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在反思中推进小学英语教学

2020-07-06 03:16高芳
新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野餐句型

高芳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实验在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英语组开展了三年,这三年来,我们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体现学生立场,重心下移,有效开放,资源生成与互动的理念,一种新型课堂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这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们在用新理念来武装课堂的同时,产生了几个误区:有的只关注对语言形式的认识,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有的缺乏对教学资源有效性的思考;有的看重生成,缺乏对生成的梳理和归纳;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追求新型课堂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观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真实的语义传达与反馈过程中展开,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真实解决问题的状态,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多元而有效的。

【案例1】《英语(新标准)(供一年级起使用)》(下同)第六册Module 5 Unit 1 “Will you take your ball tomorrow?”, 其语用功能是用Will you…?来询问意愿。文本情境如下:Sam一家星期六要去野餐,Sam问Amy明天要不要带风筝和球,Amy都不要,Sam很疑惑,Amy告诉Sam他記错了,明天才星期五。

教师1的教学环节如下:①热身引入,教师使用野餐的图片,以“What will you see? Will you see...?”引入。②新课教学,听课文回答问题。③句型操练,教师出示六幅图让学生用“Will you take...?”来操练句型,学生根据图片标注的钩叉了解Sam野餐要带的东西。④拓展运用,学生以周末要去野餐为背景展开两两对话。学生在没有搞懂“为什么要询问?要问什么?”的情况下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S1:On Saturday,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ill you take your hamburger?

S2: Yes, I will.

S1: Will you take your homework?

S2: No, I wont.

同样是这节课,教师2是这么处理的:①热身引入,教师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things you will take to the picnic?”让学生讨论,收集归纳生成。②新课教学,听课文回答问题。③延伸思考两个问题:a. 为什么Sam要问Amy这样的问题“Will you take...?”;b. 如果明天是周六,Amy要带风筝和球去野餐么?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文本背后的信息,知道什么情境下要使用这些语言。④拓展运用,学生对话如下。

S1:On Saturday,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ill you take your puzzle game?

S2: Yes, I will.

S1: Can I play with you?

S2: Of course.

通过比较上面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可以发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推进应兼顾意义、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三个思维参照点。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学生始终围绕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在具体的语言内容谈论中掌握语言形式,从而避免只是关注语言形式而不顾语言内容,或只是关注语言内容而忽视语言形式的掌握,或虽然注意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忽视话题在整个教学完整性中的作用,使教学过程处于意义支离的状态。

二、关注有意义的教学资源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都应当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背景知识、学校情境、所教课的题目及任务的要求来精心设计,使教学活动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展开。

【案例2】一教师在执教第11册Module 4 Unit 2“Can you tell me about Christmas?”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圣诞节相关知识,制作了时长1分23秒的视频来介绍Christmas的习俗。要让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通过观看录像,将其中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难度较大,这失去了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意义。

【改进方式】将这个环节提前到新课导入环节。

T: Last lesson, we learned about Thanksgiving.  How to talk about Thanksgiving?

S1: We can talk about when is Thanksgiving, . . .

(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结构回顾Thanksgiving)

T: In western countries,there is another important festival.  Its in winter.  Whats that?

Ss: Christmas.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So, can you tell me about Christmas in this way?(指着板书,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结构介绍圣诞节)

通过改进,我们不难发现,改进前,学生是通过听、看的方式得到Christmas的更多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任何思维含量,教师单纯地“给予”,学生被动地接收。而在改进后,学生已有的知识被唤醒,学生梳理已知,再经过思考和内化产生新知识,是一个学习得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意义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好看。

三、重视课堂板书的有效利用

新基础教育认为,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了许多新语言,具有口头性与短时记忆的特点,如果没有相对固定媒体的呈现,就无法发挥多视角接触新语言,强化记忆效果的作用。而有效的板书设计能很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平台,从而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案例3】第2册Module 5 Unit 1 “Theyre cows. ”一课,一位教师的上课环节是这样的:STEP 1,热身复习,唱歌曲Old MacDonald,唱完后让学生说说“Whats the song about?”。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分成两列板书,一列为farm animal,一列为zoo animal。STEP 2,呈现环节,呈现三只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what are they?”而后呈现答句“they are cows. ”。STEP 3,操练环节,听音跟读课文,分角色配音演示课文。STEP4,运用环节,创设情境:Tom在农场,他想认识农场里的动物,我们来帮帮他,让学生去创编一个对话。

【分析与改进】首先这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认识动物的名称,他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农场动物,哪些是动物园的动物,教师也没有必要在课上让学生分清这些。其次,本节课的板书太多,教师光是在热身环节中板书知道的动物就用了超过三分钟,而花了这么多时间板书的内容在后面的教学中却没有用上,且关键的句型没有在板书中写清。本课开始学习复数,应该让学生在课上感受单数和复数句型,板书呈现单词的时候,不仅应呈现单词的意义,还需要呈现单词的形,而且本课的主要生词和句型应全部呈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摇责任编辑:黄晓夏 庄严)

猜你喜欢
新基础教育野餐句型
一起去野餐
野餐
典型句型大聚会
野餐
“新基础教育”影响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从传统教育到“新基础教育”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