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浅谈

2020-07-04 13:18吴先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化学学习初中化学策略

吴先勇

【摘要】  在扎根山区十五年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比较多农村学生存在着对化学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对提高化学成绩失去信心的现象,尤其是女学生特别严重。这种现象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化学中考成绩。由于化学学科本身知识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微观意识。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化学学习相对困难,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本文旨在对于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化学学习 初中化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31-01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接触化学学习的时间相比于语文数学等科目相对较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方法仍然存在疑惑,因此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对于难以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在比较紧张的课程时间下,容易对于化学学学习失去信心,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就应当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初三学生容易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的常见原因

学生不具备微观意识,对化学知识理解困难。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是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原子、分子以及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反应过程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微观意识,否则不能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将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过程产生陌生感以及抵触感。

例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对于铜,铝,铁等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有所了解,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就是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稀硫酸等常见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明白金属单质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就是金属单质将酸中的氢离子置换出来所得到的结果,进而理解置换反应就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本质,因此学生需要对反应过程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反应的具体过程。

二、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

1.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当前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总有一种陌生感甚至神秘感,认为化学知识是只限于实验室里谈论的话题,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获得感不强,提不起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当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教学,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探索化学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中,介绍了我国古代对于铁的冶炼方法就是通过将铁矿石与焦炭和石灰石等一同加热,通过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成铁,这种巧妙的方法,不仅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体现出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历史,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于学生进行生活中常见化学知识的讲解,如在生活中常見的生锈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明白生锈现象就是正三价的铁离子与负二价的氧离子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陌生感,并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着更加紧密的认同感。

2.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知识占很大比重的学科,任何化学知识都是经过科学严谨的化学实验推理总结得出的,因此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实践,对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同样十分重要,通过化学实验也将使得学生得到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含义。

例如在《溶液》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对于溶液的形成,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一定的理解,在这一单元的末期,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从而帮助学生对于在本单元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操作,以及溶质或质量分数等化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将能够亲手操作实验用具及化学用品,通过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也是极大的帮助。

3.通过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当前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学生难以将微观的反应过程凭空想象出来,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对于学生的帮助效果也有限,在当前学习条件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查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物质微观粒子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像资料,向学生生动形象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在学生对于反应过程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将有助于学生对于反应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对于初三学生化学教学的反思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化学知识有着准确记忆,只有在对于之前知识的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后续的学习,如果对于之前的知识掌握不牢,就难以针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某一项化学性质加以利用,然而化学知识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化学知识具有非常多的种类类别,细分出的细小知识点更是不计其数,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化学教师应当积极调整初三学生的化学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有兴趣,有信心,才能更好的掌握繁多的化学知识。

四、结语

初三学生容易因为其面临的考试压力大,课程安排紧张等原因,对于化学这门接触时间相对较短的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以及失去信心,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要保证学生以充满信心与兴趣的状态,参与到化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化学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1]陈卓.初中化学学习新视角[J].青年研究,2010,(5):75-84.

[2]刘云杉.培育化学学习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9):68-76.

[3]陈卓.初中学习的兴趣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13-16.

猜你喜欢
化学学习初中化学策略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中职化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