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数词

2020-07-06 03:26陈绮涵
北方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文化内涵

陈绮涵

摘要:数词作为一个封闭的类,具有计数和序数意义,大致上可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在语言发展历程中,数词不断产生新用法,出现在不同的句法成分中,被人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数词的组语能力;造句功能;表达模糊性;文化内涵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数词的使用规律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语数词;对比分析;文化内涵

一、汉语数词组语能力

“数”原本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范畴,但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有了“数”这一个概念,也有了数词。之后,人们逐渐创制了表示数目的符号:“一、二、三、十、百、千”等。它们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之前,人们称之为数词。数词不是在汉语语法创建之初就以独立的身份存在于汉语词汇系统之中的,它是作为形容词和数量词分出的小类而存在的。数词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一个词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43年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王力先生把它看作独立的类。

(一)汉语数词的计数能力

汉语数词还可以划分为系数词、位数词、概数词。系数词指数字一到十和两、几、多少等词;位数词指十、百、千、万、亿、兆等,系数词能放在数词之前组成组合的副词。特殊的数字是十,它既是系数词也是位数词。汉语在表示十以上的数字时采用的是系位构造,即由系数和位数两部分组成的复合数词,两部分间是相乘关系,例如:三十(30=3*10 系数是三,位数是十);除此之外还有更加复杂的系位组合,即多个系位构造按照位数由大至小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数词结构,系位组合中的几个系位构造之间是相加的关系,例如:六万八千七百二十一(68721=6*10000+8*1000+7*100+2*10+1)。在古汉语中用廿表示二十(twenty),廿二就是二十二(twenty-two)这种用法现在还沿用于一些现代汉语方言中,比如吴方言区中的宁波方言。此外,中国农历纪年法也用廿字,而不是二十,比如正月廿五(正月二十五)。这也反映出汉语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许多古汉语词汇到如今仍有保留,并仍被人们使用。

汉语中的概数词指:“来”“多”“好几”等词,放在复合数词和量词之间表示概数,比如:二十来个,三百多辆。但是和“来”“多”连用的系位构造只能是“二十”“五百”这样简单的系位构造,而不能是“五十三”这样复杂的系位构造,我们不能说“五十三多”而只能说“五十多”。因为概数词“多”表示一个大致的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数字。由“来”和“多”组成的系位组合还可以和其他基数词组合后当位数词“万”和“亿”的系数(十来/多万、十来/多亿)。由“多”组成的系位组合位置不固定,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因此是自由的;由“来”组成的系位组合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前置,因此是黏着的。“五百多米”和“五百米多”的说法都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这两种表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义上,以“五百多米”和“五百米多”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前者表示500—600米的范围;后者表示大于500米的范围。“好几”可以放在量词或数词的前头,比如:好几百,好几十,但是“来”和“多”不具备这样的用法。

(二)汉语数词的序数能力

汉语的序数词则多采用构词形态,由“第+基数词”构成序数词。例如:“第一,第二”。在汉语中,除了常用的“第/老+数词”这类序数结构可以表示次序以外,没有“第、老”标记的数词也可以直接表示次序,如“六公寓”“二食堂”等。

汉语有时也用甲乙丙丁表示次序,但不能归为序数词,他们可以在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中表示时间和年份。有时也表示等级,如: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级甲等和一级乙等就是一级高等和一级低等。

二、汉语数词的句法功能及修辞作用

(一)汉语数词经常充当的句法成分

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是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因此,在汉语中,数词能充当的句法成分较英语而言有更少的限制,所对应的语言现象也更加复杂。“三瓶可乐”“两次机会”“一把拽住”“一顿暴打”“去一趟”“运算两亿次”,在以上短语中,数量短语分别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并且我们不难发现,汉语的数量短语有名量短语和动量短语之分。名量短语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动量短语表示动作的次数。英语没有动量短语,只能通过次数、副词等方式表達语义。汉语中数量短语做状语的使用范围比英语更加广泛,主要体现在拥有数量丰富的动量短语。[1]

(二)汉语数词在诗词中的修辞作用

在汉语的比喻中,数词大多为虚指,具有加强文化色彩和话语训诫、教导的功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不易折”。这里的“一”表示少,“十”通常表示多,或者表示概数。用数字表达更加直观,鼓励大家要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力量。

夸张的手法经常出现在诗词中,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百尺”就是夸张。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三千尺”不是数学意义上的三千尺,而是夸张地表现出瀑布的雄浑壮丽,大气磅礴;“四万八千岁”也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四万八千年,而是指很漫长、很久远的历史时间;“一”和“万”是表示人数少和人数多的夸张说法,为了突出剑阁的险要。这些都是数字的夸张用法。

三、汉语数词表达的虚实意义和模糊性

(一)汉语数词的虚指和实指

汉语数词的虚指意义其实就是汉语数词的修辞意义。在汉语中,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形容词或动词经常用一个数字连接起来,从而组成了各种成语、谚语、俗语等固定短语,这些短语中的数词不起表示数目的作用,而是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同时强调短语中心语。

(二)汉语数词表达的模糊性

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和一词多义(polysemy)这一现象关系密切。客观事物和现象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的。汉语的音节和词汇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一词多义的情况在语言交际中在所难免。由一词多义引起的模糊性只有在语言交际中根据语境具体分析作出判断才能消除歧义。

语言模糊性还反映在词汇的同音异义上。语音系统中的音位能够区别概念意义的,同音异义词在音位上没有差异或差异极小,就造成了语言表达模糊,这种模糊性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或书面上才能消失。汉语的同音异义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九八”和“酒吧”;“十一”(数字11)和“十一”(中国国庆节);“三七”(乘法口诀中的三乘七)和“三七”(中药)。

四、汉语数词的文化内涵

数词的基本功能是计数和序数,同时它还具备文化含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群体中,数词文化会被赋予不同的文化色彩和文化诠释。

(一)汉语数词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

中国人喜欢除了四之外的偶数,尤其偏爱六和八。最近直播平台成为时下最火爆的社交媒体,网友在观看时经常会给主播刷“666”表示对主播的喜爱。现代中国人非常喜爱“八”,这一现象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粤方言区的一些地方把 88 念成发发,和普通话中“发财”的“发”谐音,于是“8”被人们和发财联系到一起。人们开始热衷于挑选有“八”的一些车牌号、电话号、门牌号等。在中国民间,绝对不能送人七样或者七件礼物,吃饭时菜的数量也不能是七个。这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民族心理和祭奠死者时以七天为一个周期的传统习俗有关。在江浙一带,看望病人时要带三样礼品,因为“三”的谐音是“散”,寓意病气早日消散,恢复健康。[2]

(二)汉语基数词的文化内涵及成因

中国人喜欢偶数,在中国文化中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依的,要成双成对才圆满。

“二”是最小的偶数,有“成双成对”和“再次”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被归为“地之数”,也就是阴数一列。中国人在审美、布局和书画艺术方面讲究对称和谐,紫禁城的中轴线左右对称,中国古代女性的玉镯要戴一对,传统建筑的门窗也是左右对称的。“四”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神圣的意义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以“四海”泛指天下,以“四时”代表一年,认为“四海升平、四时和顺”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先秦有“六经”,唐代有“六部”,嫁娶有“六礼”,民间有“六六大顺”的俗语。“六”还是“禄”谐音,也喻示着财富与功名。“八”象征着和谐圆满,在粤语中和“发”谐音,有“发财”的寓意。

五、结语

总体上看,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和孤立语,所以在使用时比较灵活,不受严格的语法限制,具有较强的修饰义。汉语是在儒道释的影响中形成的,因此偏爱双数。现代汉语数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现象,了解它们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汉语数词和中国数字文化的理解。此外,由于我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所限,很多问题没能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這些问题一一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彩莲.现代汉语数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1–32.

[2]王乾荣.汉语数词的文化意蕴[N].检察日报,2019–09–25(007).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文化内涵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