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对肺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

2020-07-07 09:32吴云峰
文史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肺病新四军防治

摘 要:抗战期间,在新四军部队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民众当中,肺病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防止疾病蔓延,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医疗卫生部门采取了有效措施:做好士兵的体检工作,进行隔离治疗,要求佩戴口罩,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提倡个人卫生,重视疫情发展程度并及时上报,因陋就简,建设医院和病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对肺病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保证了军民的健康,对当今的卫生防疫工作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肺病;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近年来,有关中共根据地医疗卫生工作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1]对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的措施、做法、成效进行了论述,但对传染病防治,特别是有关肺病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研究和专门论述不多。在研究的区域上,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流行病防治则无专门研究。重大的传染病防控仍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肺病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状况

在新四军部队及华中抗日根据地乡村中,有肺部疾病的病人较多。据资料统计,在1939年军部后方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有1/4是肺结核病,部分病人尚在带病坚持工作。在住院死亡126人中,有1/3是肺结核。1940年部队体检2528人,查出肺结核患者584人,占23.1%。1942年第一师体检发现部队患肺结核者占30%。1943年第四师门诊病人检查痰液388份,查出结核杆菌者31份,阳性率为8%。[2]肺结核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对该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开放性病人多,因而在部队中造成传播和流行。其他呼吸道传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肺炎也较常见。军部医院在1938年至1940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有577人,占入院总数的13.5%。美国著名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新四军的救护工作》一文中讲到了她在新四军医院里看到的疾病有:“疟疾,肺病,痢疾,天花,大腿溃烂,胃肠溃烂,上部呼吸器官传染病,包括流行感冒及肺炎,此外皮肤癣(差不多兵士百分之九十生得有癣),沙眼和钩虫寄生等病。”[3]她在《新四军的优秀伤兵医院》一文中提到:“这地带的疾病,内科多于外科。主要的病患是结核症,疟疾,疥癣,蛔虫病,钩头虫病,沙眼,贫血症,各种皮肤病,上呼吸气道病,冬季有肺炎、白喉,最多的是痢疾。”[4]

鄂豫边区的新四军第五师指战员中,“感冒、气管炎、肺炎、贫血等常见病,发病率也较高。”[5]

1943年第七师卫生部住院和门诊伤病员疾病类别中,肺病和呼吸道疾病占有很高的比重。

1943年第七师卫生部住院肺部和呼吸道疾病统计:

疾病 师直 含和支队 皖南支队 沿江支队 巢湖支队 独立团 白湖独立团 合计

肺炎 1 7 18 9 1 36

感冒 8 23 11 20 15 11 88

支气管炎 4 10 3 4 14 5 40

气喘 1 1 2

肺结核 27 46 48 5 25 5 156

资料来源:石文光、伏斟主编《新四军卫生工作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版,第343页。

1943年第七师卫生部门诊肺部和呼吸道疾病统计:

疾病名称 初诊 复诊 合计

肺炎 16 117 133

感冒 3838 6818 10656

气管炎 695 2316 3011

肺结核 336 2094 2430

资料来源:石文光、伏斟主编《新四军卫生工作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版,第345页。

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1944年上半年住院伤病员疾病分类中,也有不少是肺炎和呼吸道疾病:

疾病名称 例数

肺炎 50

肺结核 60

感冒 406

支气管炎 182

肺出血 19

资料来源:石文光、伏斟主编《新四军卫生工作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页。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1944年上半年门诊病人中,有不少是肺部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1944年上半年门诊肺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统计:

疾病名称 初诊 复诊 合计

感冒 3319 9824 13143

气管炎 1468 8237 9705

肺结核 153 630 783

肺炎 57 231 288

鼻炎 13 52 65

资料来源:石文光、伏斟主编《新四军卫生工作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版,第366页。

由此可见,肺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在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发生较多的疾病,而且传染性很高,在病人中占到很高的比重。此类疾病的存在,给军民健康与军队战斗力造成严重威胁,成为部队和根据地卫生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肺部疾病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在军队和根据地的蔓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阻断该类疾病的传播。

1.做好士兵的体检工作

首先是新兵体检。新兵体检是部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士兵的来源主要是从根据地的民众中招收,以及被俘与改造的顽军士兵。为了避免将新兵中的疾病带入部隊,新四军严格把关。凡不符合入伍条件的,一律作退兵处理。属短期可治愈的轻病员,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先集中突击治疗,待治愈后编入部队。在皖南时期,新兵体检就列入保健常规工作,其后,逐渐制度化。1940年,军部军医处关于《严格执行新兵入伍检查》的指示中规定:凡发现有“进行性肺结核,低热、咳嗦、多痰且有咳血史”[6]等疾病者,不准入伍。通过对病员健康程度的严格把关,有效保证了军队的健康水平。

其次,部队年度健康体检。从1938年至1940年,军部军医处每年均对部队安排健康检查,以系统地了解指战员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发现疾病,及时矫治。1940年,新四军对军直、第一团、第三团、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共2528人进行体检,其中肺病人数为584人,占患病率的23.1%。1942年3月,第二师卫生部对全师部队进行了系统的体格检查,共检查10951人,肺部疾病患者为2935人,占26.8%。1941年以后,由各师根据环境和条件,安排不同级别的干部或对全师指战员进行体检。1944年第一师体检1460名新兵,在查出的疾病患者中,有肺病者为40人,占2.8%。1943年和1944年,第四师卫生部为师直和骑兵团排以上干部,第九、十一旅的连以上干部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以沙眼、肺结核为多。通过体检,可以对患病的指战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隔离治疗

很多肺部疾病的传染性很强,为了阻断传染病在军队和民间的传播,新四军医疗机构在发现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时,给予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饮食用具、衣服、痰液等作消毒处理。对患肺结核的炊事员,给予调换工作。后勤人员还注重对餐具、炊具进行消毒。1941年7月,新四军卫生部制定的《新四军卫生工作条例》列出了隔离规则。隔离规则规定需隔离的疾病就包括肺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并要求:“凡患法定传染病者必须施行严密隔离,置单间房,病人接触的东西、病床或排泄物应予以隔离并严密消毒。凡做护理、给药、治疗、饮食时,应穿着隔离衣、戴口罩。传染病房之外面,应置备消毒水盆、火酒棉球和隔离衣。病人的剩饭、排泄物应指定地点掩埋或焚烧。病人之用具于每次清洁前应先置消毒水中浸泡。病人出院必须经几次检验,呈阴性时或过潜伏期才准出院。病人出院后之被褥用具,应以蒸熏、浸煮等法消毒。在呼吸传染病室工作時须戴面具,病人吐出之痰亦应隔离消毒。”[7]通过严格的隔离程序,有效地防止了疾病的传播,也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健康。新四军第三师卫生部门对肺结核的治疗方法是给以鱼肝油和钙片服用,以及注意休息、营养等,并无特效药。[8]

3.要求佩戴口罩

新四军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生疫情时,要求部队佩戴口罩。新四军第三师保健科专门发了戴口罩的宣传品,其他各师也普遍执行。戴口罩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本士兵进出都戴口罩。1944年元月,新四军第三师卫生部发布的《春季卫生工作指示》提出:“戴口罩不应该限于一个季节的事,一年的三季(除了夏季)都应该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伤风、脑膜炎、天花、猩红热、麻疹、白喉等。此外在逆风行军时能阻挡灰沙,在冬天又能抗御吹到脸部的寒气。只要每件衣服留下1个口袋的料就有口罩了,希望各医务干部努力宣传,使指战员自觉戴口罩。如果本单位能设法解决更好,去年存下的口罩要继续用。”[9]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后勤供给比较困难,给战士配发口罩并非易事,但能在部队提倡佩戴口罩,对疾病的预防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豫皖苏根据地的领导人彭雪枫在《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的报告中要求部队普遍配备口罩。他指出,口罩不仅仅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还能在战斗中发挥防毒的作用。[10]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盱嘉县旧铺镇成立卫生委员会,制订卫生办法6点,其中一条是“普遍发动群众上街时以手巾掩口。”[11]在医疗资源比较缺乏的乡村,以手巾来代替口罩也是情非得已,但对于培养民众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流行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

4.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讲究个人卫生

为了防治肺病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构。在新四军中工作的奥地利医学博士罗生特在《新四军的医疗工作》一文中谈道:“最近在这个省里,我们有了一个较民主的地方政府,县长是由人民选出来的。这些地方当局已经控制了所有的私人医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各项公共健康工作,有大量的肺病、疥疮和沙眼病人,我们的任务日益繁重。新四军卫生部主任沈大夫,非常关心如何解决今后日益增多的医疗上的困难。他目前正忙于规划在新四军内建立一所医科大学,力图为这一重要项目物色一批技术人员。”[12]新四军的军医处设化验室,有显微镜、阿乐氏灭菌器等化验设备。对痰的检查,主要找结核杆菌,有时亦作肺炎双球菌、支气管螺旋体以及细胞学检查。

为了防止肺结核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染、蔓延,1940年11月,新四军军医处制定的《保健员的三大任务》要求做到:“不准随地吐痰。痰内含大量细菌,若随地吐痰,干后随风起飞,散布于空气中,很容易传染别人。有肺病的人,吐的痰更是厉害。所以大家应当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有痰时应吐在纸上,以后用火烧掉,或吐在痰盂内。”[13]该文件还要求:“要用自己的杯子饮水。许多同志乱用人家杯子,这看来是一件小事,其实是能传染疾病的。例如肺病病人用过的杯子,我们拿来用,很有可能被传染。每人必须自己有杯子,以预防传染疾病。”[14]新四军第三师卫生部在《春季卫生工作指示》中指出:“环境和个人卫生也很重要,住房子要打扫干净,说服老百姓要开窗户。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不利于脑膜炎细菌、天花病毒、结核杆菌和其他传染病菌的生长,使战士们了解这些,他们会自动地去开窗户(假如老百姓也要开窗那就更好)。吐痰入盂,常晒铺草,推行公筷。”[15]新四军第七师也建立了各种卫生制度,如“设公筷,不随地吐痰。以班为单位挖厕所、垃圾坑。”[16]第七师的医务干部齐仲桓在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四届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号召连队预防疾病:“冬天预防肺炎——防感冒,注意休息与工作之协调。”“防止肺结核之传播——养成个人卫生习惯,用公筷,吐痰入盂,隔离病人。”[17]

新四军曾举行炊事员集中卫生演讲会,先后8次,有135人听讲,并推行公筷运动,对预防当时发病率比较高的肺结核起了一定的作用。新四军第三师的文艺工作者阮雄作了一首《个人卫生要做好》的歌,宣传卫生知识与习惯。该歌的歌词是:“早起睡前要刷牙,常常洗澡勤换衣,每天多喝白开水,大便必须天天有。别人面巾不擦眼,咳嗦喷嚏掩口鼻,常剪指甲常理发,不吃腐败的食物,吐痰入盂不随地,每年要打预防针,个人卫生要注意,预防疾病增强健康。”[18]采取歌曲的形式宣传卫生防疫知识,通俗易懂,能为民众普遍接受。新四军被誉为“精英荟萃的文化之旅”,吸收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和医学人才,如军医处长沈其震就是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还有崔义田、宫乃泉、王聿先等著名医生,其专业的医学防护知识,不仅保证了军队指战员的健康,也对根据地民众卫生习惯的改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5.重视疫情发展程度,及时上报

在抗战期间,各种疫病时有发生。疫情的发生不仅会严重削弱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危及根据地民众的生存。新四军卫生部门要求一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卫生队医务工作条例》规定“遇传染病者须告其部队首长,立即进行隔离,并通知上级卫生部门”[19]。新四军《部队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如某处或某家某乡发现烈性传染病时,应发出卫生警告,并报告首长颁布卫生戒严。”“发现某种烈性传染病时,应即报告上级卫生机关布置防疫。”[20]第七師注重行军卫生制度,卫生员要对驻地进行调查,对当地的地方病和传染病及时提出防止措施。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每到一地,卫生人员先查疫情,在有传染病的农户家门上做出标记、上报,必要时甚至转移驻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采取有力措施防疫,可以防止疾病在部队及民间的蔓延,保证根据地军民的生命健康。

6.因陋就简,建设医院和病房

新四军所处的抗战时期,战斗频繁,环境恶劣,难以建设现代化的医院和病房。新四军的医疗部门和医护人员利用仅有的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收治创造可能。1938年8月,军部在太平县小河口组建后方医院。该地村户不多,以村后一祠堂作病房,设100张床位,以附近的土地庙整修为手术室和X线机室,院部、化验室、药剂室、俱乐部及工作人员宿舍等均设在一翟姓大户家。“一九三九年初,在村北辟地,用毛竹和茅草新建两幢大病房,开设外科和结核病各50张床位,将全院床位增至200张,崔义田、李振湘先后任院长。”[21]1940年,在小河口保留院辖休养所,主要收治肺结核病人。新四军江南游击区后方直属医院的房屋就是由一所旧式祠堂改建的,有内科、外科、肺科等,设备方面,有X光机、太阳灯、人工呼吸机、电疗机等。[22]军民结合,充分地动员民众,利用一切可能的设施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医疗事业的重要经验。

三、结 语

抗战期间,针对在部队与根据地中流行的肺病和其他呼吸道流行病问题,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机构从实际出发,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了疫病的大规模暴发。

由于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制度,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依靠群众,新四军部队的健康程度大大提高。新四军第二师“1941年5月间,全师指战员进行了伤寒霍乱的预防注射,注射率达85%。十月份全师普遍种了牛痘,接种率达96%。这一年部队伤寒、痢疾和肺炎发病率大大减少。”[2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在防止肺病和呼吸道疾病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对当今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方面,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注释:

[1]关于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李洪河的《抗战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史学集刊》2012年第3期)、郝平的《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建设与改造》(《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9期)以及吴云峰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西北工业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等。

[2][6][7][9][13][14][15][17][19][20][21]石文光、伏斟主编《新四军卫生工作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页,19页,294页,351页,260页,260页,351页,373页,298页,300页,146页。

[3][4][12]转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参考资料》(1),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页,460页,541页。

[5][8][16][23]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卫生分会编印《新四军卫生工作史话》,2005年内部编印,第86页,61页,106页,41页。

[10]彭雪枫:《彭雪枫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282页。

[11]衣羊:《旧铺镇成立卫生委员会,决定办法六点》,《新路东》,1944年3月18日,第4版。

[18]《新四军歌曲》编委会编《新四军歌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508页。

[22]马洪武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1-462页。

项目基金: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项目号:AHSKF2019D004)

作者: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肺病新四军防治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