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云汉》辨补

2020-07-04 03:09李镓儫
卷宗 2020年10期

摘 要:《大雅·云汉篇》是诗经中唯一一篇与古代祈雨雩祭相关的篇目,虽然在诗歌主旨上有“美”、“刺”和“禳旱祈雨”三种说法,但整体上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并无二致。可是如果细致考察历代的注疏,不难发现,在对个别字句上的理解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关键词:云汉;《经义述闻》

从《经义述闻》来看,主要集中在“倬彼云汉”、“靡神不宗”和“则不我虞”三处存在字义上的问题,虽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提出了传统注解在这三处存在一定问题,但所给出的例证仍然有限,因而本文围绕此三处在王氏父子的基础上略作补充。

在诗中字句进行辨补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诗主旨略加叙述,这样对字义的理解才能不与全诗主旨相悖。虽然在诗歌主旨上有“美”、“刺”和“禳旱祈雨”三种说法,但笔者认为“美”宣王与“刺”厉王均是基于本文是一篇关于祈雨雩祭的诗文而做出的阐发。全文对于宣王并无过多描写,更多的是祭祀者内心面对上天的战战兢兢、忧心忡忡与极度虔诚;至于厉王,更没有说对于造成此次旱灾原因的叙述,因而不应将诗歌创作无关“美”、“刺”。清代学者姚际恒和方玉润都持此说,认为本文是一篇“禳旱文”。

1 “倬彼云汉”句

“倬彼云汉”在古代关键对于“倬”字的理解上,但是单单根据上下文“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很难解读出单字的意思,而全文中也再无对“云汉”的形容,下段也无类似句式以供推究其义。但遍观《诗经》,不难发现与之类似的句子。《小雅·甫田》中首句为“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与本文句式上类似,这两句中后面的句意十分明了:打下的粮食非常多,我每年只用取往年的存粮,就足以养活我统治下的百姓。可以推知,第一个短句应该是形容“甫田”广阔,产出粮食颇多,因而“倬”为大的意思。若带入到云汉篇,不难想象,祭祀者在求雨之时必定是要向上天祈求,因而一开始当然应仰望天空。面对无情的灾难与广阔的天空,人类难免感慨自身的渺小而发出感叹,云汉篇结尾“瞻卬昊天”就是在描写祭祀者仰望天空的内容。所以从文意上说“倬”应为广大之意。从文献上说,“倬彼甫田”在《韩诗外传》中作“菿彼甫田”。《说文解字注》中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倬,大也。许兼取之曰箸大。韩诗:菿彼甫田。音义同也,假菿为倬也。”[1]

2 “靡神不宗”句

《经义述闻》认为:“钱氏《考异》曰:…是‘宗与‘禜通。家大人曰:钱说非也…言‘字之误,则非声之通…则失其韵矣。”[2]钱大昕认为这里的‘宗与‘禜通假,而王氏父子认为这里是误字。《左传》有记载:“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3]杜预注《左传》将“禜”解释为“禳祭”。《周礼》中也有记载:“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4]可见“禜”的确应该是祭祀的一个种类。《礼记》:“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郑玄注释中提到:“宗,皆当为‘禜,字之误也…雩禜,水旱坛也。”[5]可见二字之间的误用确实是存在的现象,二字并非互通的。《左传》:“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6]可见“禜”应该是一类祭祀的统称,主要是求晴天或是雨水。成为“雩宗”时,则应单指祈雨雩祭。同时,如果放在原文中,“禜”与句意是不大符合的。“后稷不克,上帝不临”是说后稷恐怕难救周民,上帝不理受难众生。反映的是祭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而前句“上下奠瘗”是描述陈列好祭祀用的牺牲并埋葬起来。我们知道,除了祭品之外还需要虔诚、尊敬的内心来感动神灵。因而,下一句应该是自述内心十分虔诚。“宗”恰有虔诚之意,《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7]可见,在字义上二字却有差距,并非应是通假。

3 “则不我虞”句

在各种典籍中“虞”字多作为地名、族名和朝代名称讲,极少数作为动词。故对于“虞”字的理解应先从云汉篇原文入手较为有效。在三至五段有與“则不我虞”类似的句式:第三段“昊天上帝,则不我遗”,第四段“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第五段“群公先正,则不我闻”。先分析第三段句意,上帝高高在上、无所不能,面对我如此虔诚的祭祀,竟然没有东西赐赠给我。言外之意是上帝未曾降雨;第四段也是在说诸位神灵不肯帮助我;第五段同样是在倾诉上天没有听见我的悲痛呼号。可见这几句在意思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大意上应当是一致的。而且第三段的“昊天上帝,则不我遗”与“昊天上帝,则不我虞”十分类似,前句都是一致的,表意应该是上天没有作出回应,并未对人间给予帮助。可能会提出质疑,为何“虞”字不与“遗”字一样译为馈赠?这就应该将短句放在整个段落中进行解读。“昊天上帝,则不我遗”的前句是“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意思是周的百姓什么都没有,因而抱怨上天还不馈赠。而“昊天上帝,则不我虞”的前句是“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是在说其他的祭祀都没有懈怠都是按时进行的,上天为何不帮助我。此外,文献上虽然对“虞”字助的意思涉及较少,但并不是没有。《康熙字典》中引用《博雅》:“助也,望也,择也。”[8]可见确有其义。

综上,通过对云汉篇略做辨补,不难看出在对于诗文个别字句的解读上仍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并且需要更多资料的支持。王氏父子在《经义述闻》中的很多结论是正确的,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其引用的资料是较为有限的,需要后人更多的辨补工作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370页

[2](清)王引之撰.经义述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395页

[3]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1653页

[4](清)孙诒让撰.十三经清人注疏 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1986页

[5](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1194、1195页

[6]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1220页

[7]班固等撰.白虎通.北京:中华书局.1985.217页

[8]张玉书,陈廷敬撰;王宏源著.康熙字典(增订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445页

作者简介

李镓儫(1999-),男,汉族,河南信阳,本科大二,研究方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