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途径

2020-07-04 11:40兰翌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渗透途径批判性思维

兰翌菲

【摘 要】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学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在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上。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学生批判性思维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缺乏质疑的勇气、主动探索问题和反思的能力。在此现实问题下,结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例,本文提出应从学生的心理基础、知识基础、思维基础三个方面来建设其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批判性思维;渗透途径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判断、做法或思维过程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审视与质疑[1]。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学科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批判性思维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加重要。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使之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思维更加流畅,也能让学生对待问题或事物有独到的见解。而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齡特点认识水平有限,思维发展浅显,大部分经验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直观认识,缺乏一定科学依据,甚至还会出现理解偏差,很难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批判性思维,会对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

1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1.1  缺乏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建构的过程,在日常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难免会出现质疑和争论的现象。而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构建的初期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对老师说的话往往会深信不疑,而怀疑自己的观点,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一般会盲目地服从,没有评判能力,更不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当其要的便是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1.2  缺乏质疑的勇气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他们盲目相信“权威”,容易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不敢质疑他人观点,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表现是科学的怀疑态度。如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或惰性,那么就会在这个障碍面前停滞不前[2]。因此,学生缺乏质疑的勇气是阻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原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营造了安全的发言氛围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点,有质疑他人观点的勇气。

1.3  缺乏主动探索问题和反思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对他人观点提出质疑,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而自我反思作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而轻视了自我探究,缺乏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反思的能力,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批判性思维的渗透途径

2.1  心理基础: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低段学生更加服从教师的权威,缺乏大胆质疑及发表观点的勇气。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就是质疑问难,所以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营造“安全”的氛围对低段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让学生感觉到即使错了也敢表达,长期如此就能建设出敢于“质疑权威”的心理基础。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起始课“买电器”中。在课前热身活动中,笔者设计了“猜数谜”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提示条件对电冰箱的单价进行猜测,如下。

师:它是一个三位数,比200多得多。

生1:因为比200多得多,所以我觉得是800。

师:比800还要多一些。

生2:我觉得是900。

师:比900还要多一些。

生3:我猜是950。

师:它比950还要多10。

生4:是960。

师:猜对了!掌声送给他。他根据一步步的提示猜对了,那之前的同学错的有没有价值?非常有价值!每个错误都再提供了一个提示,让我们能更接近正确答案,大家再为猜错的同学鼓鼓掌!所以,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不怕犯错,大胆发言大胆质疑,认真思考后的每一次错误,都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正确答案。

在进行完热身活动后,上课的氛围明显好了很多,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学生,本课也在尝试发言。所以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和思辨的心理基础,尤其是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渗透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知识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低段的孩子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变通和举一反三。要在批判性思维中有所创新,必须引导学生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着手[3]。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质疑和反思。知识基础越牢固,学生的观点就越独到,见解也更深刻。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更是必不可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基础。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大致分清和使用人民币,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其实只停留在区分面额,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验太少,无法正确进行人民币换算。因此笔者侧重于让学生多次体验“1元=10角”,进而衍生体验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初步感受“1元=10角”。笔者出示一些1角的人民币进行清点:“1角、2角……9角。”再继续数,问:“9角过了是多少?”

生1:“9角过了应该是10角。”

生2:“9角过了应该是1元。”

师:“其实可以说是10角,也可以说是1元,因为1元=10角。”

(2)加深元和角之间关系的理解。笔者举起10张1角:“这是多少呢?”

生1:“这是10角。”

生2:“還可以说是1元,因为1元=10角。”

(3)通过换钱游戏深入理解“1元=10角。”

游戏1:分别用1角、2角、5角换1元。

游戏2:可同时用1角、2角、5角换1元。

通过体验活动,经历对元和角“初步感受—加深理解—深入理解”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衍生学习“1角=10分”,并进行正确的换算。

2.3  思维基础:有意识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也指学生能够勇于将他人出现的错误指出来,帮助他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质疑反思既能纠正他人,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纠错并不积极。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最外显的方式是质疑和反思。对他人的错误敢于指出,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敢于发表,这恰恰是一二年级学生所欠缺的方面,也是需要着重培养的方面。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过程如下。

(1)在课堂上偶尔故意说错或做错,让学生意识到就算是老师也有可能犯错,让学生能不迷信权威。对敢于提出怀疑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

(2)鼓励学生善于倾听和思考且大胆发表不同意见,通过这种表扬和鼓励带动其他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3)学生之间的质疑尤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的观点提出补充或质疑,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课堂形成生生讨论的氛围,产生思维碰撞。

(4)统一某个观点后,引导学生和之前的观点进行对比反思。

2.4  练习巩固:设置开放式及探究式的作业练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作业练习来记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学会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设置开放式及探究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相应的作业练习,思维更具有发散性,进一步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打下基础。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整百数加减”这部分内容,前置预习内容是如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500+800”。学生可以利用“整十数加减”的经验,通过画数线图、拨计数器、“5+8=13”等方法,最终发现其实计算“500+800”就是计算“5个百+8个百”;知道了“5+8=13”,就能快速计算出500+800=1300。学生通过从自己探索到最后总结这一过程,有利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文森特·鲁吉罗.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M].顾肃,董玉荣,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浙江省建德市实验小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

[3]刘福娣.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J].科数文汇,2018(7).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渗透途径批判性思维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