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04 12:32张小华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参考性教师应语文

张小华

语文是小学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语文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方法,这样既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教學方法过于单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借助黑板,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书写到黑板上,并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给予相应评价和指点。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另外,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中,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素养相违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

(二)学生的课堂评价缺乏合理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会采用听写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考试内容。以听写汉字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听到的内容,将所学的生字写出来,然后统一进行评阅。教师为使学生掌握生字,会组织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对生字加深印象。在这种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中,尽管会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但是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的主动意识不断减弱。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多地运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下,无益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发展,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一)营造提问氛围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带动下,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营造提问氛围。尽管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浅显,但是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思考、探究及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提问视野,还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回应,让学生获得教师的认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提问比重

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比重,学生通过回答参考性问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参考性的提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发展。为增强参考性问题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参考性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提问要做到难易适度

提问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较为基础的问题,这有利于增强其信心,而回答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笔者在应用提问教学法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出示难度不同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后,笔者会给予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若学生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难易适度的问题既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强化他们的探究思考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阶梯性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法,应将知识融入问题中,并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复习旧知识,还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所以,教师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阶梯性,要引导学生完成原有知识的复习后,从启发性角度做好新知识的铺垫工作,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将提问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问、探究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冯川镇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参考性教师应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语言习得中问题输入效果实证研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多刊登一些疑难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