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慈悲为怀

2020-06-30 09:21栏目主持奥杰塔伍绍东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海麦家专辑

栏目主持/奥杰塔 特约主持/伍绍东 编辑/王芳丽

有句闽南话叫“人生海海”,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听到。大概是因为常听说,所以细究其内涵的人反而少。人生海海,用来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一层意思。这四个字说尽了人生繁难,却又鼓励人好好活下去——“记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苦难的意义

文 | 兰川

“唯一能宽慰的,是想到,人都是要死的。”小何医生说:“你讲错了,人都是挣扎着活下来的。”

从宽泛的角度看,反映人生苦难的当代文学作品不在少数。路内的《慈悲》亦在讲苦难。

《人生海海》对读者的意义取决于它的叙述手法。整本书围绕着一个男人讲述,但从未给过这个主人公一个正面镜头,所有关于他的事迹都是在旁观者的叙述中完成的。正是这一点,让他本来就悲剧的人生更添苍凉。

《人生海海》

麦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他出生于1918年,大时代的洪流冲刷过他的肉体和灵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文革……因为他走过的岁月风云激荡,也因为他翻脸不认人,所以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监,有人视他为大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鸡奸犯、疯子、神经病……他的存在似乎不是为了显明“我是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人们习惯了在一张仅有背影的画纸上涂抹他的面目,却很少有人关心他到底是谁。这个在小说所构建的世界中实实在在生活过的人,却和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一样,纯属虚构。如果说浮生若梦,这梦也不是他自己做的,而是别人代他做的。

读者可以透过旁人的叙述,对主人公的遭遇感慨唏嘘,至于真相如何,无从知晓,似乎也不那么重要。读者只是借人物的悲剧感受大时代强大的冲击力,这便使主人公无论在书里还是书外,都成了一个被人用来窥视的工具。于是,他在读者心里的不受重视成为了他悲剧人生的第三个来源。人生遭遇是悲剧的,被人讲述是悲剧的,被人聆听也是悲剧的,命运的荒诞就在于此。

《人生海海》对作者的意义何在呢?这要从麦家的创作风格说起了。

提到麦家,人们自然会想到谍战。无论是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暗算》,还是风靡图书市场的《解密》《风声》;无论是文学原著,还是由此改编的影视剧,谍战,是一以贯之的内容。谍战是使麦家成名的题材,也是他驾驭起来最轻车熟路的题材。因此读者最爱问他的一个问题是:这位主人公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吗?

麦家甚至被冠以“中国谍战小说之父”的称号。这是荣誉,也是孙悟空头上的那道紧箍。不难发现,《解密》《暗算》《风声》,这几部作品在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一个作家最害怕的莫过于重复自己,因为这意味着江郎才尽、黔驴技穷。而《人生海海》这部非谍战小说的诞生,让麦家在另一个层面上证明了他的创造力不仅意犹未尽,而且意味深长。

“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另立山头”是麦家的决心,“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是《人生海海》的责任。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他的人生遭遇具体如何,读者无法从正面获得,只能透过每一个旁观者的叙述来猜测来判断,这就是破译。不是破译难住了无数高手的“紫密”和“黑密”,而是破译主人公的身世之“密”,破译人心和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海海》仍然可以归于谍战小说一类,但它在文学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上又超越了谍战题材的类型小说。

类型小说容易走向通俗,但麦家的作品之所以能避开通俗走向严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不只是讲述一个传奇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人性的多个面向,同时反映人物命运的悲怆。在他笔下,越是天才、鬼才,越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脆弱。这些人在特定领域可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但在整个人生里,却要承受非同寻常的痛苦。

在极短的时间内,《人生海海》这部小说俘获了大批读者的心,“人生海海”这句话不再是闽南语的操持者所独有的感慨,而将成为所有无奈于人生、坚强于命运的人所共有的喟叹——人生海海啊。

LINKS

《慈悲》

路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水生、根生、玉生、复生,《慈悲》一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都和“生”有关。透过他们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出,为了生存,人民付出过、付出着怎样大的努力。书中描述的化工厂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它可以是天使的化身,为身处其中的人带来福利,也可以是魔鬼,吞噬工人的血肉,扭曲他们的心灵。人与人利益的纠葛,情感的纠缠,都在这个大机器里展露无遗。掩卷之后,唯有叹息——苦难如果是人生母题,救赎会在哪里?

慈悲

文 | 兰川

《大佛普拉斯》2017

导演: 黄信尧

编剧: 黄信尧

主演: 庄益增 / 陈竹昇 / 戴立忍 / 张少怀 / 陈以文

有两个平行世界,一个黑白,一个彩色。生活在黑白世界里的是菜埔、肚财这样的人,生活在彩色世界里的是黄启文、高委员这样的人。

一次偶然,工厂看门人菜埔和以捡垃圾谋生的肚财,透过工厂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看到了有钱有权之人的彩色世界。虽然行车记录仪给出的只是不断延伸的公路,但像菜埔和肚财这样从未进过那种世界的人却能借着偷窥的奇思幻想,为单调的延伸补充出背后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事实证明,这绝非想象,而是黄启文们的真实生活,甚至,他们的生活远比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更让人目眩神迷、胆寒心悸,因为奢华背后隐藏的是利欲熏心、杀人越货。

菜埔和肚财发现黄启文杀了人,本能地想要去报警,但现实又提醒他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证据确凿,黄启文也有足够大的势力让菜埔、肚财为他们伸张正义的行为付出代价,必要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时,作为观众,看到的是黑白世界里黑白分明的脆弱,彩色世界里的权贵富人可以让黑白世界黑白颠倒,黑变成白,白变成黑。菜埔、肚财们,没有力量洗涤真相,因为一日三餐的供应就够他们操心一辈子了。

黑白和彩色本来格格不入,平行世界也应该并行不悖,但在这部名为《大佛普拉斯》的电影中,黑白世界里的菜埔、肚财和彩色世界里的黄启文、高委员却彼此纠缠,相互嵌入,正是这种表达方式,让电影别具风格。

“大佛普拉斯”这个电影名含义丰富,它其实是“大佛plus”的音译。由此可以推测在《大佛普拉斯》之前,还可能存在一部叫《大佛》的电影,事实的确如此。2014年,中国台湾导演黄信尧拍了一部时长22分钟的短片,叫《大佛》,获得了第51届金马奖最佳短片的提名。三年后,黄信尧推出了这部短片的加长版,即《大佛普拉斯》。这部加长版在导演、摄影、美术、音乐等各个层面都获得了广泛认可,拿到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金像奖、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一时间,电影引来热议,插曲《面会菜》以其忧伤的低吟俘获了众多人的心。

无论《大佛》,还是《大佛普拉斯》,贯穿其间的一个重要意象是大佛,英文写作buddha,而电影中出现了与之发音极其相似的一个西班牙词汇puta。它出现在黄启文和情人Gucci的车震戏中,Gucci让黄启文喊出puta这个词,为了“助兴”,但这里导演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让观众在最后才意识到这一桥段有着怎样的深意。

信众以为,我佛慈悲,能彰显大能、普度众生。但悖谬的是,佛的像却出自人手,到底是佛比人更有大能,还是人比佛更有大能?黄启文作为造佛像的工厂老板,和那个与之钱权捆绑的高委员口口声声“阿弥陀佛”,心里却充满了恶念,所做的事与佛家提倡的截然相反。造佛者心中无佛,佛算什么呢?一个发财的借口?一个行骗的道具?一个给人虚假希望的幻象?如果芸芸众生知道他们所拜之佛像出自一个生活腐败的杀人犯之手,还能双手合十说出那句“阿弥陀佛”吗?

在电影后半段,菜埔去已被害死的肚财家里睹物思人,身上穿着一件T恤,上面一行楷体字“预约人间净土”,这一细节又一次直击观众灵魂——“预约”的意思是将来才会有,也就是说,人间净土,不在人间,这是我们看这部电影时所感受到的终极苍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黄信尧亲自为影片做旁白,他是电影的讲述者,既用镜头讲述,又用画外音的方式讲述。他像一个局外人,偷窥者,以全知视角看人事纷扰,从这个角度上说,导演就是佛的化身。他冷眼旁观,语气平淡,不时调侃,偶尔说些个人感悟,他暗示观众,除了黑白世界、彩色世界,还有第三个世界,人心。他说,“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人心复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这倒提醒了我们,也许,还有第四个世界,那就是佛的世界,至圣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可兑现,只可预约。人们可以预感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因为这个世界会偶然地照进现实世界,比如肚财死后,菜埔等人组建的仪仗队为他送行的时刻,一首《友谊地久天长》在零零散散的喇叭声、锣鼓声的寂寥交替中是那么地富有温情。人性之中的佛性之光透过这样的温情时刻散发了出来,才稍稍遮掩了彩色世界里那些人的不堪与丑陋,让我们觉得,此世虽可厌,此世犹可爱。此生不值得,依然爱此生。

LINKS

《我不是药神》2018

导演: 文牧野

编剧: 韩家女 / 钟伟 / 文牧野

主演: 徐峥 / 王传君 / 周一围 / 谭卓 等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白血病患者陆勇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曾做过白血病仿制药物代购,在他的帮助下,很多没钱买药和没有买药渠道的白血病患者得到了救治。电影《我不是药神》在这个故事架构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使主人公的性格更为鲜明,也让整个故事情节更有戏剧性。主人公程勇从一个生活中的loser,变成一个投机商人,发大财之后,又在灵魂上获得了升华。

摇滚之后,生活继续

文 | 王梦迪

《长安长安》

郑钧

华谊兄弟音乐公司 2007

熟悉郑钧的人都无法忽略1994年,大声歌唱着《赤裸裸》的他在歌坛一举成名。

这一年,中国的摇滚乐和流行乐都迎来空前绝后的鼎盛:魔岩三杰、校园民谣、红星生产社,都是出现在这一年的时代符号,郑钧也是一代人心中的符号之一。就如同他的首张专辑名一样,郑钧的歌唱质朴真实,毫无保留。一代人曾共同拥有过对生活、爱情、事业的美好憧憬,也有人遭遇了梦想的破灭,他们复杂而挣扎的自我矛盾,失望与希望,种种时代典型心态都在郑钧的歌曲中得到呈现。

郑钧是一直是以摇滚的姿态的站在歌坛上的,和痴迷摇滚的人一样,他也曾毫无保留地燃烧过自己的生命,有点反骨,也有点“不和时宜”。在一首叫《果》的歌曲里,郑钧锋利的嗓音反复吟唱着“你越变态,她越膜拜”,歌曲收录在郑钧2007年的专辑《长安长安》中。作为西安摇滚三杰之一的郑钧用盛产摇滚的故乡的来命名这张时隔六年的专辑,向故乡致敬,也在为自己找寻灵魂的安抚。

专辑共十首歌曲,词曲创作全部由郑钧自己完成,他参与了大部分的编曲,因此这也是一张可以代表他个人风格的专辑。时隔六年,郑钧的摇滚已经不再是赤裸裸地呐喊,在这张新专辑中可以找到许多温暖的底色。整张专辑的编排呈现出激越与温情的交织,上一首是嘶吼与呐喊,下一首则歌唱温暖、歌唱慈悲、歌唱美好的祝福,而这些基调温暖的歌呈现出了似乎有点不一样的郑钧。他用无线电通联的通用暗号唱出最美好的祝福,有着奇特名字的歌曲《美好七十三》呈现出专辑的第一抹暖调。由此,温暖、慈悲、怀念,这些充满温情的主题逐渐在接下来的歌曲中铺排开来。或许有人会因此质疑一个贴着“摇滚”标签的歌手,温情是否会冲淡愤怒,暖色是否又会掩盖了锐意批判。但事实上,这种转变没有掩盖他生长在骨子里的摇滚精神。

《慈悲》这首歌的编曲中加入了古筝,中式传统乐器和电吉他、贝斯在同一首歌曲中和谐共存。这一系列的歌曲在编曲上也趋向于简单,鼓声刻意减淡。《按揭》这首歌曲也是在曲调上趋向柔和的,但从歌曲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直指当下现实的思考。歌词都是铿锵的短句,配合以打击乐营造出很强的节奏感,这样的歌曲,更像是温柔的呐喊。

专辑同名歌曲《长安长安》是非常能体现郑钧这种血性与柔情结合特质的一首歌曲,在这样一首向故乡致敬的歌曲里,郑钧将自己作为西北男儿的一面真实而质朴地呈现出来。歌曲以一段华阴老腔开头,紧接着进入嗓音粗粝的吟唱,歌声中郑钧像是一个站在城门口的兄长,呐喊着故乡的名字,挥别残缺城楼,挥别娘亲与妹妹,结尾一记锣声,倏然结束,将这座古城泣血般的沧桑与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另一首歌曲《私奔》中,他歌唱“在熟悉的异乡,我将自己一年年流放“,对照之下,《长安长安》中“我生来忧伤,但你让我坚强”的呐喊,则是暌违故乡多年的游子终于选择了精神的还乡。

郑钧这一代是深受摇滚乐影响的,早在1990年,还在读大学的郑钧就已组建起一支叫“火药”的乐队,在学校翻唱崔健等人的歌。摇滚精神不只是写在他的音乐里,更雕刻在他的生命感悟中。因此,即便是看起来更加“柔和”的郑钧依然坦荡地在歌曲中唱着“我梦寐以求的是真爱和自由”,他的柔和中依旧带着摇滚的底色,而他的摇滚又因为依旧对爱和自由保持信仰而更显出一种柔韧的力量。

“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目的不是当个音乐家,而是可以驾驭自己的生活”,郑钧也曾这样反观自己的人生。摇滚之后,生活扑面而来,对于他而言,在行走跋涉过已近半生之后,面对人生沧海,愤怒和批判大概已经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以及继续在人间生活下去的赤诚、勇气与慈悲,或许显得更加可贵。

LINKS

《赤裸裸》

郑钧

红星音乐生产社 1994

《赤裸裸》是郑钧的首张个人专辑,其中《回到拉萨》《赤裸裸》《极乐世界》《灰姑娘》等作品至今在国内广为流传。懒洋洋的哼唱唱腔和散发着迷人性感的理想主义歌词是这张专辑的最大特色。《灰姑娘》里男人淡淡的忧伤和乌托邦式的对童话爱情的畅想;《赤裸裸》中是因钢筋水泥都市而生的无奈之情。郑钧把他真实的感受,大胆、质朴地流露在他的音乐中,在听众中间产生了强烈共鸣。

猜你喜欢
海海麦家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毛莠莠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麦家: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父母和解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麦家认错
和海海去放羊
小树底下好乘凉
DECODING A SPY SAVANT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