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验证法对预防深昏迷患者鼻胃管误插气道的临床研究

2020-07-08 07:32徐莉张丽萍王晓莉蒋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9期
关键词:胃管食管气道

徐莉,张丽萍,王晓莉,蒋燕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EICU,江苏 泰兴)

0 引言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该法主要应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1]。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发现:该法在置管过程中存在误插气道的情况,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加大,直接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3]。为了进一步提高鼻饲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选取2016 年9 月至2019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年其他医院临床资料齐全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以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了二次验证法对预防深昏迷患者鼻胃管误插气道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年其他医院临床资料齐全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纳入标准:(1)患者相关症状符合鼻胃管置入适应证;(2)患者处于深度昏迷,吞咽反射消失;(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参与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胃、食管手术史;(2)患者相关病情较为危急,并且存在其他全身性并发症,已经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安全;(3)其他不适合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年龄50~90 岁,平均(72.69±4.12)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52~89 岁,平均(71.57±4.1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验证方法,术前准备用物: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50 mL 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大别针、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等。先将患者的头颈位置摆好,促使患者的食道通畅。操作人员采用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即将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二次验证法对患者的鼻胃管位置进行确认,即在胃管插入25~30 cm 时进行第一次验证,充分观察患者的情况,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中试气,对胃管的位置进行一个判断,如发现胃管处于食管中时,则需继续置管,如置管长度插入45~55 cm 时,应及时进行第二次验证,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以此来确保鼻胃管放置的位置准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鼻胃管误入气道的发生率、两种方法的置管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以(±s)(%)表示,分别以t、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鼻胃管误入气道发生率的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发生鼻胃管误入气道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鼻胃管误入气道发生率的对比表(n, %)

2.2 两种方法的置管时间的对比

经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置管时间的对比表 min)

表2 两种方法置管时间的对比表 min)

组别 n 置管时间对照组 35 7.14±0.32观察组 35 7.11±0.29 t 0.411 P 0.68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经观察后发现:对照组共发现6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而观察组共发现2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表[n(%)]

3 讨论

鼻饲法主要是由患者的鼻孔插入,经胃管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该法主要应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4-5]。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后发现:一般胃管插入约15 cm 时,胃管头端会到达患者的喉咽部,而该部位属于食管以及气管的共同开口处[6]。人体在吞咽时,会厌会封闭气管,并开放食管,使得相关吞咽物可顺利进入食管;而人体在吸气时,会厌会封闭食管,并开放气管,使得气体可顺利的进入呼吸道[7]。因此,在对患者置管时,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促使机体封闭气道,从而较好地避免了胃管误入气管,并较好地随食管运动而直达胃部[8]。但深昏迷患者自我意识、相关反射意识均消失,难以配合置管,从而加大了置管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了置管误入气道的风险[9]。如何较好地解决此类情况是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鼻饲法的临床应用中,临床常以听气过水声、抽胃液、试气体等方式来检查胃管是否顺利到达胃管[10]。临床常将此类方法称之为一次验证,而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主要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情况较为复杂,易对验证的结果产生影响。如抽胃液时,易出现未抽到胃液的现象,并易将痰液误认为胃液;而在听气过水声时,如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就会致使肺部痰液过多,即使胃管误入气道也可能听到气过水声,从而影响医生的判断;而在试气体时,如胃管进入小支气管或发生胃管打折等情况,也会导致看不到气体呼出,从而影响了胃管验证的准确性。而二次验证法是对长期的临床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在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后所提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最为关键的步骤为增加了第一次试气,在胃管插入25~30 cm 时,进行第一次验证,充分观察患者的情况,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中试气,对胃管的位置进行一个判断。主要是因为此时胃管应当处于食管的颈段或气管上部,如胃管发生误入气道的情况,此时应当处于气管腔最粗的位置,此时发生胃管打折或贴壁的几率较小。此外,该处是气体进出的必经之处,易于医生的判断,可较为准确地对胃管位置进行确认,并且该操作步骤较为便捷,不影响整体的操作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鼻饲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并验证二次验证法在深昏迷患者插入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年其他医院临床资料齐全的深昏迷患者35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以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了二次验证法对预防深昏迷患者鼻胃管误插气道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鼻胃管误入气道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好地表明了二次验证法在深昏迷患者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共出现1 例误入气道的情况,通过分析可发现:出现误入气道的情况主要是因在第一次验证时未将患者的气管套管短时间堵塞,致使气体通过气管套管进出,从而出现了无气体溢出的假象,从而对医生进行了误导。因此,对于深昏迷患者进行置入胃管时,应当认真仔细,并在置入完成后进行周密的检查,以此来确保胃管所处位置正确。

综上所述,在深昏迷患者鼻胃管中,使用二次验证法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减少鼻胃管误入气道的发生几率,最大程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不增加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的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胃管食管气道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