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思结合

2020-07-04 11:40王寅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王寅琰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在“做”与“学”中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增强学生动手意识,在“动思结合”中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思结合;实践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怎样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探究中体会,进而爱上数学课,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1   选择典型教学内容,把握实践教学适切性

通常,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的讲解,多依靠教师的口授,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知识往往理解不深刻,这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来学习。教师要结合学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订科学动手实践活动[1]。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前,根据长方体具有立体性,教师可以引入实物教具,让学生在构造长方体概念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认知。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拼接长方体。学生可以在观察、触摸、动手组合中归纳长方体的特征。教师还可以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条棱?每个面有几条边?很快,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比单纯的讲解更具效果。同样,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呈现,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与理解。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双手,并合在一起,观察左右手“对称性”。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身体哪些器官也是“对称”的?”学生发现眉毛、眼睛、耳朵、鼻子、胳膊、腿、脚等。在真实体验中,学生深刻理解了“对称性”概念。接着,围绕“轴对称”,教师让学生以剪纸方式,剪出“塔松”,然后找出“对称轴”,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有何特点。原来,“轴對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可以实现对称轴两边图形的完全重合。由此,通过动手探究,学生明晰了“轴对称”的逻辑关系。

再如,在教学“认识米和厘米”时,教师准备几把米尺,分给各个小组,让学生互相量一量身高,再把双臂伸出来感受一下一米有多长。随后,再将直尺放在米尺上作比较,说一说20厘米的直尺要几把才能顶得上一把米尺。接着让学生用直尺或米尺测量课桌、黑板、窗台、书本的长度。在一次次的测量中,学生感受到了米和厘米的概念。在愉快的实践操作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进而善学,乐学。

2   善用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传统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更无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动手实践活动的引入,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自己动手、体验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善用动手活动,如自制实验器材,增强学生数学知识感知力。

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重点是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如何让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动手自制圆柱体活动,鼓励学生在剪、拆、粘过程中,观察和认识圆柱体的各个构成部分。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柱上下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即圆柱的高。通过动手自制圆柱体活动,学生深入把握了圆柱体的侧面长、宽与底面周长、圆柱体高的对应关系。这既为后续推导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动手实践中,教师要把握“教”向“学”的转变。学生好奇心强,动手意识强烈。教师要给予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在分析中表达,在思考中提升数学素养。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请他们数一数有几个面。学生很快得出“6”个面。为了增进学生对长方体六个面的理解,追问:“长方体的面很多,在数的时候,如何才能不出现重复或遗漏?请同学们自主交流。”在讨论后得出:在数长方体的面的时候,可以从前后、左右、上下三个视角来数,每个方向正好对应2个面。由此,学生在观察长方体的面时,也理解了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一样,真正理解了长方体的概念。

3   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在探究中生成真知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借助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探究数学。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善于营造动手氛围,鼓励学生动手体验,从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准确掌握数学知识[2]。

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时,教师以分组方式测量鹅卵石的体积,让小组学生互相讨论,设计测量方案。通过讨论,在测量鹅卵石体积时,可以在水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高度;将鹅卵石投入水杯中,再记下水面高度;最后通过计算上升的水面体积,得出鹅卵石的体积。根据实践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为了确保实验准确性,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是为了让鹅卵石能够完全浸入水中,水杯要大一点,初次倒入的水要多一些;二是在测量水面高度时,要让直尺紧靠水杯内壁,并与桌面垂直;三是在进行高度值读数时,眼睛要与水面保持平行。如此一来,学生在测量鹅卵石体积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从中学得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增强了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应用。

再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巧用糖果为教具,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各自带的不同数目的糖果集中到一起。再让每一个成员将桌面上的糖果摆一摆、分一分,要求每个人最后分得的糖果一样多。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各小组行动起来,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先分成四份,数出最少的为标准,把多的糖果集中在一起,再一颗颗的分下去;有的分成四份后分别数一数,再把多的糖果一颗颗移给少的……最后,小组内每人的糖果一样多。分好后,让学生将所用的方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知识在探究中逐渐生成,数学素养落到了实处。

总之,小学数学,离不开活动探究。皮亚杰提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活动的运用,促进学生“动思结合”,发展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蕊.寓教于乐,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20(3).

[2]王玉霞.小学数学“结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