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水”的意蕴

2020-07-06 03:26张永佳
北方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意蕴西游记灾难

张永佳

摘要:神秘的水域一直是许多神话传说的源头,“水”也成为许多魔幻小说的精彩一笔,凭借“水”的多种特性,许多哲人先贤建立起了相关的哲学体系。《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的魔幻小说,将主人公的降世和经历与“水”联系在一起绝非偶然,这里的“水”既是生命的本原,也是灾难的来源,同时还包含着净化、藏污纳垢等多种意蕴。

关键词:《西游记》;水;生命本原;灾难;意蕴

中国的长江黄河作为生命的发源地,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活动至关重要,在文化创造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是对不可控的洪水灾害的神性描写,早期的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对神秘的水域遐想联翩,还有许多作品将水与女性的柔美结合在一起 ,水神祭祀也大篇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神魔小说,作者将人类对于水的复杂情感态度巧妙孕育在文本中。

一、水利万物,水是生命的本原

人类早就已经有对水的认知,也意识到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部分,早期人类沿河流居住,引河水灌溉作物,繁衍生息。《西游记》开篇在水火山石土五行基础上生出天地人三才,水是原始生命的支架之一。孙悟空和唐僧身世经历中都透露出水对生命的承载。孙悟空出生在“东海之处耸崇巅”——东胜神洲花果山,出世即“服饵水食”,令他享乐无穷的洞天福地名为“水帘洞”,而后孙悟空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孙悟空“学人礼、学人话”是在渔岛进行的,从他出生到成长为与天地抗衡的英雄,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唐僧出生即遭难,南极星君向其母满堂娇示警“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淹杀”即是水对于生命的终结,“水难”也成了唐僧生命的转机,“出胎几杀”一难虽受抛江之苦,他的出生和“江流”的命名就预示着他既要遭受“水”的阻碍,又要得到“水”的推动,抛江即是他的劫难也是他的生机,河流对于凡人江流来讲 ,既是危险的象征,又是生命的本原。

水可以转换为雨水滋养土地,润泽万物。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雨水决定着作物的生长,决定百姓温饱存亡。在《西游记》著名的三调芭蕉扇情节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掌控当地的风雨,也就掌控了四时作物生息和附近百姓的生命把柄,铁扇公主以一个修行妖怪的身份被称为铁扇仙,获得了神仙相同的祭祀的待遇,罗刹女因精通熄火之法又未作恶获得赦免,后修得正果。文章称“坎离既济真元和,水火均平大道成”,罗刹女的熄火降雨之法与其子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结合就能形成“水火均平”的局面,这有可能是二人得以修成正果的真正原因。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中郡侯因无意中冒犯玉帝连累凤仙郡大旱,造成“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的惨象,[1]孙悟空解决降雨难题,凤仙郡人盖“甘霖普济寺”,其中诗颂为“田畴久旱逢甘雨,河道经商处处通。深感神僧来郡界,多蒙大圣上天宫,解除三事从前恶,一念皈依善恶弘。此后愿如尧舜世,五风十雨万年丰”,[1]一面表现对唐僧师徒及天神的感恩,一面也是对风调雨顺的祈愿。水化作雨润泽万物,提供植物生命养分,植物又饲养人类,这样形成一个生命的绿圈。

水对生命的拯救有神奇的功效。《西游记》有大量情节表现水的本原意蕴,“难活人参”一难中孙悟空求救路线“径上东洋大海”的“蓬莱仙境”转到“方丈仙山”再转到“瀛洲海岛”最后转到“东洋大海落伽山”,[2]一路都是去海上仙山求取灵药,潜意识中,孙行者已经认可“水”是复活人参树的关键,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唯有观世音的净瓶水能救得人参树,诗颂“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救活人参树的不是其他的生命本原火山石土,单取水而已,“水”与生命息息相关,有着滋养救助的功效。净瓶甘露是神水,不仅能滋养仙树灵苗,而且使树长青,这里的“水”是树的生命源泉。

二、蹈水而死,水是死亡的祸根

当水用以灌溉和人畜饮用时,是生命繁衍的本原,但是水如果脱离日常轨道,就会转变为泛滥的洪水灾难。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低,灾害的损害力无形之中扩大,因此古代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十分强烈,海洋也因其不可探究的神秘性获得了敬畏,人们长期供奉祭祀水神,祈望风调雨顺。

本领通天的孙悟空多次提及“水性不好”,与水中精怪交战多是八戒引到岸边进行,作者应该有意设计了这一缺点。而唐僧取经途中经历了八十一难,水难占有一定的比例,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对“鹰愁涧”的描写:“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作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涧”,[1]可以溺死飞禽的涧水,对于人类的危险性更大。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孙行者望见“八百流沙河,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1]心惊道:“师父呵,真是个难,真是个难!这条河若论老孙去呵,只消把腰扭一扭,就过去了;若师父,诚千分难渡,万载难行”,连着发出两句感慨,表明神通广大的人容易过,凡人几乎没有通过的希望,以当时的建筑条件,这种面积大水又深的河流很难短期内架桥,行人很难通过,最后唐僧借助沙僧提供的骷髅渡河,但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测量,没有天人神仙援助,流沙河一直会是凡人的交通阻碍,而且存在很大的洪水隐患。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乌鸡国王因旱灾结识全真道士,后被溺在井中三年,无法申报自己的冤苦,凡人乌鸡国王经历了相當完整的水难,因缺水而求雨,求雨成功后又被困在井中三年,在这里水给乌鸡国王带来了忧患,也给乌鸡国带来灾难。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写黑水河之恶“层层浓浪,叠叠浑波,层层浓浪翻乌潦,叠叠浑波卷黑油。近观不照人身影,远望难寻树木形。滚滚一地墨,滔滔千里灰。水沫浮来如积炭,浪花飘起似翻煤。牛羊不饮,鸦鹊难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黑水河与鹰愁涧明显不同,一个陡而清,一个阔而黑,黑水河呈黑色的原因文中没有给出解释,文中描述黑河颜色却没有提及气味,气味最刺激人的感官,没有描写应该是无剧烈的气味,说明黑水河的“黑”不是由人类污染造成的,可能其他神秘的自然原因,“黑”能加强神秘感和恐惧色彩,黑水河的精怪长得也很丑恶,精怪给唐僧的远行之路增添了障碍。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对通天河的灾难描写较多,因为通天河即使无精怪阻路也难以渡过。通天河精怪一开始因施雨布云被当地百姓供奉,甚至忍痛割舍亲生童男童女献祭,风调雨顺对百姓的重要性强过子孙的延绵,渺小懦弱的凡人无力与自然环境抗衡,只能被能控制风雨的精怪的掌控。精怪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害,也阻挡孙行者他们的取经道路。河流带来的是滋养,也有可能是灾难,比如为多年献祭的童男童女。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唐僧猪八戒误喝子母河水怀孕阻碍了前行道路。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九头虫驸马偷盗人间宝贝,致使无辜和尚几乎遭受灭顶的灾难,龙宫应该履行施云布雨的职责,而九头虫脱离常轨侵犯人间,致使和尚和龙宫都遭受巨大的损害。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严格讲蜘蛛精和道士都与水怪不相关,但因蜘蛛精好在濯垢泉洗浴,对濯垢泉描写较多,几场交锋都发生在濯垢泉,道士伤害唐僧众人也采用水中下毒的方式,因此这里的一难也应算作水难。最后菩萨补足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也是水难,唐僧此时已经脱去肉体凡胎不会溺毙,但经文却因落水有所遗缺,遭遇水灾不仅会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也会带来文化损失。八十一难很多都是山妖水怪造成的,灾难都与水密切相关。古代交通闭塞,山林河海是人类少有涉足的领域,带有一定的神秘性质,因此出现了许多山精水怪的传说,但山林灾害威胁远远小于河流,雨水河流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人类与水难更为接近,因此唐僧一行人与水怪的交锋也异常激烈,唐僧的肉体凡胎在遭遇水怪难关的时候面临的不仅有水怪的圈套,还有河流的阻碍道路的难题。

作者描写如此多水难是因为所处时代经历了较多的水洪灾害。明代的泾河流域由于天气干冷、气候变化大和地理特征频发水涝灾害,而且破坏力极强,造成灾民无处谋生,生民涂炭[3]。水难是写作者对水域恐惧感的无意识呈现,文人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气质使他们特别关注受难的百姓,并且将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水无常形[4],水是意蕴的载体

水在《西游记》中是生命的本原,也是道路中的阻碍,除此之外,水还变化形态表现其他的意蕴。

(一)助力意蕴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有着七十二种变化,“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他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定子,大禹神话记载中是一位治理洪灾的先贤,金箍棒成为孙悟空的武器也有镇海镇妖的意蕴作用。八戒前身是掌管天河的元帅,沙僧曾在流沙河为妖,龙马乃是待罪的龙王之子,唐僧座下弟子都对“水”都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南海观音是孙悟空经常求助的援助者,龙王随时都为渡劫提供帮助,唐僧的周围聚集着一伙与水紧密相关的援助者。

唐僧因抛江与佛结缘,清刊本《西游记》水龙王帮助其父陈光蕊返阳,有了一家团圆的结局。观音用甘露水救活仙树,在取经途中更是多次求取龙王帮助降雨,各路水神也帮助唐僧渡河。 因收服水怪,解决气候问题,唐僧师徒沿途得到百姓尊崇和爱戴,比如陈家村解救一秤金和陈关保两个幼童并彻底解决水怪问题、将乌鸡国王从井中救出、凤仙郡求雨成功等事件,经历灾难,但最终都有百家感恩的结局,同时成就了唐僧师徒的积善事业。

水给人们造成水患,也提供了辅助性力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是保护唐僧西行的主要力量,唐僧受难孙悟空多次求助东海,获得南海观音和龙王关键性的帮助,所以遭受“水”难得同时也凸显出“水”的浮托力。

(二)净化意蕴

文章结尾部分描写渡凌云渡帮助唐僧脱去肉体凡胎,使之得到全面的净化,从这里开始唐僧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懦弱胆小的凡人江流回归佛祖座下弟子金蝉子。在这里水又出現了新的意蕴——净化心灵。水行使净化意蕴还表现在祭祀之前的沐浴,文中多次出现道士祭神求雨之前的沐浴描写,唐僧扫塔膜拜前要沐浴,凡人诚心求神之前必定会沐浴,凡人通过沐浴洗出俗世中的尘土,沐浴洗去身上的污垢,洗身斋戒沐浴的精诚与否,关系到与神灵沟通,能否感应神灵灵感程度,通过水净化凡人身心,才能创造人神相通的机会。

许多神仙高人选择的居所都是海上仙山,观音大士居南海 ,后院还设有莲花池。天庭里居住的是成道的神仙,仍然有天河的护持,孙悟空的洞府水帘洞是以水为帘,福禄寿三仙居东洋大海的蓬莱仙岛,佛前有凌云渡 ,各类洞天福地都依山傍水,居所靠近“水”应该也照应的是“水”的净化意蕴。

(三)喻道意蕴

文中两次提及大禹,而且对大禹十分崇敬。关于大禹的记录有:“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5]“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6]“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7]在文献资料中大禹主要是树立了一位无私治理洪水的先贤形象。在《西游记》中,大禹第一次出场是孙悟空在龙宫寻找武器,最后选择“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定子”,也就是后来出场率最高的金箍棒,而且似乎孙悟空一旦失去金箍棒作战能力就会大大下降,一次是乌鸡国王讲述自己的过往“我国中仓廪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大禹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乌鸡国国王模仿大禹治水解决干旱灾害,塑造了明君形象。从两次大禹的出场可以看出作者对治水有功的大禹十分推崇,洪水灾害作为毁灭性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难以计量,而且大禹治水的态度适用于国君治国,至少是适用于作者理想中的仁君用以治理国家的。

作者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水可以滋养万物,于万物的生长有功,但是水是多种变形,可以随意塑造,若不用沟渠加以引导,就容易泛滥成灾,大禹治理洪水,开渠引洪,是将洪水通过渠道归入大海。同理,道利物但失道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国君要治理国家就要掌握王道,使百姓像小溪流一样顺其自然的归入他所建立的社会秩序洪流。[9]这里的“道”是唐僧师徒四人的西行之道,也是国君治理国家的王道,更指向人内心的道,唐僧西行求取大乘佛法三藏,就是为了引导凡人更新自我,达到清澈空明的境地。

除此之外,古人将水与雌性都归为阴性,因此水也总是和女性相伴出现,同时水也与植物的发芽生长相关,表示生命的过程和延续。《诗经》对女性的描写很多与水相关联,比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将水、植物、女性三者交织在一起。《西游记》中女梁国将女儿国的人脉传承和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妙笔横生,将西梁女国 的子孙传承系于子母河,借老妪之口讲述女儿国倚靠子母河繁衍子嗣的事实,这一设计解开了女国虽然阴阳失衡但长期繁盛存在的谜题,这一回是水孕育生命最完整的写照。

通过对《西游记》中“水”的意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水善育万物,但对于孕育的万物又是中立的,是不区分善恶的。它给孙行者提供生长环境,也哺育各类精怪,它平静时是女儿国传递血脉的纽带,它汹涌时是吞没生命的怪流,它既能够洗净俗身净化身心,又有藏污纳垢的能力,既是洪水又是甘霖。“水”生万物是天地之始,然后“水”又转化为灾难提供考验,治理灾难过程中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也就是需要道,最终能克服灾难,才能成为英雄。“水”是贯穿西行取经之路的红线。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 . 西游记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65、183、264、529.

[2] 张祝平 . 《西游记》的海洋情结 [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71.

[3] 阴雷鹏、赵景波.明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8):57.

[4] 艾兰 . 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本喻[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4.

[5] 山海经集解 [M]. 北京:广益书局,1936:145.

[6] 顾迁译 . 淮南子· 卷二十一要略 [M]. 北京:中华书局,2009:305.

[7]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离娄下 [M]. 北京:中华书局,2007:187.

[8] 饶尚宽译 . 老子·第八章 [M]. 北京:中华书局,2007:20.

[9] 莫付欢 . 老庄论水看道家思维模式 [J]. 柳州师专学报,2007(02):31.

猜你喜欢
意蕴西游记灾难
雷击灾难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灾难不是“假想敌”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