要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加快基础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完善投资环境等。最后,指出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识等。

综上,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体验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斜坡意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Song of the Motherland
常识:斜坡与阶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斜斜的云朵
消防意识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