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统文化 丰盈美术课堂

2020-07-04 03:38王欣
教育界·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备课小学美术传统文化

王欣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教师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之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同时能让学生基于美术学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备课

小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美术学习的起始时期。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仅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技巧的传授,还要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找寻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基于美术角度更好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审美趣味。

一、在备课环节融入传统文化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透彻了解学生美术知识的储备量,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把握美术学科的教学节奏,逐步开展美术知识的有效教学。在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学科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备课时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将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增添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内容前,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备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本节课的整体教学中,从而有效滲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美术知识认知状态及文化素养等进行分析,并将此作为备课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透彻分析,在指出画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对比等美术知识后,也将传统文化的元素适当地增添在教学内容中,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次,教师应根据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况及教学内容等,进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同时指出,学生经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后,应在文化素养上发生一定改变,从而明确未来的成长方向。最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活动安排能真正落实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由此可见,在给学生讲解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契机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学生成长的方向及文化素养的落实情况,从而提高传统文化与美术学科结合的实效性。

二、基于教材分析,提取传统文化元素

课堂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小学美术学科的教材编排十分合理,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材中涉及的美术知识及作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是,在过去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涉及传统文化的作品和美术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与底蕴,导致无法在美术课堂上较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并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以“古建筑的保护”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从而逐步落实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本中知识安排情况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以及保护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等。结合上述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国古建筑的存在有什么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呢?”“为了更好地实现古建筑保护,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索答案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身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身上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不难看出,在开展美术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教材这一关键要素,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构建美术知识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应用现代媒体,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技术已与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并且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了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武器。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形式十分丰富。教师单纯依靠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呈现传统文化多元的一面。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直观、生动的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促进教学内容的快捷呈现。

例如,在“保护文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而逐步实现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渗透。教师通过欣赏和绘制文物,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文物时增强保护传统文化及文物的意识,而使学生掌握保护文物的方法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应结合上述内容,为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使用动态的影音资源,向学生展示精彩绝伦、丰富多样的文物,使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接受感官刺激,从而认识到文物的美感,逐渐产生保护文物的意识。随后,教师再结合不同文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绘制,引导学生在结合直观图片进行传统文化鉴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由此可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加主动地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四、开展多元活动,构建传统文化元素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场所过分地拘泥于课堂中,不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这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更丰富的理解。美术学科的教学绝不是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就可以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因此,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探索美术课外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彩墨脸谱”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京剧这一国粹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延伸,拓展传统文化探索的路径。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京剧的中国艺术。在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以开展家校结合活动,组织家长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京剧艺术表演中心,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京剧中的脸谱特征。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的形式,搜索与京剧脸谱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中增强对国粹的喜爱之情。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够将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形式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对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认知途径,进而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质量。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精神内涵。在当前的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入教学中,促进美术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认知美术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蔡佳佳.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27-28.

童娟.基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教育革新,2016(01):81-83.

蒋振兴.以民间美术为基点,实施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5-377.

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1.

沈烨华.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青花特色课程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02.

陈燕.好山好水武夷山——如何让山水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名师在线,2019(31):5-6.

张丽君.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9(21):99.

尹玉娥,王如坤.民俗美术课程: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与展拓——以蓝印花布课程进小学美术社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102-107.

徐晗.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46-147.

陈强英.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开发[J].基础教育课程,2019(12):67-69.

猜你喜欢
备课小学美术传统文化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