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

2020-07-08 08:57邵传林李晓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市场化营商变量

邵传林,李晓慧

(兰州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问题提出与相关研究

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培育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新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报告中,“创新”作为热词之一一共出现了50多次。此后,在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建设要从“求数量”渐变为“升质量”,从“上规模”渐变为“升结构”,以创新驱动推进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依赖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高密度涌现。在实践中,企业研发(R&D)活动自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高投资性、信息不对称性、长周期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使企业创新常常面临信贷配给难题,巨大的创新融资缺口以及创新融资环境的不健全均会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1]。当下,中国资本市场仍难以成为企业创新融资的主渠道,银行债务融资仍是中国企业创新融资的重要来源。2019年8月召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明确指出要重点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以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企业创新。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创新所处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改革,并呈现出不均衡、多层次发展态势,那么该制度背景是否会影响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如何推进市场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从而更好发挥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视角考察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智慧。

企业创新一直是经济管理学界热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纵览学界有关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可细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的研究:

第一个层面侧重于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此类研究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论点:即正影响、负影响、不显著影响。温军等(2011)研究发现,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关系型债务对企业R&D活动有显著促进作用,即较高的银行债务可提高企业的R&D投入效率[2];钱雪松(2008)研究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风险特征的R&D活动会有惜贷心理,从而使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3];任海云(2010)基于大股东异质性考察发现,股权集中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个人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显著[4]。

第二个层面侧重于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于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的关系,学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此类研究又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法治化视角。德米尔古克-肯特等(Demirguc Kunt et al.,1998)研究发现,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可有效监督高管人员的自利行为,确保外部投资者获得更完善的信息,进一步弥补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保障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R&D活动[5]。二是市场化视角。格里菲斯等(Griffith et al.,2006)认为,公开透明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从而激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而以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倒逼企业创新驱动发展[6]。三是国际化视角。吴剑锋等(2016)研究发现,国际化营商环境能为企业R&D活动带来更为优质的资源[7]。四是政务营商环境视角。何凌云和陶东杰(2018)利用世界银行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政府廉政程度、服务效率越高及市场环境越完善的地区,企业的R&D投入强度较高[8];许志端和阮舟一龙(2019)基于省域层面的数据考察,发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可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从而提高其专利产出[9]。

第三个层面侧重于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银行债务的影响。此类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声誉效应论。叶康涛等(2010)认为,随着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声誉效应的依赖性会有所减弱[10]。二是审计质量效应。江伟等(2008)研究发现,在市场化营商环境改革较慢的地区,高质量审计对企业获得长期银行债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有所减弱[11]。三是潜在风险效应。王彦超等(2016)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化较高的地区,潜在诉讼风险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12]。

综上所述,学界对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层面成果颇丰,但鲜有研究专门基于市场化营商环境这一独特视角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鉴于中国当前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为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有必要在这一个独特体制转型视角下重新审视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中国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力在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软环境,助力企业创新跨越债务高山,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述文献回顾表明,学界尚未从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视角出发研究其对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这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选方向。基于此,本文选取上市公司2008—2014年相关数据,并将其与省域层面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数据及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相匹配展开相关研究;本文还进一步考虑了市场化营商环境指标误设问题,采用作者手工收集整理的城市层面营商环境数据作为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体现为:从研究视角看,由于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优化关乎银企关系的和谐发展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但学界就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如何影响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本文立足于市场化营商环境背景进一步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在银行债务影响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机制,从而补充和完善有关制度与企业创新方面的实证研究;从产权性质看,已有研究主要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未进一步区分其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异质性影响,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进一步从产权性质异质性视角考察上述关系,这有助于厘清在不同产权性质背景下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二、背景、理论与假设

(一)体制背景

纵观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史,市场化营商环境发生了质的演变,可据此将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历程划分为以下阶段:一是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7年)。20世纪50年代,政府扮演着“政治企业家”的角色,中国初步形成了“政统企”的模式,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很小,这一时期实行“统收统支”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13]。二是现代银行业的渐进成型阶段(1978—1991年)。在此阶段,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主要特征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此时,信贷配给体制也由之前的“统收统支”借贷管理演变为“差额调控”(1)具体指: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信贷资金配给体制。三是中国银行业的不断成长阶段(1992—201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市场在资源调控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为顺应市场化趋势开始推崇市场化的信贷配给制度。四是中国金融业的持续优化阶段(2013—2015年)。此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在市场竞争力量的驱动下,有关银行信贷的法律政策逐渐完善,出台了关于银行信贷体系的管理办法(2)该办法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微银行信贷创新融资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开始进入全面优化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市场化营商环境”首次在文件(3)《关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2015-04-02。中被重点强调,此后,中国第一批民营银行正式运营。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背景下,银行债务释放民企创新活力,激发了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银保监会开始深入开展“信易贷”“银税互动”等工作,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以银行信贷供给优化改革为抓手推进企业创新。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深圳市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放大招”,新增银行信贷规模一千亿元以上;福建省出台了《银行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激励评价暂行办法》,以正向激励倒逼银行发挥借贷主渠道作用,助力民企创新驱动发展。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革背景下,银行信贷助力企业创新的成效初步呈现。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接下来,本文先基于企业产权性质视角分析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再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在银行债务影响企业创新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渠道。

1.银行债务、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

已有研究表明,以银行借款为主的关系型债务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银行通过为企业提供R&D贷款、现金管理等服务,进而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利益关系,在甄别企业信息方面有独特优势,对企业的R&D行为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所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关系型债务在总债务中占比越高,企业的R&D投入效率越高[14]。阿摩尔等(Amore et al.,2013)研究发现宽松的银行管制有利于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为R&D活动融资,保证企业在进行R&D活动时有财务连续性,进而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15]。由于短期银行债务具有周期短的特征,可增加企业的还款压力,进而对企业的R&D投入活动产生激励作用,倒逼企业提升研发效率和研发积极性[16]。就债务期限结构而言,短期银行债务有利于发挥其对R&D活动的维护和激励作用,长期银行债务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减少企业资金的波动性,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长期、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活动[17]。

从企业产权性质异质性视角来看,银行债务对国有企业创新和民营企业创新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本文主要基于产权性质异质性视角考察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债务悬置效应背景下,国有企业凭借与银行的“兄弟关系”,在获得银行债务时享有优势,故在信贷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国有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越多则可能会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并且民营企业常遭遇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歧视问题进而被信贷配给。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通常由政府委派且任职较短、变化较大,其作为理性“经济人”,具有“风险规避”和“求稳”心态,追求是职务晋升,力求短期业务平稳,而不是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研发创新活动[18]。R&D项目不确定性强、失败率高、信息不对称强,国有企业决策者出于职业生涯和声誉效应,往往会倾向于保守项目投资;而民营企业的股东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再加上民营企业家天然具有冒险精神和工匠精神,且在银行债务的外部压力作用下会倾向于进行高风险、长周期特征的R&D项目,进而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加[19]。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

假设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债务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5)该假设建立在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对比基础之上提出的,即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债务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2.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调节作用

由于中国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进一步暗含了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可能因地区差异而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况。在不同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下,银行债务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接下来,本文从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信贷资源配置方式、地区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阐述市场化营商环境如何调节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首先,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中,各地区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干预的程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而地方政府的干预也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一个重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不当干预和过度干预均较少;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能为辖区内企业创新融资提供更便利的制度基础设施条件,如构建企业信息数据库、设立地区政策性创新引导基金、实施科技创新引导计划、出台科技创新财税优惠政策等,这均有助于增加企业获得外部贷款的机会,进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20]。反之,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较慢的地区,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不当干预和过度干预均较频繁,因而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企业的创新决策会更多受制于地方政府各类政策的不利影响,此时企业创新的风险会较高,银行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进入高风险、回报不确定的创新性项目,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在中国的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中,信贷资源配置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各地区银行“松绑力度”不同,而信贷资源配置方式会影响企业在进行R&D活动时能否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信贷资源方式的配置更具有市场化特征、更少带有行政干预倾向,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自主性更强,其搜集处理企业信息的能力更强,可弱化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程序和手续,进而有效解决企业研发资金短缺难题,进一步释放企业家创新精神、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21]。相反,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不完善的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声誉效应等非正式机制,或者说银行将信贷更多投放于关系型企业,但这种依靠关系型债务来获得财务连续性的方式会挫伤企业R&D活动的积极性[10]。

最后,产权保护是市场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制度要件。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中,各地区的产权保护程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而地区产权保护会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较快的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有效,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被尊重的程度更高,因此企业会主动披露与R&D项目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效缓解企业R&D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调动企业家进行R&D活动的积极性[22]。在市场化营商环境改革进程较慢的地区,企业创新所产生的知识产权面临较高的侵权风险,若银行将贷款借给企业用于研发创新将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这使银行进一步提高借贷利率,因此企业创新融资成本会较高,从而会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23]。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

假设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债务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由于《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只报告了2008—2014年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相关数据,为了与此相匹配,本文先从万得数据库选取2008—2014年上市企业相关指标,然后将其与《中国统计年鉴》中地区宏观层面的经济变量及市场化营商环境数据相匹配,同时剔除ST、*ST、金融业及有重大变动情况的行业。此外,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以克服极端值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8—2014年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对此实证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选取与界定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创新。学界对企业创新的界定除了使用企业的研发支出R&D外,还使用企业的专利授权数作为度量指标。由于专利授权数是衡量企业创新最直接的指标,本文借鉴已有研究,采用企业三种专利授权数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总量的指标[20],并根据专利申请难度和创新增量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实质性创新(Invention)和策略性创新(Strategic)[24-26]。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银行债务。纵览学界已有研究,关于银行债务的测算多基于银行借款增量作为其衡量指标[27]。鉴于此,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借款增量与总资产之比衡量企业的银行债务,并基于5%的门槛设置银行债务虚拟变量,即:如果企业的银行债务高于5%,则取值为1,否则为0。

3.调节变量

本文的调节变量为市场化营商环境。樊纲等(2016)[28]编著的市场化指数被广泛用于实证研究,本文借鉴已有研究,亦采用市场化总指数(Market)及其五个分指数(6)分指数具体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与法律制度环境。作为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代理变量。

4.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张杰(2017)[29]、郭玥(2018)[30]、张璇(2019)[26]等的研究成果,分别考虑企业层面的微观变量和地区层面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将以下相关变量纳入控制变量集中,这包括负债率(Lev)、企业年龄(Age)、资产收益率(ROA)、固定资产占比(PPE)、政府补助(Sub)、股权集中度(Conc)、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en-holding)、员工人数(NE)、受教育情况(EDU)、地区总人口(Population)及地区实际人均GDP(GDP)。所有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衡量方式参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是否会因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差异而异,设定了如下计量模型:

ln(Patent+1)i,t=β0+β1Debti,t-1+∑Control+∑Year+∑Industry+∑Region+ε

(1)

(2)

(3)

其中,ln(Patent+1)i,t表示企业i在第t年的专利授权量,Debti,t-1表示企业i在第t-1年的银行债务。考虑到企业专利申请并被授予的滞后性以及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滞后性,以上模型的自变量均滞后一期。Control表示滞后一期的企业层面和地区宏观经济层面的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年份、行业与地区固定效应模型。模型(1)主要考察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关变量定义及度量方法参见表1;此外,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银行债务与产权性质的交互项(Debt×Nature),构造模型(2),以刻画不同产权性质下,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若模型(2)中β3>0且显著,则能证明假设H1成立;为了考虑市场化营商环境对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市场化营商环境与银行债务的交互项(Debt×Market),构建模型(3),若模型(3)中β3>0且显著,则能证明假设H2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专利总量的均值为1.464,标准差为1.831,最大值为9.771,最小值为0,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专利授权量存在较大差异;银行债务虚拟变量均值为0.118,标准差为0.323,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调节变量市场化营商环境均值为7.197,标准差为1.592,最大值为9.95,最小值为-0.3,进一步佐证了中国各地区间市场化营商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民营企业组专利总量均值为1.456,最大值为8.927;国有企业组专利总量均值为1.459,最大值为9.363,说明民营企业组和国有企业组专利授权总量相近。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1(续)

(二)相关性分析

表2列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相关估计系数。据相关估计系数表可知,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化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将企业分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组;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样本组中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基本上佐证了假说1。此外,表2还表明,各变量间相关估计系数绝对值大多都小于0.8,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生问题。

表2 主要变量的相关估计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及10%的显著性上显著相关,限于篇幅,其余变量相关估计系数未在表中报告。

(三)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表3为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表3列(1)显示,银行债务与产权性质的交互项(Debt×Nature)估计系数为正,且在5%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即银行债务对民企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为了进一步佐证上述关系,本文进一步将其细分为民营企业组和国有企业组,如表3列(2)、列(3)所示,在民营企业组中,银行债务的估计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在国有企业组中,银行债务的估计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进一步佐证了假设H1。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凭借与银行之间的“兄弟关系”,更多地追求政治晋升,力求短期业绩平稳,而不是R&D活动的高风险、长周期性。但民营企业家天然带有“工匠精神”,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债务压力会倒逼民企提高创新能力,所以银行债务对民企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列(4)结果表明,银行债务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在5%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即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为了检验假设H2,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银行债务与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交互项(Debt×Market),估计结果如表3列(5)所示,银行债务与市场营商环境交互项的估计系数在1%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与市场化营商环境改革进程较慢的地区相比,银行债务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2。这是因为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较快的地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银行更愿意向企业进行信贷投放,从而可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表3(续)

注:***、**、*分别表示在1%、5%及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括号内为p值,后表同。

(四)稳健性检验(7)受限于篇幅,该部分稳健性结果未在文中呈现。

上述实证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假设,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有待于进一步考察。鉴于此,本文基于五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其实证结果表明本文假设具有较好的稳健性,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1.基于被解释变量的再设定

首先,基于被解释变量的再设定实证检验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被解释变量误设造成的。由于以专利总量作为企业创新的度量指标难以全面反映专利的使用价值,本文参考已有研究[26],按企业专利申请难度和含金量高低将三种专利进一步分为策略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

2.基于解释变量的再设定

进一步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解释变量误设造成的。参考已有研究,分别采用滞后一期短期银行债务、长期银行债务作为银行债务的代理变量[16],首先报告了以短期银行债务作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实证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假设1;其次报告了以长期银行债务作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其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假设H2,不再详述。因此,基于解释变量再设定的回归结果基本上佐证了本文假设,即本文研究结论有较好的稳健性。

3.基于调节变量的再设定

基于调节变量的再设定实证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调节变量误设造成的。借鉴已有研究,采用市场化分指数作为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代理变量[31-32]。其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债务与市场化营商环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介组织与法律制度环境)的交互项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基于调节变量再设定的实证结果基本上佐证了假设H2。

4.基于样本区间的再设定

基于样本区间的再设定,实证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不是由于样本区间的选择造成的。鉴于《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只报告了2009年之前的市场化数据[33],为了与此数据相匹配,本文首先从万得数据库中选取2000—2009年企业层面的相关数据,再将其与《中国统计年鉴》中宏观经济层面的数据以及市场化营商环境指标相匹配,实证考察上述关系。

5.基于城市层面营商环境的再次检验

考虑到以省份层面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地区市场化营商环境指标的代理变量可能无法精准测度地区营商环境的实质,本文使用手工收集整理的城市层面的营商环境数据作为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代理变量,再次检验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营商环境总指数及其六个分指数与银行债务的交互项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进一步佐证了假设H2。综上所述,基于城市层面营商环境指标的考察进一步佐证了本文实证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五、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根据前文的实证结果,银行债务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且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进程较快的地区更强。为了检验这种影响会不会通过增加事前研发强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影响,本文以研发强度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市场化营商环境和银行债务影响企业创新的中间机制或中介渠道。参考已有研究,采用R&D投入/账面资产作为企业研发强度的代理变量[34]。如表4列(1)所示,银行债务与产权性质的交互项(Debt×Nature)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列(2)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组中银行债务变量的估计系数在10%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为正;列(3)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组中银行债务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债务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中间机制是银行债务能够在事前增加民营企业研发强度进而提高民企创新产出。列(5)在列(4)的基础上加入了银行债务与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交互项(Debt×Market),结果表明该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正,且在5%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与银行债务的交互作用通过在事前提高企业研发强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正向影响。总之,基于影响机制的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假设。

表4 对影响机制的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及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市场化营商环境、银行债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国有企业,银行债务会催生民营企业家精神,从而对民营企业创新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第二,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会通过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信贷资源配置方式、地区产权保护水平等影响机制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难题,进而以银行债务催生企业创新活力,即银行债务在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较快的地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基于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调节变量、样本区间再设定后,发现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了市场化营商环境和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即通过在事前增进企业研发投入进而在事后对创新产出产生影响。

本文研究带来的政策启示:首先,银行债务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要强化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巧用信贷政策舒缓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精简信贷审批流程,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安排专项信贷额度,创新小微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对扩大融资的金融机构予以贴息性奖励。其次,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要深入开展“愿贷、敢贷、能贷、会贷”帮扶教育,强化授信研究,给民营经济“输血”,借力市场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改革推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信贷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要进一步减免民企贷款利息,中央政府要对减免民企贷款利息的银行业给予奖励,借力银行信贷助力民企创新发展。最后,在政府层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体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不当干预,争取与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标,进而以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构建催生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发展,借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地方金融服务能力,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确保全年信贷总量只增不减;金融机构层面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加强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放大小贷融资杠杆,同时也要强化对企业层面的监督作用,增加企业还款压力,倒逼企业提升研发绩效;借力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革鼓励企业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重点建设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进而以新型银企关系释放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创新驱动推进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市场化营商变量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抓住不变量解题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以市场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全民财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回应六大关切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