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驱动探析“四步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07-04 02:10谷薇俞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四步走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

谷薇 俞涛

【摘要】本文以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科竞赛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四步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19-01

教育部、财政部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教[2007]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学科竞赛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学科竞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经。[1]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学科竞赛为驱动,不断探索出符合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笔者结合北京农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院专业特色,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新e”辅导员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出“四步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培养都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差别仅仅是各个比赛的侧重点不同。[2]各类学科竞赛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考察点,以实际应用为侧重点,考察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以学科竞赛为驱动,不但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1.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部明确将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是考量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大学必修课或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方式量化,从而丰富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参赛热情,督促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科竞赛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形式进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求真和探索的科研精神。通过参加生物学基础知识竞赛、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知识技能类竞赛,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3.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以毕业生群体能否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为考量指标。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应有之义。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解决在学科竞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接受挑战、迎难而上,以期达到学科竞赛预期效果。这种品质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因而参与过学科竞赛的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角色。

二、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四步走”人才培养模式

1.以兴趣课题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专业教育,注重培养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将专业教育写入教学大纲,贯穿学期教学工作始末,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兴趣为切入点为学生介绍专业知识。兴趣课题对大一年级学生全覆盖,将兴趣课题纳入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必修课2学分。兴趣课题的选择随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由学生自行组成兴趣小组,以专业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研究题目和专业教师。分组完成后,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进入专业教师实验室,通过专业教师指导,高年级同学帮扶,共同完成兴趣课题,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

2.以科创课题为载体,培育学科竞赛团队

在大一年级完成兴趣课题的基础上,大二年级自主选定科创课题,为大三年级申报校级科研训练项目、参与学科竞赛做知识和能力储备。科创课题对大二年级学生全覆蓋,将科创课题纳入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必修课2学分。科创课题可以自行组队,也可以延续兴趣小组的形式,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研究内容较兴趣课题也更为专业。科创课题要形成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在每年6月的学院“科技节”进行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环节,聘请专业教师进行评比打分,根据成绩选拔优秀团队进入学院“新e”辅导员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培育学科竞赛团队。

3.以科研训练为依托,选拔学科竞赛项目

学生通过两年的知识积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新e”辅导员工作室为支持,申报校级科研训练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参与校级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比例从16%增长至35%,成为校级科研训练项目立项最多、参与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学生通过科研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期间不断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逐步形成学生与竞赛团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以赛促教,以教助赛,教学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逐步营造学生热爱学科竞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使学生将学习兴趣内化成为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院整体风。

4.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

社会实践是全面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拓展和补充,是培养出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适应社会必经的关键途径。充分好“3+1”中的“1”,安排学生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顶岗实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完成毕业论文。通过1年的社会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工作。

三、结语

近三年来,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以学科竞赛为驱动,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北京市化工原理竞赛等,学生获奖比例逐年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用人单位满意度100%。实践证明,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得到成长,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为今后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或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四步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A/OL].(2007-01-22).

[2]王开宝,刘玉力,张战国,吕相艳,李洪洲.学科竞赛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机械类学科竞赛为例[J].山西科技,2019(5):72-74.

作者简介:

谷薇(1988-),女,汉族,陕西人,讲师,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团委书记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俞涛(1982-),男,汉族,北京人,讲师,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管理。

猜你喜欢
四步走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