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浅析

2020-07-06 03:18于世高
科技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案思政教师

摘 要:坚定的政治信仰、热爱本职岗位、迎难而上精神,共同组成合格思政课教师的基础条件。在教学中,课前充分准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课上掌控能力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后回顾咨询请教是教学设计的改善依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有力激发个人研究方向,循序拓展的研究深度逐渐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与研究的协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学与科研完美结合是事业不断升华的助推。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素养

去年6月22日至7月12日,有幸参加了中宣部和教育部开办的思政教师研修学习。东北师大科学紧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和全面细致的保障,再加上各位专家精彩纷呈的授课,颇令新入职的我受益匪浅。联系教学工作,我对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增强基本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优秀高校思政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强烈的事业心是合格思政工作者的基础条件

事业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执着追求的情感,坚定不移的信念。”显然,事业心包括对事业的坚定信仰、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激情和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韧劲。这三个方面,应该成为思政工作者身上不可或缺的特质。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基因

政治信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特殊规范性,其不容置疑的政治方向性,决定了思政教师,必须坚定对党的信仰,始终对党无比忠诚,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勇于同各种不良倾向乃至错误思潮作斗争。

许多专业只要讲清自然规律,让学生明白恒久不变的“定律”,就基本完成了任务。而思政教师,不仅如此,还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正确辨别社会上的新问题、新热点,作出深刻理解和准确判断,才能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对答如流。相反,心中就会始终存在“魔障”,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

(二)热爱本职岗位是从事思政工作的不竭动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业者具有持久不衰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才能在本职岗位做出应有贡献,让人生发出绚烂多彩的光芒。如果勉强为之,甚至浅尝辄止,就会什么事情都搞不好,任何研究都无法触及到其深层内核。

思政教育做人的思想工作,这和其他学科仅仅传授知识很不同。一方面,由于经常受到眼花缭乱的外界影响,人的思想容易出现波动和反复。另一方面,人的思想不是清澈可见和可以精确度量的,通过各种考试得到的结果固然能够反映一定情况,毕竟不可能像解答数理化那样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二者非此即彼,一目了然。这就决定了思政教育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才能承担自身使命。同时,面对社会上“功利”思想的侵袭,思政教育者尤其要淡泊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甘于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专心致志地投身于三尺讲台,开展思政教育。

(三)迎难而上精神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哲学思想,但没有也不可能对各类社会现象逐一作出解答。在信息时代,因为网络的高度发达,手机电脑的大量普及,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各种社会思潮,遇到各种问题,自然会在思想上产生一些困惑。

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节骨眼上,美国发动了贸易战,并以此为“导火索”,不光在经济范畴,还在政治、安全、文化等等领域对华采取遏制战略,急剧增加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困难。一部分人于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产生了怀疑。这种思潮也会迅速侵入高校,部分学生的思想可能出现波折,而思政工作者只有明辨是非,在社会急速转型期,才能始终正确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解决起来往往并非“探囊取物”那么的轻松自如,类似社会主义如何通过实践努力,最终取得对资本主义的压倒性优势等重大课题,需要通过漫长的理论和实践过程,才能最终取得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解决困扰我们的增强学生听课积极性等痼疾,需要我们结合特殊教学环境深入探究才能找到答案,需要我们要有一股越是困难越不低头的闯劲,去深入寻找解决方案。在这次研修学习中,资深教授孙正聿老师说,自己都没搞懂,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听你讲课?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讲课吸引住学生。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努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

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我对如何上好课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多位名师名家的示范课和就教学改革的一些独到深刻见解,更使我充分认识到,上好一节课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仓促上阵,很难上好课。首先,要熟悉教材,初步写作教案和制作PPT。第一步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将下学期的教学课本认真通读两遍以上,先对教材的基本体系有个大致的把握。第二步是对照教学大纲,再细读一遍,掌握需要重视的知识点。第三步是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紧贴教材撰写教案和PPT初稿。第四步是联系国内外形势,在尊重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案和PPT内容微调,增强教案的现实性。

其次,了解学生情况和想法,进一步修改教案。一开学就迅速对授课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学生召开座谈会,获取授课对象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所思所想和认识水平,对大家敏感的热点问题尤其要摸清摸透,以便“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对教案和PPT再次修改,确保教案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教学需要。

其三,抓好备课和说课环节。教案和PPT确定后,要通过认真的备课,确保对教授内容烂熟于心。在此基礎上,积极参加说课环节,相互切磋交流,听取其他教师对本人教案的建议,尤其是要重视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中肯意见。如果教案和PPT仍然不尽如人意,必须不厌其烦地修改。

其四,确保对时事政策的及时准确掌握。思政教育者必须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坚持阅看新闻资料(我以腾讯新闻为主),跟踪国内外重大的形势和政策变化,并作出客观思考,以便于我们适时联系课本知识,验证理论的说服力,解决现实的困惑,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辨别力。

(二)课上掌控能力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课堂作为思政教学者的主战场,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亩三分地”中最不可忽视的那部分,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方式。我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如下环节。

首先,要严格按照备课和说课时确定的讲授内容、方法和步骤,把应该讲到、讲透的知识点依序向前推进。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普通但不可忽视的起码要求,因为如果不以大纲为准绳从而完不成讲授内容是教学大忌,对于教学来说极不可取。

其次,要善于及时调节课堂气氛。课堂上,大家难免“走神”,抑或气氛沉闷,这就需要不动声色地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来。比如,通过讲述一个预先准备好的有趣故事,使大家重新集中注意力。当然,“插播”的“梗”必须与课堂内容有关。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知识竞答等手法提升大家的听课效果。

再次,要妥善运用好语言和动作。我感到自己授课时语速太快、没有顿挫起伏、不善于渲染气氛,很影响授课效果。另外,仅凭一张嘴“波澜不惊”地讲课,不善于通过暗示性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引导学生,这些不足,如果不尽快克服,就无法提升授课艺术。

(三)课后回顾解疑请教是教学设计的改善依据

不论自认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但每次上课期间,总能发现好多东西没有考虑到。如果课后听之任之下去,很不利于个人授课水平的提高。因此,课后的回顾、解疑和请教应该成为改善授课艺术的重要过程。

首先,每次授课结束,都要及时回顾课堂上自身的表现,并给予客观评价,然后记录下来。在以后备课和上课前,要联系实际情况,不时拿出来参照,提醒自己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

其次,要通过建立与学生骨干密切联系等方式,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学对象的模糊认识,主动答疑解惑,这既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也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友谊,弱化学生可能产生的对于思政课程和自己的消极抵触情绪。

再次,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巨大水平差距,在课后能够积极向本学科的校内外专家主动请教,虚心听取诚恳建议。还要经常通过听老教师授课、请老教师听自己授课指出自己问题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主动参加校外教学研讨会,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是事业不断升华的助推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固然是首要职责,科研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任务。同时,较弱的科研能力也必然会给他的教学实践带来不利影响。

(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有力激发个人科研方向

教学中自然会发现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从而鞭策自己去深入研究。这不光表现在备课、说课等环节能够找准不足,还包括在授课时能发现自己有很多东西因为掌握不全面而讲的不透不深,至于课上或课后与学生互动中更能够发现薄弱环节。这当然要求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提炼问题的答案。

从国家到省地级课题,完全能够涵盖平时自己存在的疑问和不足。而两者的重合点,我常常都已经过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所以并不陌生。由此,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重合点撰写课题报告,往往省时省力,写的也比较成熟透彻。一旦课题批准,因为有充分的前期研究,自己完成任务也会轻松得多。自己研究的东西一旦有了成果,当然会进一步激发自己的钻研兴趣,在既有的研究方向愈钻愈深,形成良性循环。

(二)循序拓展的科研深度逐渐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教学科研相长,二者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固然可以发现科研素材,激起科研兴趣,推动科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科研工作反过来同样也可以促进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水涨船高。伴随对与思政相关以及由此及彼诸多问题的涉猎和不断深入研究,自己对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必定会越来越熟悉,理论认识的深度也随之扩展,在备课和授课时,就能更好地驾驭担负的任务,做好解答学生各种疑惑的充分准备。

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如果与教学活动协调得好,极易和后者形成非常和谐关系,推动教学水平稳步快速提升。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现实情况,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一个问题搞深搞透再逐渐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研究水平。

(三)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能否将两项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明显影响着当事人履行职责的实际成果优劣。试想,一个教师在处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关系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在自己身上就造成了矛盾和两张皮现象,那么每一方面都要独立地耗用大量的时间,是多么的应接不暇;相反,另一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就会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局面,必定能够节省可观的时间和精力转入新的“荒地开垦”工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是没有穷尽的,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果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由此,尽量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应成为思政教师的重要依循。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尽力促进个人的科研工作与之协调发展。在撰写和投稿文章时,向自己教授的《概论》和《纲要》课程靠拢,在申報课题时,也选择与思政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参加理论培训时,要争取多参加一些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岗位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机会,尽快缩小与经验丰富同行的差距。

注释:

[1]《事业心》,https://baike.so.com/doc/6721936-6935999.html,访问日期:2019.8.10.

[2]《政治信仰》,https://baike.so.com/doc/630908-667703.html,访问日期:2019.8.10.

参考文献:

[1]黄英.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

[2]温树峰,钱嘉奇.“立德树人”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24).

[3]陈莉.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13).

基金项目:2019年海南省思政专项科学研究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编号:hnsz2019-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世高(1971-),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军事战略学博士,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教案思政教师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秋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