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4 02:24寿克霞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和强调实现教师教学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的转变,注重将现代教育思维方法和形式模式应用于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注意力聚焦,为学生的科学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灵动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引领。本文主要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流程,“学案导学”模式开创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授课新路径、新模式。“学案导学”模式有着较强的探析特性,方便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对教材知识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在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充分参照的基础上,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综合考量,注重将科目的内涵、给定的指引、方式和目标等充分融入教学[1]。在导学案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实现新颖教学思路的创设。同时,“学案导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学的封闭性,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更好地进行分享。导学案还能够对教材的中心内容进行设定,强化教学科目思路的延展,强化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培养。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导学案”模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与尊重,对授课流程进行了持续优化,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和辅助作用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做好概要解析思路、必备用品工具、相关教学图片的供应。以此为基础,“学案导学”模式强调及时获取各个时段的反馈信息等,对供应的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以实现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2]。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行探究。由于数学课堂较为乏味、枯燥,而且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存有一定的畏难和抵触心理。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课堂注意力充分集中,提升自身思维的发散性和延展性。在教学中,学生能够从海量的习题练习、偏重根本的机械中解放出来,提升演算技巧和解析技能,这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是极为有益的。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創造课前必备条件

在学生学习探究之前,教师应当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最为适宜的认知目标进行创设,要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以适当调控的形式进行探究氛围的创设。这个过程既是对冷清的课堂氛围的规避,也能够以班内学生为重点,强化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分组探究中,教师要重点进行关联探析难点的设定,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现有的探究进程中。如在“三角形”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有内涵进行识别,对三角形的类别进行细分,并且对每一类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在确定图形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其是否能够纳入三角形范畴进行思考,对三角形这一图形的独特个性进行思考和归纳。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导学案模式下,教师应当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充分调查,对学生现有的自学标准进行识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定适宜的配套学案,并提前将其下发给学生。在这些学案的创设引导下,学生就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探析[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语言引导的增设,借助信息技术将准备好的课件播放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明晰该节课所应当具备的内涵,实现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对照给定学案对章节新知识内容等进行自我获取、自我调整。如在不等式解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学案:不等式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内涵?能够归结为不等式的式子有什么样的特征?在不等式构建中要对哪些限制进行辨识?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摸索中,在遇难疑虑和困惑时就能够进行充分记录、有效解决。

2.3  强化学习组内有效协同

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中,教师要对学生多层级的实际水准进行考量,特别是将那些思维能力、认知基础、学习成绩等相近的学生放到同一个小组之中[4]。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探析。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应当紧紧围绕教师设定的目标和要求,对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辨识,强化组内协同的紧密性,明确自己所应负责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对得到的信息类别进行划分和探析,再分别进行交流展示[5]。要对阶段特性进行充分考虑,对某一时间的学习成效、学习收获等进行总结和归纳,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学共享。教师还应当注重良好协作氛围的营造,在小组内部提倡学生彼此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交流,以组内协作为依托,强化应有协同认识的培育,实现学习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完成学案探究之后,教师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强化点拨,凸显引导设置针对性。在学案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强化教学引导,在精准讲解、细致归纳中实现课堂章节知识内容框架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科目脉络的认知、理解和把握。

3   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当强化“学案导学”模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在教学实施中要强化课前必备条件创造,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学习组内有效协同,以此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国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24).

[2]李沛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2).

[3]董年生.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2019.

[4]羊振海.“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17(16).

[5]龚广梅.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考试周刊,2016(2).

【作者简介】

寿克霞(1992~),女,贵州黎平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