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2020-07-06 03:26王萍
北方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美学

王萍

摘要:作为在国际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日本当代美学家,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其成果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著述翻译以及个别问题探讨;二十一世纪后,以学位论文为主的体系性研究。然而,相比之下,日本对于今道友信的研究则显得过于冷清,仅有寥寥数篇论文。梳理国内和日本的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现状,分析其中反差产生的原因,能为深入把握今道友信美学特点、继续开展该项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今道友信;美学;研究述评

今道友信是当今东方屈指可数的享有世界声誉的日本美学家之一。作为现代美学的权威人士长期活跃于国际学术界,是美学界中几乎无人不知的巨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今道友信的多部著作和论文被翻译为中文,成为迄今我国最为了解和熟知的日本现代美学家、哲学家。但是,通过梳理今道友信美学在日本的研究现状,却发现日本学界对其的关注很少,与国内形成了较鲜明的反差。

一、国内及日本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开展的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首先是从翻译其论文和著作开始的。1980年,由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第一辑中,发表了今道友信的《美学的现代课题》一文,这是国内首次翻译他的论文。此后,在第二辑和第三辑中,又陆续发表了《孔子的艺术哲学》《研究东方美学的现代的意义》等数篇论文。除此以外,《美的相位与艺术》《关于爱》《关于美》《东西的哲学》《东方的美学》等著作,以及《美学的方法》等由他主编的书籍,一共8部左右,今道友信的主要著述也被翻译为中文出版,体现了我国学界对其美学思想的重视,展示出今道友信早期成果的全貌。

这些论文、著作译本的面世,在将日本美学新成果呈现给中国读者的同时,其中由译者撰写的序文中出现了对今道友信美学的相关评价,充分肯定了它所拥有的研究价值。这里面具有代表性的有:崔元和《东西洋哲学与文化》的“译者前言”、李心峰《美学的方法》的“中译本序”等。另外,李心峰还在《日本现代美学与美学四大家》一文中,将今道友信与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列为日本现代美学最重要的四大代表人物。由卞崇道等人主编的《当代日本哲学家》以及《战后日本哲学思想概论》,都将今道友信的美学理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翻译作品的问世,使今道友信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大众的接受与认可,也带来了相关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掀起了研究今道友信的热潮。陈祥明的《对孔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李心峰的《今道友信哲学、美学思想述略》等论文,分别从今道友信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其思想内涵的全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二十一世纪以后,今道友信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其中有以何少聪、刘芬、徐洋等人为代表的5篇硕士论文。还有郑龙云的《今道友信谈庄子》《今道友信对孔子语言观的批判》等一系列学术论文,从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等方面展开了探索。这些成果体现出国内学界对其相关理论的高度关注。

在日本,由于今道友信在相关学界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日本学者利光功、米泽有恒、阿部仲麻呂、坂部惠、小田部胤久等人均对其美学思想和著作的学术地位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然而,目前以今道友信美学思想为对象的研究性论文仅找到以下两篇:一是青山学院女子短期大学副教授桥本典子的《卡罗诺罗伽》,二是东京大学教授佐藤纯一的《新世纪的概念——何为“卡罗诺罗伽”》,都是分析今道友信卡罗诺罗伽美学体系定义、内涵以及提出背景的学术论文。其中桥本典子从艺术作品的意义以及存在、无与美的关系等角度出发,对今道友信的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尽管如此,与国内已经相对成熟的今道友信美学研究成果比起来,不得不说日本的研究现状过于冷清。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所述今道友信美学思想在国内和日本不同的研究现状,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看国内的情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带动了当时的“美学热”和“文化热”,由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应运而生,专门介绍以美英为主的国外美学流派和思潮。而此时今道友信先后任国际美学会副会长以及东京大学美学研究室主任、文学部长,在国际学术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这套丛书中的日本美学部分,着重选取了今道友信的数篇论文,于是引发了国内学者对他的广泛关注。

今道友信的美学与中国古典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小学开始,今道友信便接触《论语》等中国经典著作,他积累的中国文化素养,使其美学理论中融合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在《关于美》《东方的美学》《东西的哲学》等著作中,均谈及了孔庄的思想,以及从先秦诸子到清代的画论,这让中国学者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同时,今道友信对孔庄思想以及“美”“藝”等汉字的理解,也都新颖而独到,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今道友信还极其重视对东方美学的开拓性研究。由于對过分消化和吸收西方哲学的现状感到不满,今道友信提出以卡罗诺罗伽作为其理论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的想象力、超越等概念,无一不建立于东方传统思想之上。这种使东方哲学中的普遍性得到重新认识、提高东方美学地位的思考和举措,对一味跟着西方美学后面跑、急于建构中国美学体系的中国学者们来说,借鉴和启示意义巨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次来看日本的情况。二十世纪开始,日本美学界重西方轻东方的倾向严重,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上,日本现代美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学界相应的认可。正如李心峰所说:“在以追随西方学术为荣的整个日本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存在着重西方轻日本的风气。与及时追踪、介绍、翻译、研究西方现代美学成果的热闹景象相比,对于日本现代美学的研究可谓是门庭冷落,问津者少。在少量有关日本现代美学的研究成果中,又以对日本现代化进程起步阶段的明治时期这一美学刚刚诞生及初步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稍多一些,而对明治以后的大正时期及昭和前、后期日本美学的关注与研究则少之又少。”[1]

另外,今道友信建构的卡罗诺罗伽体系,是以理性思索的方式,考察超越存在的美的价值的形而上学。十八世纪,鲍姆加登利用原意为“感性”的“Aesthetic”一词命名了美学学科。尽管此后这一定义经历了各种发展变迁,但根据日本学者的分析,近二、三十年来日本的美学研究更加重视“感性论”,“我们可以说最近的美学研究越来越接近于这一词汇的本来含义。”[2]其中的“这一词汇”即是指“Aesthetic”。可见在日本,普遍观点均强调美是感性的,形而上学的美学并不是研究的重点,而且还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的,鲜少有人予以赞同和支持。

今道友信作为天主教徒,笃信神学,其美学思想含大量神学教义,属于神学美学,“超越”论贯穿了卡罗诺罗伽体系的始终。尽管在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是一神教,适应于超越的美的思想。但这种由多向一的超越的美,与日本由一向多的多神教却是背道而驰的。按多神教的观点来看,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神灵栖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就连厨房厕所也有神灵的踪迹。因此,人们对超越的美产生一定抗拒是不难想象的。

今道友信致力于在美学、伦理学领域进行开拓和创新。但这种创新很难迅速得到众人的认可。正如今道友信本人所说:“无论我是八十岁,还是九十岁,只要还活着,我就想继续新思索的挑战。可有人说,这种创新挑战会让身处日本的我处境艰难。”[3]因此,不难想象,由今道友信提出的几项新学说,比如古典思想的现代转型、生圈伦理学等在日本都缺乏共鸣。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和日本学者不同的观察视角和问题意识,加之今道友信美学思想在国内和日本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存在差异,因此,产生了国内和日本研究现状的不同。

参考文献:

[1]李心峰.日本现代美学与美学四大家[J].东方丛刊,2007(01):31–43.

[2]武田宙也.日本美学和艺术研究的现状――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变化为重点[J].美与时代,2015(01):36–40.

[3]今道友信.知の光を求めて――哲学者の歩んだ道[M].中央公论新社,2000:195.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