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湖平 唯收藏才可赋情深

2020-06-28 02:12菡阁
收藏·拍卖 2020年2期
关键词:藏品民间博物馆

菡阁

初冬,从小院的矮墙望出去,远处山色如黛有几分萧索,据说那就是南京最闻名的紫金山;小院内绿植仍然茂盛,枝叶问常滑过栖鸟翅膀的影子或者细碎的啾啾声。徐湖平就从小院深处缓缓踱行过来,身板挺直,一头银丝是迎风的劲草。寒暄之后,他随意指着庭院一隅的小凉亭说,“那是平时午睡的地方,不管天冷天热”。这突然才发现这位年届七旬的老者身体中竟然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作为文博界的知名学者,徐湖平的名字有太多光环:江苏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收藏家协会会长……他还是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等多所院校的特聘教授,2001年被美国宝尔博物馆聘为荣誉馆长。

徐湖平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撰写、编著的学术著作、丛书、论文以及科普读物已有数十部,尤其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丛书以及《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在文物博物馆系统及相关学科学界颇有声名。

除夕夜不回家的文博人

盛名之下,徐湖平反而处事淡然,很有亲和力。交往日久,越会发现徐湖平风趣幽默,待人热忱,有隐隐军人之风。后来才知道他真的是军人出身,而且是荣立过集f$等功的空军骄子。后来机缘巧合,在1973年进入南京博物院后,一直工作30年。

博物馆对于他,是儿时就培养起来的热爱,他清晰记得小学时曾到南京博物院参观陈列的猿人雕像,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跨入这他视为神圣的殿堂。那些沉淀在玻璃柜后的中华民族历史的久远、绵长,文化底蕴的博大、深厚,让他如饥似渴地广泛涉猎美学、艺术鉴赏、书画理论、历史文献、将能挤出来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徐湖平通过刻苦自学,除了向书本学习外,也不放过向任何一位专家、学者学习的机会,如杨伯达、杨仁恺、汪庆正等文博界老前辈,都对他治学严谨认真的精神予以首肯。多年来,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地十之八九徐湖平都去,在实践中学习考古专家的工作方法,积累文物鉴定的知识和经验。

也许就是这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8月,上级组织任命徐湖平担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当时院内因发生了一起前院长因学术冤案自杀的意外事件,一时人心浮动,各项工作几近停顿。徐湖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敢地挑起了重任。他在副院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其中后6年是以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的身份履行院长职责。2001年,他就任南京博物院院长,2006年,他就任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直到荣退。

这漫长的三十年,足以证明徐湖平是一位既精通业务又懂得管理的学者型的领导干部。他上任副院长时就提出“十年稳定,十年发展”的战略构想。以改革的精神,率先在全国博物馆系统建立了一院、三馆、五个研究所的框架(即南京博物院下设历史、艺术、自然三个分馆,设考古、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古建筑、历史艺术五个研究所),以此为主体来带动南京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和编辑工作。南京博物院在文博界的声誉就是这样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慢慢积淀下来。

博物院同事印象里的老院长,身上没有官架子,没有学究气,是个性情中人。都评价他“为人诚恳、直爽,很讲感情,能够从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地关心体贴院里的干部职工,有着很好的人缘”。院里的专家学者也视他是兄长,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采訪过程,曾经问过徐湖平夫人,旁观徐湖平三十年文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徐夫人回答,就是三十年春节的除夕夜几乎都是守在博物馆,和同事们一起度过。

徐湖平对博物馆有一种惊人的深情。他在一篇名为《博物馆与城市形象》的论文中写道:“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形象。她所标志的大凡是历史传统和艺术成就。现代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果实。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博物馆事业正从现代社会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并为现代化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

所以他说,真正的博物馆就要收藏最好的艺术品。

民间收藏是官方收藏的补充

徐湖平在从事文博生涯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博物馆有个特色,就是全民办。当时他是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学会下属单位里有个民间收藏研究会,又正好在1993年古玩市场开始蓬勃发展,收藏协会纷纷出现时,举办了一个民间收藏展,质量高又很轰动。他也开始关注起民间收藏的发展,毕竟博物馆的收藏很多也是来自民间。

他时常在很多公开场合里提到,民间收藏是官方博物馆的补充。官方收藏是有数量和经费上的限度,除此之外,官方收藏的门类有很大的限制。他说,在博物馆里一般看到的就是书画、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最多几十种。但是民间有成千上万种,有很多在博物馆看不到的器物与品类,民间就有收藏。类似“破瓦烂片”“废旧杂志”甚至是很偏门的“烟标”……都会被民间藏家收藏。比如在考古挖掘中会有很多成袋的瓦片、陶片是没有办法在官方收藏中标记和展示的,但民间有心藏家会认真整理后收藏。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丰富,民间收藏的兴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流传,很多濒临消失的文物和藏品在民间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留存和传播。同时民间收藏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正因如此,他也和江苏收藏家协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于2004年6月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当时的业务主管单位为江苏省文化厅,隶属于南京博物院(目前是只归属于江苏省民政厅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江苏省最具权威的省级综合性收藏社团。徐湖平说,从全国范围来看,让一位原博物院院长来做协会会长,也是很少见。

协会下设陶瓷、玉器、钱币、铜器、书画、观赏石、烟标、火花、书报刊、紫砂器具、红木家具和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在全省各市还设有协会会员活动中心。

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收藏家协会,就是把志趣相投的人集中在一起来共同开展活动,而且是没有政府补贴的。协会本身也不搞经营性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交流探讨、心得体会、鉴藏、学术研究等,就是在一起轻松地玩。我们的运营成本很低,所以不需要考虑经营问题,协会主要靠大家的积极性和兴趣来发展。如果要组织活动,就会各自进行筹款。

徐湖平说,协会会员刚开始只有几百人,现在已经壮大到四五千人。而且他经常发现高手在民间。毕竟民间收藏的参与度非常广,现在有人估计中国民间收藏的人数有8000万、甚至有1亿,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可以看出民间收藏的队伍非常庞大。爱好收藏的人,无关职业、年龄,都可以参与到民间收藏的行列中来。与官方的收藏机构不同的是,民间的藏家因为金钱和精力有限,大部分会钻研一项门类。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民间收藏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收藏门类,对它的钻研就会更深,同时他们用自己的钱来购买这些藏品,考虑到经济承担能力,挑选藏品时会更加谨慎。也容易成为一个狭窄门类的专家。

所以协会也会为会员组织各种收藏展。比如在徐州举办的古钱币收藏展就以藏品精良和具有学术价值而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从博物馆沿袭下来的编辑出版习惯,让徐湖平想到为民间收藏留下宝贵的文献。他与儿子徐湘江花了四年时间走访江苏、安徽两地民间藏家,拣选出精品上品,整理编辑成《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苏、安徽卷》。他想以另外一种方式来记录中国民间收藏的发展状态。

收藏要分三个阶段的“玩”

徐湖平认为,民间收藏在当下正好处在一个“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这是民间收藏可以有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其次是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能收藏。最重要的是现在投资的渠道比较少,当下热门的投资,比如股票,总是大起大落,让人心情忐忑;比如房地产,那需要充沛的资金进行运作,普通民众无法参与。收藏不需要巨额资金,普通工薪阶级也可以接受。在收藏的时候还会有些升值的空间,可以作为投资品来买。现在“大众传媒”的发展,各种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的宣传影响,同时网络的发展更推进了收藏文化的传播。人们接触到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对艺术、对收藏的追求也就不断提高,人们可以通过收藏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所以在这些条件的发展下,民间收藏才会曰渐火热。

很好奇地问徐湖平,对现在在收藏界活跃的“国宝帮”如何看,遇见了会不会保持古玩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遇见同行沉默是金?徐湖平说,圈里是有很多乱象,以“帮派”之称互相攻讦本身是不值得提倡的。现在有一群被称为“国宝帮”的收藏团体,其实有很多受害者。很多收藏爱好者都会被媒体的负面引导,还听信了一些“专家”的“骇人听闻”。他觉得收藏不应该以利益来分帮结派,收藏与旅游、钓鱼一样,都是一种“玩”。买到喜欢的东西,回来后仔细揣摩、刨根问源,查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让人身心愉悦。收藏除了“玩”,还需要“团结”。大家在一起磋商技艺,讨论交流。这件东西价值如何,大家都会有看走眼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互相学习,而不是相互攻击,搞得人人自危。学费谁都会交,切记“吃一堑长一智”。对后一个问题,他竟然很俏皮地回答,“我会委婉地劝他,比如把用在收藏上的心力用于去旅游”。

徐湖平认为收藏是逐步进阶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但凡想进入收藏,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自己喜欢;一个是要买得起。然后在喜歡和有兴趣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手中的藏品展开知识扩展。如查找资料、研究藏品的真假、寻找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藏品所处的朝代以及那个朝代的藏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等。这属于第一个阶段。

积累了一定的藏品知识后,可以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某一件藏品展开探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讲他的道理,你讲你的理解,遇到疑问还可以一起查找资料或者请教高手,当存了很久的疑惑一朝解开,那种醍醐灌顶式的豁然开朗,是一种很高级的愉悦享受,也是更高一个阶段的玩。既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又培养了自己的鉴赏水平,还广交了朋友。

当你把自己对藏品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形成文字写出来后,你还将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钱也取代不了的。这种玩法,才叫高明,也是最高档次的玩法。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就是给大家打造各种不同层次的玩的平台,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玩出文化、玩出品位、玩出进步,丰富人生。

徐湖平以收藏中的最大品类书画为例,“对于收藏者而言,要先确定是收藏古代画,还是近代画,还是当代画。徐湖平认为,对于古代、近现代书画资源的日渐稀缺与赝品繁多,广大书画收藏家及投资者的眼球可转向真伪辨别较为容易、价位尚属合理的当代书画”。

从目前二级市场也可以观察到,不少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出现了一种增长、补涨的过程。徐湖平认为,在当代书画市场上,那些出现在市场上时间较早,运作时间较长,且经营较好画家的作品价位已经上升到定高度,且形成了一个畅销体系,他们的作品成为当代书画市场上的“硬通货”。

而挑选具有高学术水准的优秀画家的作品才能降低投资风险,保值增值,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不过,时下书画家十分自信地自封为“大师”,不惜一切精力与财力炒作的情况非常盛行,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艺术作品时,不要盲目地只认书画家们自诩的、名目繁多的身份与职位等,要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将作品的学术性放在第一位,依据学术性、成长性、市场性及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选择那些目前价位低,但未来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股”。

采访结束前忍不住问徐湖平,目前对什么新兴的品类感兴趣?他神秘地眯了眯眼,拿出手机连发了几条各地收藏家协会的公号文章,然后说:“陨石,目前四川、内蒙古、新疆的收藏家协会都出现了品类分会。”

听徐湖平说到这里,不由得拾眼望了望远处的紫金山,蜿蜒青黛里藏着中国最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而陨石就是从苍穹里散落的星体碎片……然后想,这两者之间应该会有点神秘联系。

猜你喜欢
藏品民间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露天博物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