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霍桑《红字》中女性主义的阐释探讨

2020-07-06 03:26曹林娟
北方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字霍桑女性主义

曹林娟

摘要:《红字》是霍桑创作的彰显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力在推进美国女性主义思潮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作品中,不同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交织,却从正面、反面凸显同一女性人物的伟大与失败,由此来探析霍桑在《红字》中所秉持的女性主义价值观。对男权的抵抗,从女性立场来表达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暗含了霍桑的社会理想与政治主张。

关键词:霍桑;《红字》;女性主义

《红字》发表于1850年,而在同一年,第一届全国妇女权利大会在美国伍斯特召开,提出女性与男性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拥有选举权、受教育权和财产权等。[1]《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整个作品表现了对女性主义的呐喊与助威。看似对一个女性卑微地位的讲述,实则是对女性主义的深度思考与揭示。[2]

一、《红字》中对女性主义的正面塑造

(一)走向独立,展现女性主义的觉醒

在走出监狱,走向示众台的这段路上,海斯特的坚毅与冷静,让所有嘲讽她的人,都感到一丝胆怯。她抱着“罪恶”的孩子,体态优美地走在阳光下,一改罪人的苍白、憔悴与愧疚,带着红字的她,并未意识到耻辱,相反却像是荣耀,向世人宣告,绝不做男性的附庸。在作品的开篇,海斯特被带上示众台,因为她生下了不该生的孩子,因为她背叛了婚姻的“忠贞”。然而,海斯特并未像所有的罪人那样紧张、胆怯,而是义无反顾地向男权社会发出挑战。一个人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无畏。接下来的余生,海斯特将独自带着自己的孩子,远离城市面对苦难的生活。胸前的红字是一个女人的“耻辱”,女人们,会嘲笑她,男人们,会看不起她,就连小孩子,也会在大人的怂恿下,带来不怀好意地轻蔑,这些难听的话、恶毒的眼神,对于年幼的珠儿,更是带来深深地伤害。海斯特没有被世人的嘲弄而放弃自己,更是以辛勤地努力,养育着自己的孩子。她凭借擅长刺绣这一手艺,不仅有了生活来源,还时不时地接济其他穷人。原本并不富裕的娘俩儿,却还要帮助和救济他人,而更为可笑的是,那些受她们接济的穷人,不仅不感激,反而嫌弃海斯特是个“罪人”。海斯特的慈悲与仁义,并未消解她继续周济穷人的意志。在听说法官要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他人抚养时,海斯特以不顾一切的信念,直冲进位高权重的大人家里,不管不顾,大声请求争取自己的权利,最后赢得了抚养权。这个被逼到绝境,却丝毫不畏惧的勇敢女人,向我们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性。

(二)追求平等的爱情,昭示女性主义的自由

丁姆斯戴尔是受人尊敬的牧师,却也是海斯特女儿的真正父亲。在某夜的森林,海斯特与丁姆斯戴尔邂逅。在七年时间里,从未敢正大光明与海斯特见面的丁姆斯戴尔,却与海斯特手牵手坐在了一起。海斯特在倾听丁姆斯戴尔的诉说时,内心也在经受无尽地折磨,因为,她明白,眼前的人,是自己深爱的人,而在丁姆斯戴尔的身边,却有一个人,这个人曾是丁姆斯戴尔的朋友,却是他的敌人。海斯特在忍无可忍地条件下,说出了齐灵渥斯就是自己的丈夫。曾经受人爱戴的丁姆斯戴尔,在这一幕变得无助而溃散,精神无法自持。海斯特面对这一窘境,内心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我们私奔吧!”在面对内心熬煎的痛楚时,海斯特果敢地做出“私奔”决定,展现了她生命里的不妥协与大无畏精神。丁姆斯戴尔在听到这样的决定后,双膝是打颤的,他的内心是软弱的,面对艰难、陌生的世界,独自一人去冒险是何等的恐惧。与丁姆斯戴尔不同,海斯特的精神是自由的,七年来所受的苦与累,在被社会疏远、摈弃的命运挣扎里,海斯特的血脉里,鼓荡着浪漫、自由、无惧的信仰。从被标签“红字”的那一天起,她就变得无所顾忌,她轻蔑当时社会制度,更愿意与自己心爱的人,远走他乡。丁姆斯戴尔在慎重思考后,终于答应了海斯特的建议,两个人约定,一同走向正大光明的未来。

(三)拒绝逃避,彰显女性主义的责任感

海斯特与丁姆斯戴尔相约远走高飞的决定,却被阴魂不散地齐灵渥斯早已識破。丁姆斯戴尔虽然憔悴,但在等待远走之日前,内心的快乐是激荡的。他的双脚紧紧磐在路上,身子昂起胸膛,没有人知道,他快要解开心灵的束缚了。齐灵渥斯破坏了他们的私奔计划,决绝的丁姆斯戴尔公开了与海斯特的秘密,认了珠儿。在大会上,面对万千人,丁姆斯戴尔向人们坦白了深埋内心的秘密。他邀约海斯特、珠儿,说出了自己就是珠儿的父亲,并心满意足地死在了海斯特的怀里,却得到了珠儿的亲吻,内心的不安与诅咒得到解除。世人知道了真相,海斯特却没有再离开,她继续做着针线活,住在小木屋里。得到心灵释然的海斯特,人们也渐渐接纳并认同了海斯特,海斯特用坚定的信念,慈悲的心,向着邪恶抗争。海斯特作为一个女人,并未一走了之,而是以不逃避的执着,再次证明胸前的红字,并未压垮她。

二、《红字》中对女性主义的反面塑造

(一)思想上的狭隘性

在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是饱受耻辱的女性,如同印在胸前的“红字”一样,经受着世人的污蔑、轻视、恶语相加。海斯特虽然有挑战世俗、挑战权威的心智,但却在当时的社会境遇下,手无缚鸡之力的她,即便是面对嘲讽、辱骂,甚至来自小孩子们的伤人的话,却恪守本分,无怨地生活。[3]霍桑的文字里,写出了海斯特内心的波澜壮阔,但在她的心里,对“女人低下”的认知,依然没有突破。她明知道牧师可以住别墅,享受生活,但却告诫平民要认清现实,顺从生活。海斯特看到了“男性”高于“女性”的社会现实,承认了管理者可以放纵,而贫苦人却只能严守清规。海斯特看懂了社会的不公平,却依然靠辛勤地劳作,来独立赚钱养家,抚养珠儿,她没有把这些想法,扩散到受压迫的妇女心中,不免陷入思想的狭隘性。

(二)行为上的软弱性

海斯特的苦难生活,靠着针线活养家,她的隐忍,昭示了她在行为上的软弱性。男人欺负她,女人嘲讽她,即便是小孩子,也要编着儿歌奚落她。她总是不置一词。海斯特总是默默地承受一切,默默地与苦难相伴,即便是在最后,人们宽恕了海斯特,视其为天使,这对于海斯特本人,却也只是倾听。她对向她倾诉的妇女,表达自己的宽慰,却期盼着光明,迟早会到来,她鼓励更多妇女,抱定希望。事实上,这些话语,就像是麻醉药,根本无法激发内心的抗争精神。海斯特在生命的下半场,没有成为维护女权主义的摇旗呐喊者,没有去唤醒更多的妇女,站起来与男权社会去抗争,更没有坚定地一直走向独立。海斯特选择了倾听,她将来自妇女的痛苦心声,作为抚慰自我的“止痛片”,海斯特将这些苦难的生活,转化为滋润心灵的良药,支撑着自己。但她并未将这些智慧与其他妇女分享,并未将这些受苦的女性,团结起来,实现女性主义价值的升华。

三、结语

《红字》所塑造的海斯特,作为女性形象的典范,霍桑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清教社会下,海斯特打破世俗,敢于对抗清规。她从小虽受清规灌输,但却勇敢地突破束缚。她生下了没有名分的孩子,并未说出孩子的父亲,独自承受严厉的惩罚,毅然争取抚养孩子的权利,突显了海斯特对女权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二,在霍桑的笔下,海斯特以个性化行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4]海斯特没有参与女权运动,也而是独自承受不公平的待遇,她以自己的努力、勤奋、劳作,来表达反抗精神,即便深陷穷苦,却还要周济穷人。霍桑的《红字》,以凸显女性的伟大,熔炼于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中,仍具有反讽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霍桑.红字[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1.

[2]王春燕.《红字》中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解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149–152.

[3]余丹.从《红字》看霍桑的女权主义[J].海外英语,2017(06):129–130.

[4]王璇.被压迫女性的反抗——《红字》与《白鹿原》中的女性角色比较[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02):170–174.

猜你喜欢
红字霍桑女性主义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