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与对策

2020-07-06 03:19刘舒畅,郑林昌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困境

刘舒畅,郑林昌

摘    要:农村产业融合既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农户增收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农业多功能挖掘不足、人力资本要素供给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应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顺利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1-0084-04

产业融合肇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是为适应产业增长而产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是技术、产业、服务和市场的有机融合。[1]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将农业纳入产业融合研究视野,提出“第六次产业”概念,强调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外溢到农村外部的利润内部化,以增加农民收入、福祉和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201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这一主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运用到農业产业化的具体实践。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作用日益彰显。不仅能够拓展农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延伸农业产业链,发掘农业的新功能,实现“1+1+1>3”的融合效果,而且还能够推动各生产要素融合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分享增值收益。[2]近年来,产业融合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被积极推进,并且取得显著性进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产业融合也面临着系列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生产等因素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农户很难解决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难题,而以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营主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能够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市场结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截至2018年底,家庭农场达到60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8.3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17.3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示范社达18万多家,有力地搭建了合作平台和销售渠道。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7万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总量超过300万家,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客观的人地结构制约和关键性的配套改革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存在着规模小、结构单一、参与融合能力差等问题,亟需加强培育,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二)农业多元功能挖掘不足

农业是一个多元功能集聚的空间,发挥着原生和衍生两大功能。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农业产品的物质功能和产品用途,包括食物功能、原料功能和自然功能;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农业作为社会化的产业,在收入、就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包括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3]当前,农业主要发挥着食物功能和原料功能,依靠自然禀赋提供城乡生存必需品和原材料,而对自然功能以及衍生功能综合开发利用不足。具体而言,对农业生态、休闲、风土、文化等功能的开发和挖掘程度较低,多样性、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明显不足。

(三)人力资本要素供给滞后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产生迫切需求,要求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要素供给。就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而言,人力资本要素供给与其不匹配,面临着滞后发展的困境。一方面,人力资本文化素养较低。虽然农村人口的文化素养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 422万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员占比91.8%,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员占比8.3%。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5.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6%,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10.9%[4]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普遍短缺。尽管一些地方对农民开展了多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综合素养提升、科学种田、种植养殖等,涉及到一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但是占比不大,不能满足产业融合对于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需求。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农村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5]具有显著的跨界融合特征,涉及到农民、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参与主体呈多元化的态势并日益发展壮大,既包括农户、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又包括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它们构成利益联结网络,形成一定运行机制。当前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国家制定了有关产业融合的政策,如《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以及《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农加发〔2018〕5号)等,但是有的地方对政策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使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二是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之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产出的交易方面,全方位合作力度不足,尚未形成“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农业的切合度不高,难以有效进行转化和推广[6]。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和质量。为此,当前需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农村土地连片流转;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标准化种养殖,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整体效益,创建出更多更好的示范场、示范社、示范服务组织、示范基地。[7]二是错位发展。依照生产要素禀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被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四种类型,它们所处的生产环节不同,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发展定位也存在着差异。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进行培育,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发挥最佳作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系统。三是促进融合。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使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链、农资供应链、价值增值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拓展农业功能

在改造农业和农村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功能多元化的存在,如20世纪80年代欧盟就提出多功能农业(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这一发展理念。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对农业功能多元化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农业提供更多类型的产品和更为优质的服务,这为产业融合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之下,农业不再仅仅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和为城乡供给农业产品的物理空间,更是具有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活动空间和精神空间,担负着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多种职能。有研究者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功能类型的划分和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农村不仅具有农业功能,还承担着其他多种功能,具体包括生态环境、物种和农作多样性、农民生活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稳定与社会调节、国家安全、文化教育、医疗休闲和经济产业等功能。[8]基于此,需要结合农业的资源禀赋,挖掘其在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积极互动。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关系研究上,多数学者的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从而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新型职业农民既“懂农业、爱农村”,又“善经营、会管理”,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和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加强这一类群体的培育是提升农业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路径。一是坚持本土化原则。应重点培育本土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乡村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才,提升他们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立足本土帶动产业融合。二是分类型培育。当前农业从业人员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包含不同的人群,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要依据他们的文化素养、职业特征因材施教,以提升完成特定职责所需的职业能力。三是彰显实用性。转变“普教化”的培育模式,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受训者能够学以致用。

(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卡龙、拉图尔和约翰·劳等学者构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认为,社会系统或者社会网络是由参与到实践中的行动者构成,不仅包括人类行动者,也包括社会组织与机构的行动者,它们具有异质的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它们的利益转译程度影响着社会系统或者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如上所述,产业融合涉及政府、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高校等多个行动者,要使它们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并有效地运行,关键就在于如何进行转译。农村产业融合旨在拓展农业优化升级空间,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为他们的持续稳定增收保驾护航。[9]由此,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 Passage Point,OPP)。要围绕这一强制通行点,通过问题呈现、利益共享、征召、动员和异议等环节做好转译,健全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各个行动者成为利益的共享者与风险的共担者。

三、结语

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融合”,具有典型的跨界性特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针对农村产业融合所面临的困境,要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能够有效“落地”,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管理体制,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搭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程莉,孔芳霞.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1):101-111.

[2] 孔德议,陈佑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0):155-162.

[3] 毕普云.农业功能变迁理论和实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7-63.

[4]国家统计局. 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9-04-29)[2019-11-12]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4/t20190429_1662268.html.

[5]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6(3):28-29.

[6] 杨涛.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践特征与提升路径[J].中州学刊,2019(5):37-42.

[7] 姜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模式和对策[J].中州学刊,2019(10):46-52.

[8] 周立,王彩虹.由双重脱嵌到双重回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融合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9(6):44-53.

[9] 李明贤,刘宸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3):106-113.

責任编辑    张栋梁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Shuchang,ZHENG Linc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supporting and benefiting agriculture,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change the way of r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t present,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s made some progr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numer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sufficient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 mining, lagging supply of human capital elements, and incomplete benefit affiliating mech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expand agricultural functions, cultivat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improve the benefit affiliat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smoothl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convergence 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困境
跟踪导练(一)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