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驱动下太行山区产业绿色发展研究

2020-07-06 03:20甄鸣涛张新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太行山区绿色发展发展路径

甄鸣涛 张新宇

[提要] 为了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行动,基于太行山区长期发展生态产业的典型经验,瞄准山区的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群众民生提升,通过多案例的逐项复制、差别比较分析太行山区生态产业与科技深度耦合的作用机理和驱动机制,归纳太行山区科技驱动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对于科技推进山区产业绿色发展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太行山区;绿色发展;科技驱动;产业体系;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雄安新区生态振兴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ZX201802)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16日

近年来,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如何从理论上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河北省太行山区产业绿色发展实践,科学认识、深入分析科技驱动太行山区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太行山区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一)太行山区贫困范围广、程度深。河北省太行山区贫困人口集中,致贫因素多样,返贫现象突出。首先,单一和低附加值的收入来源是太行山区贫困的重要原因,当地种植、外出务工是太行山区农户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的经济收入较低,多需要外出务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其次,太行山区71.6%农户有改变生产结构的想法,但是普遍认为自身发展能力较差,缺少改变薄弱产业基础的条件。最后,太行山区返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返贫人口约占脱贫人口的1/4左右,由于收入较低,很多家庭在承担子女的教育后根本无能力改变自身的状况,另外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太行山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严重的贫困问题。

(二)太行山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资源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太行山区石化、干旱、土层薄、质地差,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受气候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多发,春季干旱、风沙,夏季洪涝、冰雹,水土流失严重,虽然河北省自1986年以来在太行山区实施绿化工程,使得太行山的森林覆盖率由13.1%提高到25.6%,但由于对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调整尚未完全到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太行山区的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生态形势依然严峻。河北省太行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6,146平方公里,占山区总面积的61%,水土流失成为阻碍太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太行山区面临脱贫与生态保护的选择困境。太行山区贫困问题当前处于攻坚阶段,各方重点关注的生态问题在太行山区日益凸显、叠加压力突出,走出生态与贫困互制互阻、交织困扰的“陷阱”,是太行山区群众与政府都急需突破的重点任务。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遵循的逻辑思路是:从短期看二者是矛盾的,山区农户社会保障水平低、收入水平低,保护环境的要求缩小了山区农户发展道路的选择空间,在产业选择上优先解决生计问题而无法顾及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二者是可调和的,良好生态可以扩展山区农户的发展空间,弥补其发展机会的不足,有助于切断贫困与环境问题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实现脱贫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太行山区脱贫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复合行为中的内在要求。但二者由短期冲突变为长期协调关键在于实现的可能性,生态破坏修复成本可能极高或难以修复,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永远无法实现。

(四)绿色发展是打破两难困境的有效选择。山区减贫目标的实現,其外溢效应会对其他地区产生正面影响,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山区。同理,山区环境污染会因其效应外溢而使其他地区受害,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山区,但这些受益与受害都是未来才能体会,在巨大的生计压力下山区农户更关注眼前收入水平。绿色发展从山区农户眼前利益得失着手,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通过改变山区的生产方式、收益途径、发展理念,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合理的技术选择,依靠绿色科技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弥合发展理念与行动之间的鸿沟,探索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发展之路,缓解山区农户眼前生计压力、调整眼前与未来利益得失格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收入的增加。摆脱贫困后的人们对环境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大,会更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投入去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绿色发展下的科技驱动机理

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力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指引下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是太行山区群众与政府都急需突破的重点任务,其关键在于形成耦合的动力机制。

(一)太行山区科技的传播扩散类型。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绿色科技是激活山区产业绿色发展的引擎。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优化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太行山区不断推进着绿色科技创新、推广机制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创立的生态产业模式灵活多样、脱贫致富效果突出,形成的山区绿色产业科技扩散传播类型包括:科技的简单模仿复制、科技的内涵式延伸、科技的空间区域拓展。如表1所示。

科技传播的简单模仿复制,通过生态产业大户、合作组织等榜样标杆的示范作用,形成科学技术在生产经营主体间的传播通道,促进农户对绿色科技应用模式的模仿学习,提高了绿色科技的应用范围。例如:依靠山区水土治理工程技术、绿色栽培技术,创建的内丘岗底立体治山生态产业、临城绿岭“聚土蓄水”循环经济、邢台县前南峪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技术集成模式在太行山区梯次扩散。

科技传播的内涵式延伸,通过激活科技要素的联动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服务机制,形成产业运作的科技先导机制,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沟通整合作用,促进企业间科技创新传播,提升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例如:以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技术为支撑,结合地方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专家与政府搭台、市场经济搭桥,促成跨县域企业临城绿岭公司与平山葫芦峪公司组成科技为纽带的市场战略联盟。

科技传播的空间区域扩散,通过科技创新的产业集聚融合作用,促进绿色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节点成长壮大,培育区域绿色产业体系的发展基础,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生态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例如:以绿色科技为引领,众多主体参与,地方政府积极协同,涞源、涞水、易县之间在旅游产业上互补合作,形成跨县域生态旅游产业战略联盟,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区域性规模,提升了绿色产业脱贫致富效果。(表1)

(二)太行山区产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绿色发展强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关键是利用科技实现绿色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和“生态化”。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在跨越了食物短缺阶段后,山区农户对坡地耕作的依赖性会越来越低。同时,科学技术传播速度加快以及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使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山区需要抓住农户生计方式、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在农户生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方面的渗透作用,将资源比较优势进一步转换为生态经济比较优势。

太行山区遵循“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的方略,用生态产业脱贫成功实例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用科技知识力量助力贫困户跳出“贫困恶性循环陷阱”,用产业发展共享共富机制保障贫困户精准长效脱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绿色发展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为支撑的科技创新推进路径,绿色科技渗透于太行山区产业绿色发展的演进轨迹、机制创新、产业格局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耦合、群众利益需求与政策绿色导向的高度契合、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目标的深度融合。从理念上、路径上落实绿色发展,培育功能互补互洽、综合平衡性好、自生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体系,其科技驱动产業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图1)

三、科技驱动下的太行山区产业绿色发展路径

河北省太行山区产业扶贫积极探索生态产业脱贫的道路,科技创新遵循绿色发展的根本指向,形成了山区绿色发展“三个阶段”、机制创新“三个方面”、产业格局构建“三个层面”相契合的产业绿色发展路径。

(一)山区绿色发展的阶段演进轨迹。山区不仅需要绿水青山的宜居家园,还需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产业致富途径,不断优化山区生态环境、提升山区生态价值,形成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太行山区通过“转变、跨越、提升”的演进逻辑有力诠释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转变:荒山变青山。通过集中治山治水、生态绿色先行,实现山区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邢台县前南峪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治山技术,进行小流域治理和节水灌溉;以山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林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旅游业,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邢台县前南峪村由荒山变青山,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2、跨越:青山变银山。通过绿色科技引领、生态产业带动,实现山区产业发展方式的跨越。临城县绿岭公司与专家合作,科技治理荒岗;根据土壤特点,选育新品种,发展优势产业;滚动式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实行立体式多元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实现了青山变银山的愿景。

3、提升:银山变金山。通过区域生态治理、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山区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平山县通过耕山造田,生态优先,改善生态环境;立体种养殖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山区主导产业发展;创新管理体制,采用“大园区、小业主”的利益激励机制,激励农民参与园区管理;通过开沟换土的土地整理模式使山区的生态修复和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大幅提升,荒山变成了绿山和美丽的梯田,农民变成家庭农场业主,建成生态宜居富裕的美丽乡村。

(二)山区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绿色发展是山区长效脱贫致富的内在要求,共享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经途径,把绿色发展理念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凸显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理念。

1、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把贫困群众培育为新型农民是产业脱贫致富的重要前提。按照绿色理念+有机生产+生态市场的目标,内丘县岗底村通过专家讲授与实地讲解,培育农民绿色生产理念(生态+绿色+有机=健康)促发展;编写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提供有机生产技术支持,践行有机生产“绿色、环保、健康”的承诺;通过有机的生产实践确立绿色产品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格增强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养稳固的消费群体和搭建生态市场平台作支撑,在推进山区绿色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变山区落后的小农意识,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2、带头团队引领机制。带头团队示范引领是产业扶贫创新发展的首要条件。按照草根能人+科技专家+村级组织的多元组织架构,临城县绿岭公司打造了产业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和组织带头人协同发展的带头团队,村里的能人、企业家、大户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标杆和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强;结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团队的加盟,到田间地头实践帮扶、促进技术转化;加上良好运行、一切为农户的村级组织,促使贫困群众加入到产业脱贫致富的队伍中来,形成了科技团队支撑+草根能人开创+村级组织搭台的科技、产业、组织带头团队引领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3、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是实现产业长效脱贫的关键所在。按照特色产业+股份合作+统一经营的组织原则,涞水县白涧村在贫困程度不一、致贫原因多样的条件下,以项目资金为媒介,股份与合作实现有效对接与融合,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形成新型的统一经营组织;以能人、大户经营的企业为载体选准特色产业为股份合作组织引路,促进了贫困户的加入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联动,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将利益进行有效的联结和分配,通过股份合作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共享发展、惠及更多农户。

猜你喜欢
太行山区绿色发展发展路径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河北将严限张承及太行山区矿业开发
旅游扶贫战略模式研究*——以太行山区旅游扶贫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