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二题

2020-06-29 08:51王晓莉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鸟群新芽花苞

王晓莉

鸟儿

鸟儿不是花朵。花朵即使再多,也是可数的。一朵、两朵……几十朵。你还可以把鼻子凑到一朵梅花或是桂花上去使劲嗅闻。花朵的静态使它们可亲,鸟儿却不一样。一群鸟儿,很难等到数清,就散开或飞远了。我家楼下有个小花园,花园里多老樟、银杏以及橡树,都是高大挺拔的树种。鸟群以其本能明智地聚集、栖息于此。它们一忽儿各拣高枝而栖,一忽儿列队从树梢出发,每次都为自己配着乐,呼啦啦地响,闹得动静挺大。然而我从来不能看清楚那是一些什么鸟儿,也从来没有搞清楚过究竟有多少只鸟儿在上面。我只能从偶尔逗留在树下啄食小虫的一两只胆大的鸟儿判断,有一些是我最熟悉的麻雀,另一些是个头稍大、形如燕子的鹡鸰,偶尔我也能看见乌鸦。除此之外,很难知道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鸟儿了。

人是那么难以接近一只鸟儿。鸟儿无论晒太阳,还是进食,只要在一定范围内感觉到人的存在,必定飞离此区域,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返回。有时候返回了我们也不知道,因为鸟儿飞得疾速,长得又太相似——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有时我觉得人也不能两次看见同一只鸟儿。今年因为降雪,加之又是数年来最冷的年份,高处不胜寒,我发现鸟儿降落树木的位置普遍低了一些,低到我在树下也能观看它们一阵。这一细看不要紧,我知道我见识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平衡木运动员。鸟儿具有一种分花拂柳的本事,当它从一根长满树叶的树枝跃到邻近另一根的时候,总是如入无人之境般准确、稳当。它的选择也往往是那些树杈里最舒适、最佳的那条。我不知道那是怎么做到的,似乎并不仅仅是依凭眼力。鸟儿的这种行为,简直透露出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意。

每年最寒冷的时候,想着鸟儿没有食吃,我就把大米撒在室外的空调架上。不需等到第二天,也可能只过了一两个小时,那上面准定是米去大半,甚至空空如也。有时于室内能听见某只鸟在喳喳叫,急促得很,是它发现了食物在呼唤同伴呢。由此我知道鸟儿并不自私。那时我从窗缝里往外瞧,不一会儿架子上就有三只以上的小伙伴了。但是我瞧的时候必须把自己当成一座雕塑,一动不动才行。不要说往前移一两步,哪怕脚步再轻,它们都能够发觉,就连呼吸得急促点,鸟儿都能感觉到。这样的结果就是鸟儿们一哄而散,徒留空调架子上的米粒。

鸟儿的这种自卫的警觉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有的鸟儿甚至能透过阳光下其他种类的影子来规避风险。也正因为此,鸟儿们的起飞与降落,才会那么好看。它们精准如测绘员,迅捷如飞箭。群体活动时几无出格、出错、打乱节奏,单独飞行时则勇敢敏觉,“讷于言而敏于行”。它们的速度、队形、起飞与降落点的选择,都是在进化之后形成的“完美无瑕”。

我爱看鸟儿们在天空匆匆忙忙赶路的样子。天气晴好的日子,鸟儿的飞翔是天空给我上演的最好的视觉大片。鸟儿全都是队形排列大师,往往是二十几只或更多的鸟,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前行,当它们拉成一列渐入天际线时,像纤细至极的一根线,细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世界并不只有人的存在,人也并不一定就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起居、喜好、利益,只占世界的一部分。只有鼠目寸光的人、平庸之极的人以及无端自大的人,才把这当成世界的全部。世界另一相等的部分,是海洋与山川,是花朵与鸟群,当你悉心体察它们的盛衰荣枯,就会发现那里面的博大与细小,发现那里面惊心动魄与无微不至的美。

梅雨·南方

六月一整月,都是雨。最喜悦的当数草木,它们吃饱喝足,养精蓄锐,接下来就是好好安度酷夏了。春天时,出门一周未浇水的栀子,枯枝败叶已近两月,我们都以为它无法复活了,可是在这一月的梅雨中,它爆满淡绿的新芽。新芽一点点从根部、梢头,从任何部分拱出来。每一芽都是求生意志。当然潮湿也助长各种虫蚁长大,有一晚在家中水槽边竟然看到一条肥圆的黏虫偃卧。身居高楼,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爬过来的。寄居花盆泥土中的小蜗牛也越来越多,多到得用筷子一个个夹走。这个活儿,眼尖心细的人才干得了——园丁也不是人人都可当的。

委屈的只有太阳花、蟹爪兰这些喜阳植物。这一月,太阳花每天早上都积攒起一个个紫红色花苞,昂昂然,等着太阳出来。可是等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雨。它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它不服气,第二天又来,周而复始,不屈不挠。

猜你喜欢
鸟群新芽花苞
在你灵魂里沉睡的鸟群
春日有感
为什么鸟要成群飞翔?
为什么鸟群飞行时不会彼此冲撞?
花苞
晚春即景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叹春
病鸢
鸟群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