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泼彩法演变与创作运用的研究

2020-06-29 07:24王隆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

王隆祥

摘 要:中国绘画连亘数千年,变革不断,先辈们开创了许多中国画技法来描绘大千世界,表达自己的志向。最能表现大自然瑰丽神奇、如醉如梦之境的莫过于泼墨这一技法,泼彩法是在泼墨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章叙述了工笔花鸟画创作时选择泼彩这一技法的原因和目的,叙述了在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运用泼彩法的体会和感悟,结合理论进行总结与学习,促进个人艺术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泼彩法;工笔花鸟画;创作

一、泼彩法的演变与发展

泼墨法、泼彩法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绘画表现技法,泼墨法、泼彩法是将墨、色直接泼洒于画面上,任其流淌散溢,墨和色彩被随性地泼洒于画面上,借助水的冲力形成水墨、水色的自然肌理、块面。另有指借助毛笔,蘸满墨或颜色,大胆落笔,挥笔作画,色墨相溶,展现大笔触、大水分的画法。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很早就有泼墨法、泼彩法的相关记载。

关于泼墨法,《唐朝名画录》记载,王洽作画时直接将墨泼洒于纸上,根据形成的水墨效果,画出山、石、云、水,随手染成风雨、画出云霞,很是神奇巧妙。《宣和画谱》记载,不知道王洽是个什么人,精于泼墨作画,人们称他为王泼墨,他每次作画之前都要先喝点酒,待微醉之后,脱衣箕踞而坐,泼墨作画于纸上。明代李晔《竹懒画媵》记载,泼墨画者的作品让人难以捉摸,看不到笔法。此外,南宋梁楷常笔下的《泼墨仙人图》笔墨豪放,是现存典型的泼墨作品。宋代米氏父子的代表皴法“米点皴”,在山水画中肆意使用墨点,这在某种层面上也可以理解为泼墨山水。南宋的马远跟夏圭,擅长水墨的刷和染。明清时期徐渭、朱耷两位前辈均有力推动了泼墨花鸟画的演进。王维的破墨法对山水画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泼彩法,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记载,用墨称为泼墨,泼以山的青葱、草的嫩绿称为泼彩,泼墨、泼彩可以展现画的生动气韵。其中又有记载,创作人物画时,用一树一石觉得一般,可以进行一二处泼彩,立马产生不一样的景象,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就使用了泼彩这一技法。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春秋吴国有位顾姓画家饮酒到半醉,绕着绢帖走数圈后泼墨、色于绢上,后将长巾盖在所画之处,喊人坐压,拽其巾角,这样重复几次,再根据绢帖上墨、色的形状进行笔墨处理,呈现出一座座山峰岛屿。明代朱谋垔《画史会要》记载,明代黎民用“米点皴”创作山水画,后用大绿、浓绿点缀画面,甚觉妙哉。

大多数画者更注重中国画的水墨之美,即便中国美术史上色彩表现取得重大建树的敦煌石窟壁画、规模宏大的永乐宫壁画等出色的作品,也没有出现全以泼彩法完成的国画作品,花鸟画领域的泼彩作品更是屈指可数。虽然其中有许多原因,但难免使人感到遗憾。

长期以来,泼墨与泼彩一直作为别册载于史籍,在古代不是常用的绘画技法,故而与之相关的画迹较少,但是纵观绘画史,历朝历代都有画家为之勤奋探索创作,为这一领域的画史添砖加瓦。

到了近现代,在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泼彩技法有了很大进步,代表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其色墨合泼的表现技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作有《幽谷图》《庐山图》《泼彩荷花》等,当然还有其他前辈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展现个人风格的创作研究,例如刘海粟、谢稚柳、侯北人等。翻阅品读其作品可见泼墨、泼彩多用于写意山水画,很少用于写意花鸟画。

泼彩法在泼墨法的基础上形成,在表现上与“撞色”“撞水”二法有一定的联系。晚清画家居廉、居巢的“撞水”“撞色”技法,唐初李思訓重彩渲染的技法,或许对现今泼彩技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一个画者的艺术表现往往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倾向、生活五味杂陈的感悟体味有着密切联系。从近现代画家运用泼墨、泼彩技法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其中不仅有中国绘画独特的味道,还能看到西洋画和水彩画的色彩表现,这与画者的所闻所见有着紧密的关联。

二、泼彩法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运用

西方艺术大师尼采曾说,艺术世界由梦和醉两种精神境地构成,梦的境地有无法计算的形态,醉的境地有豪迈与激情。这与工笔花鸟画中意境营造的追求不谋而合。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泼墨、泼彩的放纵、泼辣、无拘无束最能表现其观点。

泼彩法是先将颜料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充成为完整的作品,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

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脱开完全的“随类赋彩”,结合泼彩画法,以大面积色块捕捉整体感觉,把握整体基调,营造全幅作品的氛围与节奏,不刻意强调和突出传统的“设色”“笔法”“线法”,加强色彩情绪的宣泄与表达,强化色与色、色与墨的整体感、力度感、构成形式和大的对比关系造成的视觉冲击,实现工写结合,不但可以突出表现主体形象,而且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层次关系更明确,展现浑厚、幽静、隐约朦胧、色墨浑然等意境。

为了使颜色更好地层层泼洒,宜选用纸质较厚的熟宣纸,当然也有画者选用生宣纸,刷上胶矾水再进行绘图。在生宣上写字画画,墨、色很容易渗开,而在熟宣上则不会。先使用重墨勾线画稿,然后依据整体色调,先用平涂法在熟宣纸上刷几层较为沉稳的底色,再进行泼彩,这样泼彩所形成的色块不显得飘、浮。勾线稿的墨色由所制色调决定。另外,在工笔花鸟画中,由于泼彩法对线具有极强的覆盖性,根据需要,要对其进行结构分染。

谢赫在“六法论”中讲到气韵生动,可以说中国绘画从古至今都离不开“气”。笔者在创作中运用大面积泼彩,局部泼彩,着力把握整体基调。根据画面有意识地定向泼出,留一点空白,可以为画面增添透气感和光感。利用色、墨、水的相互渗透,水破色,色破色,墨破色,色泼墨,自然积色产生肌理,营造画面的氛围。通过多遍破积色墨,层层渍染、冲染、点染,主观控制色块的厚薄,一直到产生满意的厚重感为止,破积色墨以表现画面的虚实结合,渲染、烘托气氛,制造出一种可供想象的空间与氛围。破积色墨可以在勾线、染色的初期、中期进行。

线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想必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幅画要是少了线,就等于少了“骨头”。宋代花鸟作品十分重视线的干湿、浓淡、顿挫、转折、粗细变化,展现出精美、富有内涵的线,十分耐看。笔者认为,点、线、面构成一幅画完整的体系。在泼彩画创作中,色彩也许会成为主导,线为色的表现服务,但线在泼彩工笔花鸟画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就线的意义来讲,要表现物象的轮廓、结构和质感,少了线,会感觉画面不完整,结构轮廓不清晰,物象不“精神”,视觉形象不完满。勾线后运用泼彩技法,墨线会被积色、肌理覆盖,在创作后期需进行复勾,复勾时墨色要依据画面进行,此时的线要与画面中的点、块面、光感、形有机结合起来,线色融一以求画面的统一和谐,从而发现线也能造境。

三、创作心语

泼彩技法是笔者在工笔花鸟画中追求工写结合表现的需要,笔者对泼彩法这一极为情绪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十分喜爱。画前不做任何色彩设计,设色在绘画过程中随势发展,不用细究每一条线、每一个角落。在创作中,它的偶然性使画面传递出的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的视觉情感,也许在某一遍泼彩中,作品更换了最初的情感设定,有时这些偶发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画面别具一番风味。笔者希望在无拘无束的色彩中发现新气象,更好地表达情绪,笔者在使用泼彩技法表现色彩的同时也抒发了自身的情感(图1)。

花鸟画虽以花鸟自然代言,但笔者觉得它的实质是描绘人的,通过观画让观者体会画者的情感。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人花鸟有着一定的地位,它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所呈现的优良传统与高超的技艺,使历代画者无不对其赞赏、效仿。但“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花鸟画的审美趣味、追求、表现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今,决定宋人前辈心态和审美趣味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其作品中感受,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时代感受今天的花鸟和大自然,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与自我。追求过去时、现在时的审美情境,认知过去时并从中汲取养分,把握现在时,培养自身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周长江.解读色彩[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2]蔡印龙.泼彩山水画技法解析[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3]李魁正.李魁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文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4]王建涛.花鸟工笔泼彩画法[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14.

[5]李莉婷.色彩构成[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6]范保文.山水画用水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7]邵晓峰.中国泼彩山水画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8]李丽婷,朱丽金.设计从色彩开始:分析與比较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C]//中国流行色协会.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工笔花鸟画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浅论于非闇工笔花鸟画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
浅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