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2020-07-05 06:38赵建川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扇区航路空域

赵建川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防能力的增强,军民航飞行活动增长迅速,且空中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当空域容量无法满足流量需求时,所导致的空中交通拥塞不仅严重影响飞行安全,而且给军民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解决空中交通拥塞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美国、欧洲等航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并仍在不断完善各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并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是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通过有效的流量管理为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创造安全、有序的运行环境;同时通过合理的容流平衡策略,充分利用空域资源,提高空管运行效率,提升航班正常水平,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统一。坚持协同决策,实现三级流量管理单位之间、流量管理单位与管制、气象和设备保障部门之间以及空管系统和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协同会商,并由相关流量管理单位按照权限对流量管理方案进行最终决策,实现协同与集中的统一,提高流量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全国级流量管理单位通常于运行前一日(如有必要可提前组织)对次日全国范围内可预见的涉及多个单位的流量管理事件进行协同会商。通常情况下通过前一日17:15和23:15协同决策视频会议开展流量管理预战术阶段的协同会商,通过建立共同的情景意识,初步判断重点关注区域和潜在的问题,提早与相关方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流量管理事件的前期协调,形成次日相关的流量管理预案。地区级流量管理单位可根据本辖区内的运行情况组织相应的协同会商,其中涉及本区域以外的协同会商通常情况下应早于相对应的民航协同决策视频会议时间。

预战术阶段,流量管理单位协同管制运行部门预判容量,主要包括机场、跑道、航路点、航段、扇区、合并扇区、特定空域和临时性划设空域等在相应时段的容量。通过探测容流失衡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容量优化利用,主要包括:释放限制空域、开放临时航线、扇区管理(扇区构型、扇区数量)、调整跑道运行模式、实施进离场容量平衡等,以达到有效增加容量的目标。

航班运行前一日16:00(北京时)前,执行级流量管理单位协同管制运行部门将次日24小时本区域机场和空域单元容量预估值报各地区级流量管理单位审核,并在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容量管理模块上发布。

全国级流量管理单位对关键空域单元和关键机场、地区级和执行级流量管理单位对各自区域内的空域单位和航路点于运行前一日开展容量和流量平衡情况的监控和分析,通过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对预测流量预计超过可用容量的时间段、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要素进行预战术阶段容流分析,并判断容量与流量不平衡的程度。

各级流量管理单位对于在预战术阶段可预见的流量管理事件或场景制定流量管理预案。流量管理预案可以是单一的流量管理措施,也可以是一套相关联的流量管理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战术阶段流量管理预案应考虑备选流量管理措施以应用于运行场景的变化。流量管理措施的初步选定应基于次日流量管理运行绩效目标进行预演和优选。

预战术阶段运行态势预演主要针对次日运行,根据次日调整航班计划、流量管理方案、预战术流量管理备选方案、容流平衡策略实施优先级等,对机场起飞容量限制、机场降落容量限制、扇区容量限制进行分析,以展示机场、扇区、航路、航路点等空域单元的次日流量时空分布状况,并根据受影响航班数量、总延误时长、平均延误时间、单个航班最大延误时长等指标选取最优流量管理策略。

预战术阶段发布信息结合实际可包括:受影响空域单元的容量信息、流量管理策略信息、延误预警信息、航路开放关闭信息、跑道开放关闭信息、扇区开放合并信息、空域占用信息、高度层分配信息、城市对航路变更信息等。以便于空域用户建立共同的态势感知,协同调整次日航班运行计划。相关方根据流量管理方案、延误预警等信息,开展次日航班调整工作。

流量管理单位应利用全国流量管理系统流量预测功能模块,预测未来6小时内将要起降于某机场或通过某一航路(点)、相关扇区和特定空域单元的航班流量,并滚动更新。预测未来流量时,应充分利用流量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类航班信息,尽可能做到精准、细化,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主要包括:雷达(监视)信号相关、已起飞(已收到DEP报)、已开车滑出、已收到航班计算起飞时间(CTOT)、已收到领航计划(FPL)、仅有预先飞行计划等,此外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将提供航班运行生命周期中部分里程碑事件时间节点,例如前站起飞、落地、挡轮挡、开舱门、开始登机、完成登机、关舱门等,供各级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分析未来单位时间内经过各繁忙航路点的航班数量及其在航班流中所占比重。例如,对于进近(终端区)走廊口,应分析经过各走廊口的航班数量所占比重;对于进(离)场航班流在2条(含)以上航路(线)的汇聚点,应分析飞经各条航路(线)航班数量及其所占比重。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起飞航班数量(释放机位)、落地航班数量(占用机位)以及不同机型可用停机位数量三者关系。为确保对航班运行态势的持续监控,流量管理人员应利用全国流量管理系统流量预警功能设置不同级别的告警参数,及时判读各类流量预警信息。

在流量预测和容量预判的基础上,流量管理单位应持续监视辖区内主要机场、航段、繁忙航路(点)和扇区未来的容流匹配情况。当预测到需求增加将导致容流出现不平衡时,流量管理单位首先应考虑会同管制运行、气象和技术保障等部门采取提前增开扇区、协调绕飞空域、增加管制员配备等方式,增加容量供给,达到容流平衡状态。

当监视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主要机场、繁忙航路(点)或相关扇区存在容流不平衡的情况时,流量管理单位应该结合流量预测的结果,首先对容流不平衡的态势进行分析,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容量、流量监控和预测结果,当出现或预计出现流量大于容量(通行能力)的情况时,流量管理室、管制单位流量管理席位(主任席位)应及时制定流量管理方案,并考虑以下因素:

1.流量控制应以航空器起飞前流量控制为主,航空器飞行过程中流量控制为辅。流量控制方案一经实施,尽可能避免方案的频繁变更。

2.对处于紧急情况下的航空器不实施流量控制。

3.除非特别紧急情况,对专机、重要任务、以及执行搜寻援救、急救任务、抢险救灾等飞行不实施流量控制。

4.对长距离飞行的国际航班应减少空中等待。

5.优先安排繁忙机场的航班起飞,尽量减少对重点机场的流控。

流量管理单位应在改航协调、方案确定和执行阶段持续监控改航方案的运行情况,重点关注改航对相关空域单元产生的影响,尽可能避免造成其他空域单元产生衍生问题。

当预測到或收到受限的空域限制解除时,发起协同改航的流量管理单位应及时发布改航取消信息。

飞行计划处理中心应批量更改相关已拍发的领航计划报,并通报相关空管单位和航空公司组织航班恢复原航路飞行。已在空中飞行的航空器由所在管制单位确定其后续飞行路径,如需变更,及时协调拍发CPL电报等事宜。

实施事后分析的总体思路通过分析流量管理实施过程,将流量管理目标和流量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定量或定性评价流量管理实施效能,同时对影响流量管理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完成流量管理预案及相关规范的优化和完善。

(民航重庆空管分局,重庆 401120)

猜你喜欢
扇区航路空域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空管技术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应用
台首次公布美空军活动
反辐射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研究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规划探讨
手工修复MBR
关于航路扫海测量碍航物探测能力要求的分析与研究
浅述“4K对齐”及其发展前景
U盘故障排除经验谈
无人机任务规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