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0-06-28 03:00李艳艳河南省嵩县妇幼保健院471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气雾表面活性气雾剂

李艳艳 河南省嵩县妇幼保健院 471400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1],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二者临床症状相类似,但发病机制不同,其中NRDS病死率更高。由于肺呼吸功能受限,进而出现炎症表现,在NRDS中可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RDS的重要药物,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改善呼吸功能[2-3]。而目前认为,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由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大,因而目前多给予局部应用[4]。布地奈德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型,其可分为液体型和气雾型,本文旨在对不同剂型的布地奈德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住我院的RDS患者9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心率增速、皮肤颜色青紫,胸骨上窝吸气性凹陷,低氧血症,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X线透视肺部呈弥漫性浸润阴影。其中接受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30例为液体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h~81岁,平均年龄(61.3±12.9)岁;病程0.5h~7d,平均病程(2.1±1.8)d。布地奈德气雾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者30例为气雾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h~83岁,平均年龄(62.7±14.2)岁;病程0.5h~8d,平均病程(2.4±1.9)d。单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者30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h~78岁,平均年龄(61.9±15.3)岁;病程1h~5d,平均病程(2.3±2.0)d。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2)需行机械通气;(3)胸部X线表现为Ⅲ~Ⅳ级RDS;(4)排除β溶血链球菌感染、吸入性肺炎以及创伤性湿肺等[5-6]。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RDS诊断标准;(2)对于NRDS,生后8h内发生,且患儿出生体重<1 500g、胎龄<37周;(3)受试者对所用药物无过敏;(4)受试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大量肺出血、颅内出血、休克、重症感染等;(2)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严重神经系统异常及先天畸形;(3)治疗过程中死亡。

1.4 方法

1.4.1 药物:布地奈德气雾剂(瑞典Astrazeneca,国药准字H20030411);布地奈德液体(瑞典Astrazeneca,国药准字H20090903);肺表面活性物质(意大利凯西制药,国药准字H20030599)。

1.4.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清理气道、氧气吸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感染、稳定内环境、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常规对症治疗。气雾组:采用专用储物罐装置进行雾化吸入,储物罐中间有一孔可连接气雾剂喷头进行按压喷药,一端连接气管插管,另一端连接呼吸机。将布地奈德气雾剂(0.25mg/kg)作为载体,以雾化吸入,直至撤机。肺表面活性物质(200mg/kg)气管内滴入。液体组:取肺表面活性物质(200mg/kg),放置于注射器,预温。将布地奈德(0.25mg/kg)加入。注射器接头皮针刺入气管插管中上1/3处,滴入药液。注意在给药时应缓慢,一般在5min内完成;给药同时对患者进行复苏囊加压给氧,促进药液进入肺内。注入药液完毕后,继续给氧5min,防止药物喷出气管插管外,并促进药液进入肺泡并均匀分布。再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给药6h内禁止气管内吸痰。对照组:气管内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200mg/kg)。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d后,分别通过血气分析检测3组患者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记录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动态顺应性等呼吸功能指标。并比较3组患者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有创机械通气率以及辅助通气时间。统计3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 3组患者治疗前PaCO2及PaO2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气雾组PaO2高于液体组和对照组(P<0.05),而PaCO2低于液体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呼吸功能 3组患者治疗前PaO2/FiO2以及动态顺应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d后,气雾组PaO2/FiO2以及动态顺应性均高于液体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其他指标 气雾组患者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有创机械通气率以及辅助通气时间均低于液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3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注:▲与气雾组比较,P<0.05。1mmHg=0.133kPa。

表2 3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

注:*与气雾组比较,P<0.05。1cmH2O=0.098kPa。

表3 3组其他指标比较[n(%)]

注:#与气雾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成人RDS临床特征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多发生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属于急性肺损伤是严重阶段或类型[7],影像学检查可见弥漫性肺泡浸润。新生儿RDS与成人症状相类似,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8]。

肺表面活性物质常规用于治疗RDS,由于肺表面梯度张力导致其在肺内迅速弥散,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恢复肺的呼吸功能[9-10]。而布地奈德具有广泛的生物转化形式,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进入机体后,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作用,还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和降低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促进纤毛摆动、改善肺通气功能。

目前布地奈德具有液体和气雾两种剂型,而对于二者对RDS的作用效果差异尚无可靠参考。本文结果显示,使用气雾型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改善更为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气雾型可有效弥漫至肺泡,作用范围更为广泛,因而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气雾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RDS方面优于液体剂型。但由于本文所选病例较少,加之观察时间较短,难以准确揭示两者对RDS效果的影响,且对远期不良反应难以评估,故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气雾表面活性气雾剂
气雾冷却系统在H 型钢控冷技术中的应用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喘乐宁气雾剂与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鸡群活苗气雾免疫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鸡气雾免疫注意四点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工厂化蔬菜气雾栽培技术
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兰消炎片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