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0-07-04 12:32李聪颖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中华文化创造性

李聪颖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蕴含着中华儿女自古以来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当前我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之间的碰撞程度也逐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仅在于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并且更多的向文化方面转移,国家软实力的问题尤为重要。对于现今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其目标不仅是持续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更要努力的强化文化和精神力量。

一、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对于传统文化正确继承发展的方法论原则,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中。享誉盛名的学者陈来先生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针:“‘两有即对古代的文化要有区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两相即中华优秀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两创即对中华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充分挖掘的阐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创新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对其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阐发,挖掘出其中所具有的的时代价值。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继承。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练和传承所留下来的重要的成果。具体说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重点在于保护和传承,两者缺一不可。在文物保护方面来说,我们要加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出台合理的文物保护条例。同时,我国也应加强在民间收藏和文物拍卖的管理和规范。加强普通百姓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协调和发挥各层次社会力量。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第一,我们应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文化发展历史。我们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第二,要明了中华文化的理论特质。第三,使人们认清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传统思想仍对于人民现代生活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来重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扬弃”

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吸取西方的一些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但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发展方向不能变。为了提高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影响力。首先,我们应当做好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有正确统一的评判标准,并且还需要人們一以贯之的实行,最终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相比于经济发展来说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传统文化的转化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是指共性的转化,我们可以寻找到一般的规律。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体现出了普遍性,相反,传统文化的转化也有一种个性的转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是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要弄清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转化方向。

  • 习近平科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成果

(一)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转化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民本思想创新性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中国政治的完善发展。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尚书》记载, 在尧舜的年代就产生这种思想。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系统化整理论述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比如:“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虚心向人民学习, 倾听人民呼声, 汲取人民智慧”[3]民生永远是第一位。

(二)对传统“大同”思想的发展

习近平将传统文化对“大同”的社会追求转化为“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振兴、为世界谋大同”。“大同”概念原本是《礼记·礼运》记载的孔子对于以前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希望社会可以实现夜不闭户、互帮互助和共同富裕,这也成为传统文化所最终追求的社会境况。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大同”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级的社会目标,这种目标虽然在传统社会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但它仍然是历朝历代民众的最终向往和追求,在对其的追求中逐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中国普通人民群众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4]

(三)对“君子”人格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发展较为完备,并且较为重视个人的品格培养,习近平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追求创造性转化为对生活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个人而言, 传统文化注重培养的是成为君子和圣人等理想人格, 而这两种人格培养不好实现。古代孔子特别注重于君子人格的培养,对于他的弟子的要求是以君子的要求来进行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中国学习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所以古人对于自己的言行标准是较为严格的,但是,古人注重君子人格培养的同时,对于实际生活的关注较少。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重视每个人对自己现实生活的要求与向往,不能完全的“灭人欲”,因此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党和国家的最终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他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6]总体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论述是对传统文化追求“君子”人格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

(一)增强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其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加。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仍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改革开以来,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近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本国文化自信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范围,可以使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华文化,一便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现如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更多的向文化及意识形态方面转移,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利于提高人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凝聚精神力量,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创新建设思想,很好的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难题,推进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和积淀出来的,是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为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這些成果对于其他国家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提供基本方法和根本遵循,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虽然传统文化的转化方法具有中国独特色彩,但各地的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有共通的地方,在这点上可以多少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一定程度上是其他各国受益,也可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能够强有力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来.十世纪思想史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J].中国哲学史,2016(04):5-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33,543.

[3]为人民点赞!习近平用4个词概括民族精神[N].中国新闻网,2018.

[4]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6]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8).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猜你喜欢
创新性中华文化创造性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