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探索

2020-07-04 02:24游桂林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生物教学初中

游桂林

【摘 要】初中生物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教材固然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也要学会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本文探索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开发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物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思维,以及社会责任展开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书本内容作为主要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以灌输式教学法为主。将生活中和自然中各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1   生活材料为主导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洗衣粉,甚至汽车燃料中也有和生物相关的影子。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物体,如玻璃瓶、易拉罐、吸管等,将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转换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结合生活材料演示生命活动的过程[1]。

如在讲授“肺的吸气和呼气”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胸腹式吸气和呼气的过程,理解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方式,气体进出肺部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胸腹式呼吸的过程,或者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没有底端的玻璃瓶、橡胶塞、吸管、气球作为教学工具,指导学生设计一个肺结构模型,将胸腹式呼吸的过程演示出来。在一根吸管的一端上连出两根分支作为气管,将两个气球分别连接在两个分支上作为肺;随后用玻璃瓶作为胸廓将其罩住,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吸管的另一端通过橡皮塞孔和外界环境连通。将另一个气球剪开,粘在玻璃瓶底面作为膈肌。学生按压玻璃瓶底面,可以发现瓶内气球缩小,实际上这就是模仿呼气的过程:呼气时膈肌上升并收缩,胸腔缩小肺体积缩小,从而将气体排出体外。学生向下拉作为膈肌的底面,也可以演示吸气的过程。

将生活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工具,结合教學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材料,将抽象的生命活动过程演示在学生面前,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设计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2]。

2   自然环境为主导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初中生物是一门和自然环境联系密切的学科,研究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种间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需要用到生物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将野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过程,从而吸收生物学知识[3]。

如在讲授“种子植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公园,带领学生观察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松树的松果并不是果实而是种子,而且种子是裸露的;再让学生观察银杏树的种子,让学生加深对裸子植物特征的理解。公园中的芦苇和竹子是单子叶植物,可以让学生观察芦苇和竹子叶片的叶脉特征,得出平行脉即为单子叶植物;再仔细观察两种植物的维管组织和根系,发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组织没有形成层,以及根系为须根系。公园中的玉兰花、茶花、蓖麻等植物都属于双子叶植物,学生可以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组织、叶脉以及花的特征等,从而理解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并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进行比较,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讲授“软体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河蚌带入课堂,提前将其静置在水缸中,学生可以发现河蚌会将斧足缓缓地伸出来。同时剖开河蚌的内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贝壳、鳃等结构,使其进一步通过亲身观察来认识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

初中生物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通过户外教学或者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带至课堂,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部分[4]。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让课堂更加贴近社会和自然[5]。

3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等工具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整合于课堂,将现实中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与时俱进。同时网络还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6]。

如在学习“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节内容时,本节课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由于很多学校生物实验室缺乏器材,或者条件不允许,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科学实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NOBOOK虚拟生物实验室”软件引入课堂,该软件涵盖了初中生物实验室所有内容,可以模拟实验器材、实验药品,操作者只需要按照实验要求在其中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根据实验步骤点击鼠标操作即可。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可以形象化展示出来,如该实验的“擦、滴、撕、展、盖”这几步都可以一步步通过软件来完成,甚至还可以从软件上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验教学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生物学实验,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偏远农村初中实验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实验资源开发,可以缩短实验课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时代,初中生物教学以核心素养为主旨,教师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每一部分内容,对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将生活、自然以及信息技术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开发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初中生物教学中“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9(0).

[2]黄丽琴.锡林浩特市初中生物课程中地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现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宋薇.“微视频”媒介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8(4).

[4]林天根.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资源的开发[J].考试周刊,2018(97).

[5]罗莉婷.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东西南北,2018(18).

[6]沙美群.用纪录片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实践和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生物教学初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