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菜用甘薯在沧州地区的试种表现及评价

2020-07-06 09:10刘艳涛孟宪洲胡铁欢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嫩茎食味沧州

刘艳涛,孟宪洲,陈 超,胡铁欢

(1.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2.河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河北 河间 062450; 3.沧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北 沧州 061001;4.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甘薯[IpomoeabatatasLam.]属旋花科甘薯属,是一种蔓生性草本植物。菜用甘薯茎尖柔嫩、无绒毛、粗纤维少,煮熟后无涩味,口感细腻,适口性好,茎叶适合作蔬菜食用的一类甘薯。菜用甘薯的茎尖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具有较好的减肥、降血糖血脂、抗肿瘤的功效[1~3]。医学界已将其列为“抗癌蔬菜”之列,日本尊甘薯茎尖为“长寿菜”, 香港则称薯叶为“蔬菜皇后”。是一种营养丰富齐全,并且具有重要保健和防治疾病功能的食物。

菜用甘薯的病虫害少,很少使用农药, 是高产、优质、绿色无公害的绿叶蔬菜;菜用甘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能弥补由于夏季高温造成的叶菜供应不足问题(在夏季补充淡季的叶菜供应,又能增加蔬菜种类),丰富蔬菜花色品种;菜用甘薯不择土质,栽培简单,可利用房前空地或阳台盆栽种植,或进行无土栽培,既能食用又能观赏一举两得;另外,以甘薯茎尖嫩叶为原料,可深加工制成甘薯叶软罐头、速冻甘薯叶、甘薯叶保健茶、甘薯茎尖罐头、甘薯叶饮料、甘薯叶酱油、甘薯叶保健酒、甘薯叶挂面、甘薯叶糕等[4~10]。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食用甘薯茎叶的习惯,河北省还没有把其作为蔬菜食用,应通过网络、媒体、展销会等各种渠道宣传菜用甘薯是具有高营养、无公害、食味佳和具有多种食疗保健功能的纯天然绿色蔬菜,提高认知度,作为“大众蔬菜”端上人们的餐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安排在河间市九吉乡,土壤条件较好,为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土壤 pH7.6,有机质 6.2 g·kg-1,全氮 236.0 mg·kg-1,速效磷5.1 mg·kg-1(P2O5),速效钾 25.9 mg·kg-1(K2O)。

1.2 试验材料

引进试种的菜用甘薯资源见表1,以福7-6做对照。

表1 9个菜用甘薯种质及来源

1.3 试验方法

2018年5月20日种植,四周设保护行,平畦种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畦长4 m,宽2 m,小区面积8 m2;行距40 cm,株距20 cm,每小区126棵;种植前每公顷施用有机肥37 500~45 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作为底肥;选茎蔓粗壮、无病虫害、长约20 cm的健壮茎蔓段栽插;栽后及时浇水,成活后20 d左右摘心,促进分枝;栽后 40 d分枝长度达15~20 cm时开始采摘;直接用手采摘,长度以松脆可断为准;以后每隔10 d采摘一次,共采摘6次;每次采摘后第二天结合浇水施入尿素,用量75 kg·hm-2;每次采摘时按小区统计茎尖产量,最后按品种统一计产,用SPSS数据处理;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情况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嫩茎尖特征特性表现

9个菜用甘薯鲜嫩茎尖特征特性表现见表2。茎叶长势均较强,大部分无茸毛,心形叶,株形半直立,顶叶色和成叶色以绿为主;桂菜薯1号叶形较特殊为深复缺刻,黄叶薯颜色黄绿鲜嫩,福菜23嫩茎叶和叶脉均为紫色,有少量茸毛,外观表现突出;福菜22茎叶生长直立紧凑,有利于密植和机械化采收,推广优势强。

2.2 鲜嫩茎尖农艺数量性状

嫩茎长:叶心到摘断茎基部处的长度。

嫩茎粗: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粗度。

嫩叶柄长: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一片叶的叶柄长度。

节间距: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一节间长度。

叶面积: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一片叶片的最长、最宽乘积表示。

每株鲜重:5株嫩茎尖的平均重量。

鲜嫩茎尖长度基本都在11~15 cm之间,嫩茎粗0.8左右,叶面积和每株鲜重的差别较明显;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为黄叶薯,叶面积较大,可食用嫩茎长达15 cm,嫩叶柄、节间距以及每株鲜重等均为9个菜用甘薯之首,显著高于对照,其次为鄂菜10号;鄂菜1号和福菜18综合表现也较好。福菜23虽然嫩茎较长,但茎较细节间较短叶面积也较小,每株鲜重也最低。

表2 9个菜用甘薯鲜嫩茎尖特征特性表现

注:参照《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1]。

表3 9个菜用甘薯鲜嫩茎尖农艺数量性状

注:表中数据为第3次采摘后随机抽取5条鲜嫩茎尖,测量茎长、茎粗、叶柄长度、节间距、叶面积以及称量每株鲜重后所得的平均值。

2.3 鲜嫩茎尖食味表现

食味表现为烫后颜色、香味、苦涩味、甜味、滑腻感和纤维量,对其进行描述并评分。结果表明:除福菜23外其余8个种质的鲜嫩茎尖烫后有甜味、无苦涩味、纤维含量低口感脆嫩;其中黄叶薯和福薯18烫后颜色鲜绿,略有滑腻的感觉,有时略带轻微麻感;福菜23烫后颜色暗绿带紫,有轻微的苦涩味,且由于茎尖带有少量茸毛以及含有少量纤维使口感稍粗糙;桂菜薯1号叶形特殊,烫后鲜嫩,略带香味,口感爽脆,有时略带青涩味;鄂菜薯1号和鄂菜薯10号烫后颜色翠绿,略带香味,口感微甜,鲜嫩滑脆,口感优。

2.4 鲜嫩茎尖产量表现

黄叶薯、鄂菜薯1号、鄂菜薯10号产量高于对照,在α=0.05的水平上显著差异,其次为桂菜1号;福薯18、广菜薯5号、福菜23和福菜22在α=0.05的水平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不同采摘期的茎尖产量不同,但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进入7月份后,随着温度升高,降雨增多,菜用甘薯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逐渐增加,在7月中下旬和8月初达到一个采摘量的最高峰,进入8月中下旬后随着温度降低茎尖产量逐渐下降。

表4 9个菜用甘薯鲜嫩茎尖食味表现

注:第3次采摘鲜嫩茎尖后,洗净并烫熟,综合评价鲜嫩茎尖食味;食味评分:≤3为中,3.1~4.0为良、4.1~5.0为优;评分=(烫后颜色+香味+苦涩味+甜味+滑腻感+纤维量+一般评价)/7。

表5 9个菜用甘薯产量表现

注:表中数据为每次采摘鲜嫩茎尖的平均产量,累计产量同列比较,有相同字母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α=0.05)。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引种试验表明,9个菜用甘薯品种在露地种植时抗逆性和抗病虫性强,整个生长期生长强旺,没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其中黄叶薯、鄂菜薯1号和鄂菜薯10号可食鲜嫩茎尖、叶柄均较长,叶面积较大,每株鲜重和小区总产量高;桂菜薯1号叶形独特为深复缺刻每株鲜重和小区产量也比较高;福菜22是一个直立性强的品种,适宜密植和机械化采收;福菜23嫩茎叶紫色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可根据生产目的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有目的的种植和推广。

菜用甘薯在沧州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5-9月份均能正常生长,生长强旺病虫害少、产量高、栽培技术简单;根据菜用甘薯本身的特征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在种植时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3.1 选用适宜品种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选择适宜在本地区种植和销售的品种,因地制宜的发展菜用甘薯。可适当选择适合机械化采收的直立性强的品种,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采收成本。

3.2 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适时采收、低温贮藏。种植时采用平畦种植,并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行距20~30 cm、株距15~20 cm,每公顷达到22.5万~30.0万株,提高采摘频率,刺激腋芽萌发生长,保持茎尖脆嫩,使口感更加脆嫩爽滑[12];采摘后伤口由于氧化容易变黑,使口感下降;应随采随卖尽快食用或通过低温贮藏运输、或低温处理加工成速冻蔬菜,保证茎叶的营养成分及其食用品质,延长贮藏期。

(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用有机肥37 500~45 0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作为底肥;追肥于每次采摘后第二天结合浇水施入尿素,每公顷用量75 kg;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提高菜用甘薯产量和营养品种,但是氮肥过量施用会导致菜用甘薯茎叶中硝酸盐积累食用品质下降[13],因此氮肥的用量要适宜。

(3)炎热夏季、适度遮光降温。甘薯虽然是喜光作物,但是光照太强也会使茎尖粗纤维形成加快,纤维含量增加,使茎尖木质老化质地变硬,口感变差,产品质量降低,可于7月中下旬加盖遮阳网适度遮光降温,提高食用品质。

3.3 适时栽插、安全越冬

(1)保障安全越冬。试验发现菜用甘薯在沧州地区形成的种薯较小且保存费时费力,选择茎段留苗越冬较适宜,露地栽培时9月下旬温度降低后,选择健壮的甘薯植株,连根挖起或截取健壮茎段移栽到温室内保障安全越冬;第二年春季勤追水肥,当5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剪苗移栽到大田中,露地栽培与温室越冬相结合即能延长生长期,又能增加采摘的次数和产量。

(2)选择健壮种苗。菜用甘薯温室越冬或温室栽培时,由于蚜虫传播会导致病毒病严重,使叶片瘦弱、黄化退绿、卷边花叶,营养物质含量减少,食味降低,商品性变差。温室越冬时注意防治蚜虫,若条件允许应该每年从原育种单位重新引入无病壮苗或选择脱毒苗,并进行合理的轮作换茬。

猜你喜欢
嫩茎食味沧州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