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异域题材诗歌的分类

2020-07-07 07:41姚武赵四荣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魏源分类诗歌

姚武 赵四荣

摘   要: 魏源诗歌在题材分类上有“十诗九山水”的特点,虽然以山水诗为主,但是异域题材诗歌屡见不鲜。魏源异域题材诗歌主要有“神话传说题材”“异族题材”及“异国题材”三类诗歌。本文通过对魏源异域题材诗歌分类的探析,初步揭示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魏源   异域题材   诗歌   分类

魏源(1794—1857)作为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先驱,并称“龚魏”。根据《古微堂诗集》及《补录》中的诗歌统计,魏源留有近900首诗歌。魏源的诗歌在题材上有“十诗九山水”的特点,除了山水诗外,魏源诗歌中还有不少异域题材的。根据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者主要注重对魏源山水诗的研究,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研究往往被忽视,值得发掘与探索。关于魏源诗歌的分类,依据不同的视角与划分标准,可谓众说纷纭。孙海洋的《湖南近代文学》把魏源的诗歌分为“山水记游诗”和“时事政治诗”;在《魏源诗文选注》中,研究者把魏源的诗歌分为“山水诗”和“政论诗”。随着对魏源诗文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将魏源的诗歌分为“赠答诗”“行旅诗”“讽刺诗”“爱国诗”,等等。笔者根据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对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进行探析,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主要有“神话传说题材”“异族题材”及“异国题材”这三类诗歌。

一、“神话传说”题材诗歌

神话传说题材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鲜明的异域特质,从《山海经》中的“异国”“异怪”开始,神话题材往往被当做“想象的他者”,作为文化“自我”的映衬出现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而且这些题材表现的很多意象逐渐积淀为民族文化的原型。

魏源诗歌中也不乏神话传说题材诗歌,以组诗《偶然吟》和《杂诗六首》作为代表。魏源在《偶然吟》第五首选用“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重黎乘六龙”等神话传说题材[1](497),将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神话故事一一道来,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格。魏源借助这些神话题材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偶然吟》第十八首中写道:“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帝阊不可达,泪若天河翻。何时闯天门,亲奏太微言?掀翻凡圣界,跳出阴阳圜。”[1](500)目的是“借古抒怀”。

魏源的另一首典型的神话传说题材诗歌是《杂诗六首》,其一曰:“蚩尤死涿鹿,天乙赦夏台。赫哉钦明世,帝谓何昭回。……苟尽纵其为,豪圣岂无才?天意尚尔然,群伦胡叹哉!”[1](504)对于蚩尤的描写大多过于魔化,以映衬出黄帝对蚩尤的战斗是降妖除魔的正义之战。魏源借“皇帝战蚩尤”的故事,暗示清王朝早日平定外患。

二、“异族”题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异族”一般称为“夷”。“夷”在《说文》中指的是“东方之人也”,一般用来指中原以外的各个蛮族。

魏源在《皇朝武功乐府》十八首中选用了不少“异族”题材[1](659),这些“异族”都是被大清王朝征服的对象。《收金部》中的“扈伦四部”、《定朔漠》中的“西寇”、《收辽部》中的“番蒙”“鱼皮族”等都是被鄙视的“异族”[1](559-562)。在“华夷之辨”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番”“夷”“蛮”“寇”等成为华夏族对“异族”的称呼。魏源在诗歌中沿袭了此类称呼并不鲜见。在他看来,“异族”居蛮荒之地,行为野蛮,不通圣贤之理。魏源异族题材诗歌一方面表现了他“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借古讽今”,以清代前中期的“武功”提振道光末年之“颓势”。

三、“异国”题材诗歌

魏源异域题材诗歌中最重要的是异国题材诗歌,他生活和行走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和大江名川之间,对异国题材耳闻目睹甚广。根据所见所闻所感,“异国”题材诗歌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鸦片题材诗歌

“鸦片”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更是开启了中国近代以来百年的屈辱史及抗争史。关于鸦片(被称为阿芙蓉)的来历,魏源有诗句云:“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醲。”[1](575)鸦片最开始是作为藥品传入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就有皇帝以鸦片为药物的记录。

到了中国近代,“鸦片”成为侵略者攻占中国的“先行军”,在魏源诗歌中常常提及。在《秦淮灯船引》中,他通过“阿芙蓉风十里香,销金窝里黄粱场”[1](620),描绘了即便侵略者还在境内,人们还是沉浸在销魂的“阿芙蓉”中不可自拔。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也有类似的描绘:“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2](369)西方列强一方面以技术、武器侵略中国,另一方面通过鸦片侵蚀中国人的身体与精神世界。鸦片在魏源的诗歌中是以特殊的异域文化形式存在的。

魏源深知鸦片的危害,更是发出了“若由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感叹,并且支持彻底禁烟。时道光帝遂派林则徐严查鸦片,触及外国列强的利益,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

(二)鸦片战争题材诗歌

鸦片战争引发魏源对自我文化进行反思与探索。在《秦淮灯船引》中对“夷舰”的描写表现西方军事实力的强大,“夷船骤至连天涨,夷船退后江不浪”[1](619),英国兵舰的突现,改变了中国人对“夷”的固有认知。《秦淮灯船引》:“但看封豕离大江,依然画鹢出横塘。玉树重开花月夜,羯鼓宁惊霓羽裳?”[1](619)强大的侵略者带给人们的是“天朝中心”观念的破灭,如今异国“坚船利炮”、势不可阻当,成为危险的存在。对于外国侵略者,他还以“贝族”称呼他们,《秋兴二首》:“每逢筹运筹边日,正是攘琛攘赆时。海若蛟宫奔贝族,河宗宝藏积冯夷。莫言象数精华匮,卦气爻辰属朵颐。”[1](684)正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罪行的揭发。

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3](27)的策略,在他的诗歌中有类似的观点。他在《寰海》中提出“欲师夷技收夷用”[1](680),《都中吟》其四:“船炮何不师夷技?”[14](577)此后还提到“题本如山译国书,何不别开海夷译馆筹边谟”[1](577)的想法。魏源主张了解“夷情“夷技”及“夷图”,只有掌握这些,知己知彼,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魏源一方面焦虑于西方的强大,这种强大已经超出了中国人的传统认知,另一方面寻求文化突围的方法,提出“悉夷制夷”“师夷制夷”“以夷款夷”等策略。在面对西方列强,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文化焦虑产生愤懑的同时,魏源站在“势变道不变”的立场,表现出较强的文化自信。

(三)异国风俗人情题材诗歌

魏源的异国风俗人情题材诗歌主要是描写香港、澳门地区的两首诗歌,即他在1848年游历澳门、香港时所作的《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香港岛观海市歌》。

魏源在《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中描绘澳门“西洋化”景象及礼尚往来的情景。其诗序描写当时澳门花园的异域风情,借“怪石古木”“海外珍禽”“洋琴”等形象表达魏源“如游海外”之感。诗篇本身依次借“百蛮语”“百鸟语”衬托澳门西洋化的场景;记叙听夷女弹洋琴的情况和感受,琴声“初如细雨吹云间,故将儿女幽窗态,写出天风海浪寒,似诉去国万里关山难”,以彰显远涉重洋的西洋夷女的思乡情怀,异国风俗人情跃然纸上;通过描写琴声的悠扬婉转,表达夷女情感之变化。结尾更赞叹道:“呜呼!谁言隔海九万里,同此海天云月耳。……呜呼,人生几度三千纪,海风吹人人老矣。”[1](631)在赞赏异域风俗人情的同时,还回馈书画,信守了礼尚往来之俗。

在《香港岛观海市歌》中,魏源以“虚实相生”的方法记录其游历香港时看到的海市蜃楼的景象及感受。首先,诗歌中展露了香港西洋化情景。当诗人来到香港时,香港被英国殖民不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已被改造成一番西洋模样,人们的衣、食、住、行纷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诗的序言中一句“营廛舍楼观如澳门”[1](631)便直接说明香港的变化之大,流露出了诗人痛心的情绪,乃至于诗人发出了“扩我其怀,醒我尘梦,生平未有也”[1](631)的感慨。其次,诗中描绘了香港近代化都市的繁华景象。“商市罢,农市陈。农市散,军市屯。渔樵耕馌春树帘,画本掩映千百皴”[1](631)。商市、农市、军市井然有序,展现出一幅近代化都市的繁华景象,这是在内地未曾见过的。继而写到英国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以及军队的严格训练,“合围列队肃不喧,但有指麾无号令,招之不语挥不嗔”[1](631)。在香港的耳聞目睹让魏源进一步认识到“强国必先强军事”的国家发展理念。最后写海风吹荡,台阁尽失,海市屋楼俄顷消亡。这是提醒人们:世间事物无奇不有,海市屋楼有无真幻也说不清,重要的是,国家衰败,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侵略风涛正急,万万不可大意。正如诗序所言“扩我奇怀,醒我梦尘”,其意也正是如此。

这两首诗通过描写澳门、香港等地的风俗人情,既表现了诗人乐享文化交流的惬意感受,又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集中体现了他改良主义的文学探索精神。魏源一方面站在封建道统的立场,认为“器变道不变”,在他的异域题材诗歌中表达对“夷”的鄙视,以彰显自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魏源又以经世致用的态度,认识到西方器物及文化的优势,主张学习西方实现近代文化的突围。通过探析异域题材诗歌从“异族”到“异国”题材的变化,可以发现在思想理念上魏源完成了从“鄙夷”到“悉夷”再到“师夷”的过程,在文学上让他的异域题材诗歌具有鲜明的近代化特征。在文论观上,魏源与龚自珍相比较,龚自珍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怀疑和挑战,魏源主张在传承传统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加以改造[4]。在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中,贯穿着从“古微”到“师夷”的思想主张,魏源坚持“道存乎实用”“文资乎救时”,提出“主逆复古”论和“愤悱启发”论,成为古近之交“鼓民力”“开民智”的文学启蒙的滥觞。

参考文献:

[1]魏源.魏源全集·古微堂诗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龚自珍.龚自珍全集·己亥杂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魏源.魏源全集·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2004.

[4]姚武.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及其近代化特征探析[J].老区建设,2019(1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项目“魏源的异域题材诗歌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316);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魏源诗文的文化品格与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8A385)。

猜你喜欢
魏源分类诗歌
分类算一算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诗歌岛·八面来风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漫画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