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影响研究

2020-07-06 11:27张磊闫荣美张瑾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社交媒体

张磊 闫荣美 张瑾

摘要:人口老龄化历来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为切入点,调查了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总结出城市空巢老人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以及使用社交媒体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促进城市空巢老人更好的融入新媒体时代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支持;空巢老人;社交媒体

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相较于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8.87%,较之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即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7%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我国从2010年起便已经迈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在联合国的一份报道中预测,到204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占总人口数的3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欧洲。这预示着,从现在至未来的十多年间,我国将会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在人口老龄化的众多问题中,空巢老人问题尤为严重。据老龄委预测,2015年至2035年我国老年人人口年平均增长将达到一千万左右。当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经达到70%[1]。由于缺乏情感慰藉、健康医护和生活照料等,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和心里功能紊乱的“空巢综合征”[2]。若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将会导致个体躯体症状、内分泌紊乱、性格改变、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老年痴呆[3]。

由此可见如何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尤其是空巢老人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而本文所关注的是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探讨空巢老人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影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内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建构以及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

首先,在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是从空巢引起老人心理变化、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上进行研究。空巢会使得老人产生诸如孤独寂寞、无聊苦闷等负面心理。例如杨芳、付伟、刘晓虹在研究中发现,城市空巢老人在經历年老后的角色转变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后,会使其处于应急状态,常出现抑郁、焦虑、空巢综合征等负面心理状态.。[4]傅宏、陈庆荣指出,空巢老人因社会活动的较少和子女关怀欠缺等,很容易出现孤独感[5],且蓝醒琼、胡君强调: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空巢老人都会有明显的孤独感,且部分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干预,可引发精神疾病.[6]

其次,关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学者们是从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精神满足的角度进行的。如王应宗在研究时分别从空巢老人的“衣”“食”“住”“行”“医”五个方面入手,从而在空巢老人的“家庭”与“辖区”之间建立了服务链接[7]。

最后便是对于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文献都是在对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需求进行阐释后分析养老困境及其原因,最后在探索不同养老模式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李万发和曲研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切入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中探讨城市中对高龄空巢老人进行养老服务的新途径。最后总结得出,要从三大系统出发,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来推动三社联动,要在提高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帮助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梳理正确的养老观念,养老方式则以居家养老为主。

(二)国外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

相较于国内,空巢家庭在发达国家出现的更早,且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国外社会各部门和学者对于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和养老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首先,国外学者通过对空巢老人精神健康问题的研究发现,空巢会带给老人负面的影响,导致老人产生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学者们将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总结为性别、婚姻和经济收入等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You和Lee研究团队,他们做后得出的结论是:非空巢老人的身心状况要明显比空巢老人强。相比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基本上不会产生抑郁、悲伤以及失落等消极的负面情绪。

在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方面,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但由于本身早已跨入老龄化社会,所以空巢老人现象也是很普遍存在。国外对于空巢老人的照顾大多采取社会照顾模式,即以社区和机构养老为主。而与中国相比所不同的是,西方在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方面都更加接受社会养老。

早在二十世纪后期,西方社会便已经开始向社会赡养转变。正如苏珊·特斯特在《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所强调的,“老人为了减轻家庭照顾负担和体系支撑不足,提倡且希望可以通过社区中社会支持体系解决精神赡养问题。”

Tomassini C 和 Glaser K、Wolf DA(2005)认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1993年借助立法手段,确保了在护理中心和养老院的老人们物质保障与医疗卫生保障,可以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三)“空巢老人”概念界定、社会支持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

《应用伦理学辞典》中对“空巢老人”的定义为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他们身边无子女亲属一起生活,这一群体还包括丧偶独居和未婚的老年人。空巢老人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类是没有子女和伴侣的孤寡老人;第二类是有子女,但是和子女分开住的老人;第三类是由于子女在外地学习、工作或生活,不得已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

我国的空巢现象最早是由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中许多人出国留学或工作,而导致他们的父母被留了下来成为了首批空巢老人。而在国外,“空巢老人”这个名字词最早是在家庭周期理论中被使用。是指从时间的角度理解家庭,“空巢”是时间的起点,即家庭中所有孩子都离开的这个时间点。

为了将特定的一个群体研究透彻,本文将所研究的空巢老人范围限定至:60岁到80岁居住在城市社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不能陪伴在身边,独居或者和伴侣一起居住的老人群体。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在学术界,社会支持的概念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做了不一样的界定,在此文中我们选定林南(Lin,N)综合总结之后的定义:社会支持主要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社会支持是感知的、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支持。如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个需要是比较低层次的需要,后两个需要则属于高层次的需要。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五个需求的顺序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但是总是最迫切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后面的需求才得以显现出来。

首先,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深入研究空巢老人使用社交媒介可以满足的需求层级以及还有哪些方面得不到满足的现状总结可以为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实际案例,也可以丰富和完善社会支持理论在空巢老人社交媒体使用与影响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其次,通过对空巢老人的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社交软件对于空巢老人排解内心孤寂苦闷方面的作用以及影响老人使用软件的因素。

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也会越来越重要,而我们的研究可以为日后网络智能化养老提供案例和经验借鉴。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選取了广州市多个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为主要调查地点,运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一)问卷设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此次研究是从老年人群体切入,探讨社会支持下的老年人对社交媒介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在线下分发了110份问卷,获得了101份有效问卷

本次调查选取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调查对象学历大多为中学(专)或大专,健康状况一般或良好。调查对象职业较为分散,收入与居住条件基本在中等水平或以上。

在问卷设计中,我们选用了部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的由十个项目组成的自评式量表,并与1990年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修订。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实际的客观支持和支持的主观体验。除此之外,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因此,对社会支持的评定有必要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作为社会支持的第三个维度。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1、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援,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

2、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

3、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并且,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6年以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已在国内多项研究中应用,并被译为日文用于一项国际协作研究。从反馈效果来看,该问卷的设计基本合理,条目易于理解无歧义,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要求研究者深入到被调查者生活之中,与被调查者建立真实平和亲密的关系,以此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从而更好地为调查研究提供充分的论据。由于考虑到受访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其阅读能力,问卷理解能力有限,同时问卷中涉及情感支持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度交谈,消除受访者的自我防御心理,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所以为了准确了解老年人对社交媒介的使用情况,我们选取了20个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样本,对其本人和家庭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在选取的20组样本中,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并且会使用智能手机。

三、老年人对社交媒介的使用情况及影响

根据前期的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交媒体使用影响。

(一)社交媒介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1、社会交往方面:

首先不论从以往的文献资料还是从调查数据中,我们都能发现社交媒体对空巢老人最简单、直观的影响体现在了社会交往方面。从目前已经调查的软件中,微信是空巢老人最多接触与首先学习使用的社交媒体软件,其中有86%的老人使用微信,并有76.8%的老人认为微信软件极大地改变了其日常社会交往。微信最主要使用的功能是微信的视频、语音通话功能,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运营商的电话和短信,极大地提升了老人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并且视频功能充分满足了空巢老人随时能与子女视频见面的需求,让老人与子女以及亲属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容易感受到子女的关怀。在采访中,美美同学提到在教会姥姥使用智能手机中的微信视频通话后,姥姥每天都会进行视频通话,并且时长与其他亲属一起邀请视频通话,几乎不怎么使用电话通话了。其中美美同学还表示,姥姥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想与子女时刻进行视频通话,这样可以不受距离影响见面视频,并且也增强了与故乡很久未见面的亲属之间的感情联系。另外,美美的姥姥在学习了微信后还加入了很多兴趣爱好群,随时在群聊内与朋友分享视频、语音等资讯,使老年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场景不仅仅固定在线下,极大的增强了朋友之间社会交往的密切度。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讲,社交媒体不仅为空巢老人提供了客观支持,使空巢老人在社会网络与团体关系中存在感和参与感增强,与社会之间的整体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并从主观支持角度,也促使了空巢老人被子女亲人、朋友等关注、理解,进一步满足了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

2、休闲娱乐:

在大部分老人中,他们的日常生活娱乐选择都很少,并且由于退休后与外界的交流进一步减少,他们的日常娱乐方式往往是单调匮乏的。尤其对于空巢老人而言,没有与子女等一起生活,其日常空闲时间相对很多但娱乐选择却很少。并且由于身体、消费观念等客观因素,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娱乐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广播和电视是目前大部分空巢老人最常选择使用的传统娱乐形式。而社交媒体使用的出现,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进一步拓展了其媒介及娱乐选择范围,这使老人在媒介选择中逐渐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选择的位置。在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中,有64%的老人表示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增多了其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例如阅读微信公众号新闻、浏览朋友圈、发视频等。例如,在采访中,刘爷爷表示,在社交媒体中经常看朋友圈中的新闻与视频,并将好玩的部分与亲人、家庭群中分享讨论。除此之外,刘爷爷十分喜欢阅读生活资讯,经常阅读例如微信公众号中类似于“南方都市报”等公众号平台的新闻与生活资讯,这已经成为了刘爷爷日常娱乐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社交媒体的使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主观支持,丰富了老人们日常的娱乐生活与休闲方式,促进老人们的退休后生活更加丰富、多选择,使空巢老人的心情更加愉悦、生活体验更加多彩。

3、文化知识:

社交媒体的使用除了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娱乐,促进其与外界的社会交往外,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老年人的信息接触范围,增加了其对文化知识等信息的接收能力。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人际传播与传统媒体是其主要信息源,但随着空巢老人退休后社会人际交往的逐渐减少与传统媒体的衰落,老年人的文化知识的接受渠道越来越少,并且市场中适合老年人浏览阅读的可靠信息源更是少之又少。而社交媒体在这方面发挥了其即时性与传播迅速的特点,及时弥补了市场空缺,扩宽了空巢老人获取文化知识的渠道,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更加简便。在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中显示,有46.5%的空巢老人表示曾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过类似健康、医疗等方面的信息,有36.6%的空巢老人表示从这些消息中知道到了更多文化知识,并对生活产生了帮助。我们采访了小张同学的爷爷,他表示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他经常会关注一些健康、饮食方面的信息,并且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到了很多不知道的养生知识,很大的扩展了知识面。“以前从来不知道这些食品竟然还可以带来这么多好处”“更加注意了日常的身体锻炼,按照上面说的多运动散步”等等。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也使空巢老人进一步了解了当下的互联网与流行文化,知道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新潮事物,例如小张的爷爷逐渐学习使用了表情包与“ok”、“拜拜啦”等词语,让小张觉得十分惊喜,感觉和爷爷的沟通更加轻松有趣了。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对空巢老人的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也体现在了促进老年人进一步扩宽文化知识面,获取有效信息帮助中。

4、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由于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经常面临子孙不在身边的“身体缺场”。而社交媒体软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子孙不在身边的遗憾。让空巢老人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与子孙进行语音、视频联系,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完成情感交流。尤其是视频形式,有利于双方对彼此之间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有更加直接、直观的感受,促进了互相的理解。很多空巢老人在与子女视频后都会更加了解子女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并且对子女忙碌的日常生活更加理解。而子女也表示通过视频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平常也会更加放心了。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数字反哺也促进了家庭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不同辈之间语言代沟的缩窄。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父辈亲代由于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往往作为施教者,对子女进行教育与教导。而在社交媒体出现后,子辈作为之前的受教者,由于对互联网等流行文化与对当下电子设备的熟悉了解,转化为施教者,向父辈进行教学。这种数字反哺的形式在缩小了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同时,让父辈与子辈的教与学关系进行了转变,增强了家庭关系之间的沟通与平等感。在数字反哺的过程中,父辈逐渐了解子辈的思想与生活方式,更加贴近当下的社會潮流。在采访中,小磊表示在教会了奶奶使用社交媒体后,奶奶对新潮事物的兴趣更多了,奶奶也逐渐了解了他们所热爱的沟通以及交流方式,和自己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社交媒体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都促进了空巢老人在家庭关系中进一步被理解、被支持,并且增强了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接受度。

(二)未使用社交媒介的老年人

调查显示,影响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因素主要技术复杂、身体原因(视觉、听觉、触觉、操作速度等)、学习能力(辨别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事物的反应力)和学习的信心。在个人因素中,生理因素是老年人未能使用社交媒介的的重要组成因素,但个人的数字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

首先,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是否能够良好使用智能手机的重要原因。在调查中,有老人表示:“我的眼睛花了,看手机的时间不能太长,所以看视频不是很现实”。在《2018年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将近60%的中国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白内障。同时部分老年人考虑到较长时间使用手机将对对眼睛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会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于智能手机深度以及功能的了解。除了视力原因,还有听力问题以及肢体问题等多重身体原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比如在微信上打字对于许多肢体不是很方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件艰苦的工程。其次是对社交产品的学习能力,我们通过“您手机里的应有软件程序是怎样下载的”“您经常使用手机的什么功能”“您最常用以下哪类手机应用程序”“对于微信,您通常会使用哪些功能”等问题来探究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对于“应有软件程序是如何下载”的问题,50%的老年人选择“购买手机时自带的”,48%的老年人选择“孩子或找别人帮忙下载的”,2%的老年人则是“自己从手机应用商店下载”的; 然而许多空巢老人很少有年轻人陪伴在身边,诸多老年人表示在手机使用的过程中试图寻求帮助却未果。没有得到周围亲人朋友或者他人的帮助也是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身体因素、学习能力、没有人帮助等原因使得部分老年人没有主动学习和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

四、结论

从上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社交媒介对空巢老年人获得客观支持、情感支持等都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的老年人表示,使用社交媒介使他们更多的联系家人、朋友,同时使用娱乐功能的媒介也拓宽了他们的兴趣圈,认识更多的朋友,能够紧跟时代。但老年人在使用社交媒介中的困难,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新媒体应努力改善媒体产品内容的呈现方式,生产更加友好的老年人使用内容,添加适宜老年人的信息元素,同时在形式上适应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习惯,体现新媒体对老年人的关怀。例如,专业的老年人网络平台,应该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要的目标受众,考虑到她们的需求,提供更大的字体、简介的界面和功能等。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社交媒体应与老年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他们进行深度的交流,充分听取老年人的意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作为与老年人保持最为紧密联系的家庭成员也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即使不能常常陪伴在身边,也应该时时与老年人保持联系,基于老年人更多的情感支持。亲人和老年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是老年人生活圈中最重要的角色和信息来源,他们应当认识到新媒体对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鼓励老年人使用新媒体,让老年人感受到使用新媒体的乐趣,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讓老年人融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在家人间互动的过程中,也让老年人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参考文献:

[1]老龄委: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DL].[20151109].http: / /district.ce.cn/new area/roll/201511/ 09/t20151109_6945525.shtml.

[2]卢暮雪,郭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 2) :263-271.

[3]陈传锋,严建雯,张红,等.老年抑郁干预与心理健康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80-87.

[4]杨芳,付伟,刘晓虹,等.城市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95.

[5]傅宏,陈庆荣.积极老龄化:全球视野下的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探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5):713-720.

[6]蓝醒琼,胡君.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系统化管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7(1):6-9.

[7]王应宗. 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提升小组工作计划书[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社交媒体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