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祝福》中人物对话的英译分析

2020-07-04 03:09王雨萌
卷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祝福

王雨萌

摘 要: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选择鲁迅小说《祝福》中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The New Years Sacrifice为分析文本,选取小说中几段人物对话作深入分析,探讨如何翻译出对话的言外之意。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探究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中对话翻译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其是否能准确传达原文的言外之意,指出其翻译的出彩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此研究对语用对话翻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言外之意;《祝福》;对话翻译

针对国内经典文学翻译,目前研究只停留在翻译本身,却忽视原文本中的:人物间对话。文中的言语和对话能够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用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祝福》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探索应用于文学对外翻译的可行性翻译策略,对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奥斯汀(1962) 认为人们在说话的同时在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说话行为)、言外行为(施事行为)和言后行为(取效行为)。言内行为指话语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言外行动指话语本身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具有特定的意图,言后行动指说话者言语之后在听话者身上所带来的结果和反应,在这三种行为中,言外行为表达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根据奥斯汀的这种理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诸如陈述、请求、命令等行为,而并不仅仅是句子。说话者通过语句及语境执行言语行为,并在听话者那里产生出交际效果,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言外之意。刘正光表示,“说话人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又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是研究语言交际的中心问题”(2000:10)。

2 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首要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何自然(1997:185-186)指出,语用翻译也是一种等效翻译。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实际上是体现语用等效翻译的过程。译者通过原文的话语推断说话者的交际目的,并力求将话语中隐含的言外之意表达出来,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言语的交际性,这和翻译的交际目的一致。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张新红,何自然,2001),因此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3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祝福》中人物对话的英译策略

《祝福》是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王晓初,2008)。《祝福》是一篇极具民俗色彩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封建背景下的农村,其中对话占篇幅比重很大,故选取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言语行为理论指导着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实践。2000年出版的《彷徨》采用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英文版本,本文选取《祝福》中的部分对话,分析译者在翻译对话的“言外之意”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3.1 译出“言外之意”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使译文“言外之意”的效果与原文相一致,译者可直接译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例1:“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譯:“Hsiang Lin's Wife? How was that?”I asked again.

“Shes dead.”(杨宪益,2000)

在例1中,“我”问短工祥林嫂的情况,结果得知祥林嫂已经去世的消息。依照鲁镇的规矩,在年关不宜说“死”之类被视为不吉利的字眼,所以短工没有说“死”而是说祥林嫂“老了”。在杨的译文中,译者将其意译为“dead”,直接言简意赅地清晰表达出原文的“言外之意”,使译入语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3.2 文化转译

汉英语言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文化背景、言语习惯等不同,在采用本土文化对话和表达时,实际上译文读者无法理解原文含义。因此,在处理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时,译者可选择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文化转译法,如果译入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则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或短语表达。

例2: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会断送在伤寒上?

译:It was really a bolt from the blue. Her husband was a strong, young fellow; whod have thought that typhoid fever would carry him off.(杨宪益,2000)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出自北宋·吕蒙正《破窑赋》,是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会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随时变化着。译者使译文调向目标语特定的语用特点中去,将“天有不测风云”译成英语中已成定型的惯用语:“A bolt from the blue”,主要意思就是飞来横祸、晴天霹雳或者意外事件。“bolt”有闪电、雷电的意思,同时也有突然事件、突发事件的意思。“blue”在英语中也暗含“悲伤、忧郁”之意。采用这一译文,在贴近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了原文的言外之意,祥林嫂丈夫去世这件事是突然地、大家意想不到的。

例3:“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吗?”

译:“First you recommend her, then help them carry her off, causing such a shocking commotion. What will people think? Are you trying to make fools of our family? ”(杨宪益,2000)

此句中的文化负载词主要是四字成语。“沸反盈天”的意思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该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无法在其他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沸反盈天的言外之意便是把十分喧闹,十分引人关注。因此,为了让读者清晰地了解词义,并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通畅,译者发现在英语中“commotion”这个单词的意思是:骚动、喧闹、混乱,正符合了文中成语的隐含意义。Commotion前面加了修饰词“shocking”,可以使含义传递更生动、更形象、更丰满,使读者能够更能理解。

3.3 直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可以找到对等词互译,为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趋于一致的效果,可以使用直译法,在传达“言外之意”的同时,以求翻译“忠实原文”。

例4:“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译:“Not earlier nor later,but just at this time—sure sign of a bad character!”(杨宪益,2000)

“谬种”是指社会上的坏东西、坏蛋。在《祝福》这篇小说中,谬种这个词是四叔说的,他认为在年末临近祝福的时候,是很忌讳不吉利的事情发生的。而祥林嫂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亡,四叔觉得很晦气,所以说祥林嫂是个谬种。在翻译时,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直接采取“坏蛋”这个意象,并精妙地利用了英语中常用来形容“坏蛋、恶人”之意的“bad character”。这样一来,既符合原意,又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地道程度。

例5:“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

译:”Hsiang Lins Wife, that was really a bad bargain,”continued Liu Ma mysteriously.(杨宪益,2000)

例5中的“不合算”的意思是不划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是柳妈用来讽刺祥林嫂的话。通过后文柳妈的话:“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可以看出柳妈想表达的言外之意,。所以译者选择将此句直译成“really a bad bargain”是非常合适的。“bargain”常用在做交易中,用在此处也表示柳妈觉得祥林嫂做的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

4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祝福》中人物对话翻译分析

然而,除了上述例子,此英译本中有许多对话仅仅追求翻译出言内之意,并没有翻译出言外之意。

例6:“可恶!”四叔说。

译:“Disgraceful !”said my uncle.(杨宪益,2000)

例6为祥林嫂被绑架后,卫老婆子来到四叔家向四叔解释時四叔对其发出的抱怨。“可恶”是汉语中常见的感叹词。据《牛津词典》中所示,“disgraceful”的意思为“very bad or unacceptable; that people should feel ashamed about”。《祝福》中四叔思想极为封建保守,并不是为祥林嫂的遭遇感到羞耻,而是觉得不吉利,是不祥的,这句“可恶”是对祥林嫂的口头咒骂和诅咒,因此“disgraceful”不能体现四叔的不满之情,此句并没有翻译出原文的言外之意。据《牛津词典》中所示,“despicable”的意思为“very unpleasant or evil”,改用为“despicable”可能更为恰当。

例7:阿弥陀佛,......,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

译:he moment they were off guard and had loosened their grip -gracious Buddha! - she bashed her head on a comer of the altar, gashing it so badly that blood spurted out. Even though they smeared on two handfuls of incense ashes and toed it up with two pieces of red cloth, they couldnt stop the bleeding.(杨宪益,2000)

例7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当和尚或佛教徒进行祈祷,或感谢神灵,或请求佛祖宽恕的时候,就口头诵念“阿弥陀佛”。这句话作为口头语,在现在生活中也常常使用,“阿弥陀佛”用来表示庆幸或万事大吉。杨译本译作“gracious Buddha”,想传达幸好无事的含义,然而却并没有充分考量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译入语读者理解不了这样的文化意象,所以采取直译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取的。翻译成西方文化意象中存在的“gracious god”或音译成“Amitabha!”更为恰当。

本研究选取译本中翻译有许多并没有遵循言语行为理论原则,并没有充分彻底地翻译出原文的言外之意。对于文学文本来说,翻译成言外之意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也更增添译本的文学色彩。因此在翻译对话时,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将其传达给译文读者。

在注重间接言语行为造成的理解与翻译的困难的同时,还要慎重对待的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5 结论

掌握言语行为理论,能够让翻译者更加准确地对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有效地解读,从而有效地对其言外之意进行准确解读,让翻译出来的内容与作者原意更加相符,实现真实信息的有效传递。特别是对于人物对话英译来说,应该重点从对话语言的“言外之意”来进行深人地分析,从而实现有效的对话英译,以此提升语言翻译效果。

杨氏夫妇的英译版《祝福》主要采用直译法,在简洁程度、文化保留方面占有优势,保存了原作的风采,译文体现出译者高超的翻译能力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但是,在体现对话的“言外之意”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们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克服不足,更好地把中国优秀有意义的文化作品向全世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刘正光.评关联理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批判[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06):10-16.

[3]鲁迅.彷徨[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4]王晓初.鲁迅《祝福》的越文化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8(5):76-81.

[5]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03):66-73+65.。

[6]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Oxford:ClarendonPress,1962.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祝福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