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瓦格纳歌剧序曲中的音高组织关系

2020-06-30 15:34李谌熙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序曲音阶调性

李谌熙

摘要:瓦格纳歌剧的出现象征着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对当下音乐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最大的特点则是独特的创作手法,容纳了多变化的音高材料,深化了音乐作品的综合内涵。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发现瓦格纳歌剧序曲调性、纵向音高等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展示着艺术化的歌剧理论和内涵。

关键词:瓦格纳歌剧;音高组织

1 对纵向音高材料的运用

1.1 对主和弦的有效掌握

在瓦格纳歌剧创作中,基本会出现特定的核心场景,并通过场景的组接来确定故事主线,并用文字和曲调组成,如《劳布拉德与阿德莱德》,主和弦是建立在音阶的第一级,也称作三和弦。传统的和声模式主要是依靠三和弦调式的支持,保证乐曲音阶的有序性。而瓦格纳为了进一步打破原有的音乐调式结构和和声方式,必须先摒弃主和弦;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和弦完全被遗弃。在歌曲章节中,可以利用G调和F调,并融入三级和声,增强整个序曲的调性和稳定性。

同时,瓦格纳还建立了新型的调式体系,体现着音高的组织的关联性,如适用省略三音的主和弦,降低和声部分的功能性,如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中,则省去了三个音节,提高了音调的节奏性,也描绘着暴风海浪的感觉,低沉的音调暗示着任务命运的悲惨。

1.2 突出属和弦功能,明确音乐色彩

属和弦是瓦格纳歌剧创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在前期谱曲所考虑的重点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个序曲的音高变化。尽管属和弦是调性和音节确立的重要依据,但在和声层面却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例如,在《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第2-10节中,音节主要分为三个主题,第一序列以C大调为主,增加了音乐的色彩性;而第二部分则没有C大调的主和弦,主要是以C大调的属和弦为音节点,并在每个章节中标明了各个音高的起伏变化。其次,要在序曲中加入了S和弦和D和弦,并按照七音来展开谱写。其次,还需考虑音级的划分,在序曲半音列进行高低音区的运动,继而在小二度音组进行引入、收拢和分离,完整的展现十二个音节,巩固属和弦和“半音”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序曲的第二节中,需着重加重属和弦和C、G大调,强化每个部分的音调变化,充分展现主题的戏剧性效果,这也是瓦格纳歌剧乐曲中的一大特点。

2 功能运动形态变化

2.1 音阶的相互配合,增强律动变化

瓦格纳歌剧属于传统古典类的音乐,主张和声应用,并引起多个和弦,加强各节曲调的连贯性。其中在瓦格纳歌剧序曲中最局代表性的则是TS-D-T结构,主要融合了低音、和声、半音等元素,增强的歌剧的紧张感,并摆脱传统音乐模式的控制,突出对旋律半音的运用技巧。其中,D.S.G三个音调有着不同的节奏特性,在序曲中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在《罗恩格林》序曲第38-47小节中,主要是以七和弦来进行节奏的运动变化,并在每个小节中进行调式的改变,分两种和弦类型,包括三和弦和七和弦,并在自然音中进行三度叠置,降低五音的强度,从而达到整体顺畅的音乐效果。在11-12小节中,对经过性和弦,则需要在各个节段中进行整体移位(C小调),并添加伴奏声部,以和声小二度为主,模仿相應乐曲的声音,体现着瓦格纳音乐创作思维的统一性,也表现出一点的浪漫色彩。但是,在古典音乐体系上,对七和弦有着高度的认可,并广泛的应用渗透到歌曲制作中,推进和声、大小调的和谐性,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半音变化。另外,瓦格纳在音节调性布置和转换上,也采取了和弦转调的方式,在每段连接处加入三度音和七度音,增强了音乐的韵律变化强度,突破了传统的音乐结构模式。

2.2 和弦与持续音的插入,提升了曲目的韵味性

瓦格纳歌剧序曲是建立在总谱基础上,所形成的章节式片段,里面涵盖了声乐、管弦、戏剧表演和舞台布景等元素,从而完整的展现音乐故事。在序曲章节中,和弦和持续音的插入,有效的提升了曲目的个性特点。从序曲的音阶来看,以《漂泊的荷兰人》为例,各音阶结构对称,旋律优美;且包括五度、增六度的特性音程,表现着多样的音乐情绪点。而且,在全音和弦中覆盖了增三和增六和弦,并以持续音作为辅助,通过管弦和钢琴实现交互式表达,突出五声音阶的特点。

例如,在《漂泊的荷兰人》序曲106小节中,初始为D小调,而后对换为A大调。在3-1和4-1节段则可以贯穿F、#F、G,以管弦乐为主奏,遵循T-S-D-T的和声系统,保证和弦的演奏效果,增强整个节段的连续性。在A大调稳定后,则可以使用减七和弦,将调性提高三个等级,实现远关系和弦对等。考虑到低音所造成的增四度音程,也就是所说的三全音,需要进对比,判断DDVI和弦到主和弦哪个较为适合歌剧演奏,提高稳定性。或者,在89小节,添置一段持续音,加强各个节段的连续性,增加歌剧的戏剧性,这也是瓦格纳序曲中的思想体现。在36节-51节中,以A大调为主音,配合两次持续音,由长渐弱的表现荷兰人的漂泊生活,展现了单声部与低音部的延续重复。

3 精准掌控半音化调性,提升瓦格纳歌剧序曲的艺术性

戏剧化是瓦格纳乐曲创造的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多种手法的音高关系,其中半音化调性就是一大重点,在《远方的胡杨中》,以“小二度”为主音,构建单一音响层次,加快了整个节奏的变动。但是,半音化的基础点在于变音与半音,需要有效的把握和掌握,需根据音节的高低来判断;或者,采取交替调式,在每节中进行交叉转换。在瓦格纳音乐体系着也存在着多变的调性呈现方式,也是半音化的高度发展所形成的,在调性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S式的变化,提高了整个调性的范围。

例如,在《唐豪塞》序曲17-24小节中,便采取了主音的大小调交替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布局结构,增强了小节的音律晃动。同时,依靠半音化旋律的引导,逐步的升高音调、和声、管弦伴奏等,如在第一节中,B段的主题动机是由上而下的降低音调和和弦的强度,平衡旋律的变动起伏,并把b小调和f小调变换为d小调和a小调,结构主要为b-d-f-a。针对音列和音阶,则需要把声部的前4各小节进行连续的小二度环绕,并把钢琴和辅助乐器整体移位(c小调),证明音阶和音列之间的材料关系。又如,在《女武神》和《莱茵黄金》的3-15小节中,需要多变的使用F、#F、G三个音级,结合半音效果,实现最优质的演奏效果。

总结:综上所述,瓦格纳歌剧中所包含的音乐成分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音高组织层面,展现着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色彩,也标志着歌剧逐渐构建起新型的声体系统。与此同时,瓦格纳的音乐还对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散发着沁人的感染力。同时,瓦格纳歌剧序曲不受到剧情内容的影响,这也瓦格纳音乐体系的重点。因此,只有深入的探究与发现,才能更好的了解音高组织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 姬骅.库塔格《玩耍与游戏》的音高组织特点——以第三卷、第四卷为例[J].当代音乐,2019(07).

[2] 马发江.人工耳蜗音乐感知的编码策略与电极结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 马玉峰.歌剧《莎乐美》人物主导动机及其和声处理的戏剧表达[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4).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序曲音阶调性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和声小调音阶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性感序曲
时光序曲
谈“调性”
春节序曲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