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0-07-08 13:35张晓芬沈玉娟宋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7期
关键词:预见性视网膜视力

张晓芬,沈玉娟,宋静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病情容易反复,存在较多并发症,具有较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增殖性病变以及非增殖性病变两类[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可导致失明。在临床开展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障治疗效果[3-4]。我院就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自2018 年1 月到2019 年1 月收治,抽选量为80 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其中40 例组成参照组,施予常规护理;余下40 例组成观察组,施予预见性护理。参照组内,男27例,女 13 例,年龄 44~78 岁,平均(62.01±0.21)岁;病程为2~16 年,平均(5.82±0.21)年。观察组内,男28 例,女12 例,年龄 42~74 岁,平均(63.10±0.18)岁;病程为 2~15 年,平均(5.80±0.12)年。纳入对象的信息资料经上传处理,计算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脱落或视神经疾病;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患者存在癌症晚期;患者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包括致病原因、治疗目的、治疗内容等,以通俗言语予以宣教,对患者说明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对存在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则予以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心态稳定[5-6]。

观察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评估:依据入院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方案予以完善和调整。

(2)预见性血糖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主要为血糖持续上升导致微血管病变所致,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血糖水平予以控制,并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密切记录患者视力、眼底检查结果。

(3)预见性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体重予以控制和指导,合理限制盐分、油脂等物质的摄入,保持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4)预见性心理疏导: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可导致患者血糖受到影响,导致血糖上升,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存在的疑惑,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对心理问题相对严重的患者,则予以心理疏导。

(5)预见性药物指导: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予以药物治疗进行病情控制,术前指导患者应用短效降糖药物治疗,防止出现低血糖。而应用短效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当天则停止治疗1 次,或者在晚上应用长效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视力水平,并予以比较。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并予以记录和比较。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实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并予以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变化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视力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1 个月观察组 40 0.48±0.21 0.52±0.11参照组 40 0.47±0.11 0.45±0.12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 SDS观察组 40 干预前 65.01±0.20 67.21±0.21干预后 55.76±0.21 52.12±0.25参照组 40 干预前 65.12±0.12 67.33±0.18干预后 59.01±0.15 60.12±0.16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环境 社会 心理 生理观察组 40 干预前 13.40±0.21 14.30±0.21 13.42±0.15 14.28±0.25干预后 18.76±0.15 18.11±0.18 18.16±0.19 19.68±0.97参照组 40 干预前 13.41±0.18 14.32±0.19 13.40±0.11 14.20±0.12干预后 13.92±0.13 14.87±0.15 13.49±0.29 14.54±0.11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因糖尿病代谢紊乱、内分泌系统以及血压系统受损所致。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8]。

研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为多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病变程度与血糖高低呈正比。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视力下降,改善患者眼底情况[9-10]。我院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落实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视力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患者病情以及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通过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使患者血糖得到控制,配合药物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针对存在负面心理患者予以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通过预见性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改善患者视力、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视力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预见性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保护视力等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