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对话孤独

2020-06-30 15:34李婧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孤独对话

李婧

摘要:本文通过拉康的三界说分析了人的自我意识与孤独感的形成过程,结合个人经验以艺术创作与哲学、心理学理论互文的方式讲述了本人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孤独:对话:三界说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对于格外敏感的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常年累月的将自己封闭在工作室进行创作,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一呈现给观众,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无尽的孤独,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那么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孤独的?这种感觉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又是如何呈现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研究,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让作品与孤独对话。

所谓孤独,必须是建立在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上的一种感受。所以孤独感的产生与个人自我意识的出现和觉醒紧密相关。

哲学家拉康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基础上,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这三个阶段。

1 “想像界”——物我合一

在“想象界”这一时期,婴儿没有任何确定“自我”的意识从而将整个世界看做自己的一部分,特别是母亲身体。所以“想象界”是一种将主体与任何“非我”的“他者”相融合的状态,不想分辨,充满了幻觉与欲望。两幅作品中,人物像婴儿般赤身裸体,悠然飘荡在水中,有種天人合一、无我的状态。这是一个由感知觉、认同与统一性错觉所构成的“前语言阶段”,这时的婴儿即便独自待着也不会感到孤独或恐惧,因为自我意识尚未形成,更枉谈孤独。

在“想象界”中存在“镜像阶段”,又称“前语言期”,指婴儿在6-18个月这段期间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并误认为镜子中的形象是自我的主体,是“主体”自我形成的阶段。拉康将这一过程称为婴儿与映像相融合的自我认同过程。这只是“自我”意识的初步产生,也是孤独感来袭的奏鸣曲。

这幅油画作品表现的是孤单漂浮在水面上的人,虽然姿态比较放松惬意,但依然可以透过颤抖的笔触和清冷的色调,感受到那股冰冷的孤寂。我们之所以会下意识的对小孩感到怜爱,正是因为长大后的我们承受着压力,背负着任对谁都无法言说的秘密和如影随形的刺骨的孤独感。我们羡慕他们身边总有人陪伴,羡慕他们可以把喜怒哀乐情绪无所顾忌的表达,羡慕他们不用隐藏欲望并深感羞愧,也同情他们终将失去这一切成为我们。“镜像阶段”是“想象界”向“象征界”过度的阶段,是由欲望和幻觉向秩序化、客观化过度的阶段。在这之后,我们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这标志着我们彻底成长为一个觉醒的个体,同时也意味着自身与世界的割裂。

2 “象征界”——割裂的“主体”

在“象征界”里,主体通过语言的习得,明确了社会生活的标准秩序,本能被规范化。在这一过程中,主题明确了自我与他者之间割裂的事实,也是孤独感产生的源头。

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主体在成长过程中与他者的关系:周围的世界五彩斑斓,主体似梦游般参与其中,路过了许多风景,但终究无法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能拥抱的只有自己。画面中,主体随着周围环境的关系动态融合却本质割裂。

这三幅速写创作,表现的是一个慢慢将自己包裹起来的人。作品透过人物惊恐的表情语言和肢体动作和惊颤的笔触将愈演愈烈的窒息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像是一座孤岛。

3 “实在界”——创伤与孤独

“实在界”常与“创伤”相连,当主体体验到某种刺激并无法将其彻底消化,这种“无法经由语言而转化的剩余”就是“实在界”。

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中,最暧昧的纠葛莫过于爱情。两个陌生将灵魂和肉体搅拌在一起,似乎找到了不再孤独的归宿。这种主体与“他者”融合的体验然主体觉得十分怀念和安全。可是两人终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相聚也只是两座孤岛的短暂相遇,终究是要分别的,等到分开的时候自然是疼痛万分、血肉模糊的。

以上三幅作品通过残破的人体与裸露的骨骼表现了主体在“实在界”中获得的创伤体验,用肢体触摸长满刺的仙人掌这一动作加深刺痛感。主体主动体验创伤与痛感,尝试与孤独感和睦相处。当一人独处时,不再期望从别处寻求安慰,而是向内求索,用作品与孤独感对话。它帮助人清醒的思考已经过去的人生,当下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期许。

本文通过拉康的三界说分析了人的自我意识与孤独感的形成过程,结合个人经验以艺术创作与哲学、心理学理论互文的方式讲述了本人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在与孤独相伴的短暂一生中,努力成为自己,在经历了割裂与伤痛后仍然初心不改,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在巨浪中做一叶孤舟,尽情享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杨洪霖.拉康的三界说与文学批评[M].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2]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孤独对话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