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春风化雨润深山

2020-07-03 06:09江伯宁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9期
关键词:支教校长中学

文/江伯宁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地处大山深处,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县民族高中,过去每年仅有100多人能上二本线,2008年和2011年,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出名的“差校”,仅仅几年时间,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18年,打破高考11年无600分以上纪录,8人考过600分,450人考取本科。2019年,561人考取本科,其中上一本线的第一次超过100人。台江县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第一,中考尖子生几乎全部留在本地。

奇迹的背后,一个人功不可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原校长,现任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花甲之年 远赴苗乡

今年63岁的陈立群,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半生会与千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这片陌生的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与台江结缘,源于一场讲座。2016年4月,陈立群受邀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讲座,目睹了当地的教育困境。其中一个两三千人的村寨,直到2014年才有人考上大学;因为贫困,有的孩子十四五岁便辍学……

陈立群感同身受。自己出生于浙江农村,曾因家境贫寒一度辍学,直到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他的人生轨迹才得以改写。从浙江桐庐毕浦中学,到窄溪中学,再到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朝晖中学、长河高中,最后到浙江著名的学军中学,在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陈立群始终坚信:人在难时,帮一把,或许能改变一生。

2016年退休后,国内多家民办中学向头顶“全国名校长”光环的陈立群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200万元以上,他却一一婉拒:“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当年8月,中组部驻台江扶贫工作组负责人和台江县领导来到陈立群家,力邀他出山。陈立群没有丝毫犹豫,独自背起行囊来到千里之外的苗山深处,担任台江民中校长。当问及有何条件和要求时,他开出的唯一“条件”就是:分文不取。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爱与责任 无问西东

上任第一天,尽管有了心理准备,走进台江民中时,陈立群还是被“吓了一跳”: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学生宿舍是教室改造的,几十人挤一间,卫生间气味扑鼻。

偏远山区硬件条件不好能够理解,可是,整个学校学习氛围之差,更让陈立群感到诧异:自习时间吵吵嚷嚷,老师不管,学生不学,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陈立群经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也是他“铁腕”治校、改变学校积弊的精神动力。

陈立群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三个年级分三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新学期开学前,学生搬进六到八人、带独立卫生间的宿舍。他还对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学生自习期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3000多人、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安静有序起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陈立群调研教学质量时,又被教师的状态“吓了一跳”:他去高三年级听课,一堂语文课,老师讲了十几分钟,发现把作文结尾讲成了作文开头;另一堂数学课,老师竟然没有教案,只凭“信马由缰”的发挥。“马上要高考了,简直是误人子弟!”陈立群坚决辞退了这两名老师。

短短两个月,台江民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轨。

“陈校长把学校带得这么好,支教结束了怎么办?”每次家访、座谈会,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陈立群出资和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老师情况提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建立“同样一门课,支教的老师讲一节、本校老师讲一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学习”的“同课异构”教学方法。

此外,陈立群针对台江民中教师大都毕业于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走出去”培养制度,3年来,已经派出8批134名教师到杭州重点中学学习。

他还把多年来获得的20多万元奖金拿出来奖励优秀教师。

陈立群的努力,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3年时间,学生高考分数平均提高了近200分,很多学生走出大山,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唤醒心灵 励志笃行

“严师”只是陈立群的一面,其实,他有一颗爱生如子的柔软的心。学生们碰到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塞在校长办公室门缝的信多得像雪片一般,学生们亲切地叫他“校长爸爸”。

有个学生开学没来报到,陈立群家访后得知,这个学生父母离异,四个孩子由爷爷奶奶辛苦拉扯长大。女孩心疼爷爷奶奶,不想读书了,陈立群给了她1000元钱,叮嘱她好好学习,钱用完了再找他。还有一个新生摔伤了双腿,家里付不起医药费,陈立群急匆匆跑到医院,拿出1万多元交给家长。每次到学生家里家访,陈立群从不在学生家中吃饭,走时总会留下几百上千元。3年时间里,陈立群跑遍了整个台江,家访了1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台江民中贫困生辍学现象基本消失。

陈立群经常引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家长,他格外重视“心灵唤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走进台江民中教学楼,两条巨大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一生诚做基,不装不作不混,励志笃行出大山;万代勤为本,用力用脑用心,真才实学报家国。

这是陈立群撰写的。在大量的走访调研中,陈立群深刻地感受到,扶贫必须先扶志。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以及各种公开场合,陈立群都鼓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在教学楼前开辟“志向林”,每年台江民中“12·9励志节”这天,高三年级的师生们,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将自己的志向埋藏于树下。他希望全校师生都能培养起“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成为引领、陪伴一生的精神武装。

原本陈立群的支教期只有1年,但每当看到孩子和家长们期待的眼神,他的心就软了,一待就是3年。2019年9月,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想起3年来支教的点点滴滴,陈立群耳边又回响起自己和90多岁老母亲分别时的告白:儿去贵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猜你喜欢
支教校长中学
警惕功利性支教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校长”马景华
大山深处的“课堂”——支教青年:反倒是我们受到了教育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