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商业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7-08 07:19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郭瑞来莫嘉林王磊梁文科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0年6期
关键词:增量示范区配电

华润电力(贺州)有限公司 郭瑞来 莫嘉林 王磊 梁文科

增量配电业务作为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能源革命的必然产物,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增量配电网企业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供电服务、多能互补建设、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服务的结合和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促进增量配电业务发展、提高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运营效率,推动能源革命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全国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实践为例,分析总结了增量配电业务的商业模式,为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提供借鉴。

示范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规划面积为49平方千米,产业发展分为能源相关产业、建材相关产业、食品及医药产业、综合类产业。示范区于2016 年11 月27 日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06个增量配电网试点之一,于2017年8月28日确定项目业主资格,于2018年1月15日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于2018 年8 月1 日实现正式运营。

增量配电业务商业模式

增量配电业务的基本商业模式为配电服务以及保底供电服务,而综合能源服务是适应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方式多样化变革的需要,将供能侧的多种供能方式和用能侧的多种需求响应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能源服务创新模式。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多以工业园区、工矿企业为试点,用户能源消费具有聚集型、多样性、增长性,非常适合发展综合能源服务。

供电服务

供电服务是配网运营者的主营业务,国家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目的是为了引入竞争、发现价格。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和降低用户成本,实施产业化管理,是配网运营者的核心竞争力。示范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服务质量:

1. 推行“一口对外、一证受理、一站服务”的“三个一”服务。及时了解用户用电需求,主动对接用户,保障用户早用电、早投产、早收益,实现简单业务“一次不用跑”,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

2.推广“互联网+”办电服务,提升办理透明度。推广微信、手机APP、移动终端的电子渠道应用,推行线上办电、移动作业和用户档案电子化,提供进程信息订制推送服务。

3. 优化业扩流程,精简办电资料。取消普通用户内部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实现用户受电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施工图纸与竣工材料合并报验。低压用户业扩报装统一压缩为两个环节;高压用户业扩统一压缩为四个环节。实现资料简化与办电时间双压缩30%以上。

4. 按需提供电力,降低用户接电成本。按用户需求容量,科学优化供电方案,实现用户就近接入。对居民、低压零散用户免费装表到户,对供电配套项目投资界面延伸至项目用地红线,降低用户办电成本。

5. 提升综合检修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力推行联合检修、零点检修等作业方式,精益化管理业扩接入工程,优化配电网建设改造及计划检修停电安排,减少非计划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合理制定停电计划并严格执行。

电源侧“风、光、火、生、储”多能互补

利用增量配电网,开发分布式电源,可以省去从上一级电网购电的输配电价,是提高增量配电网投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配电网是分布式能源一体化生产消费系统的核心。随着取消补贴,平价上网后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在增量配电网内配置分布式电源将变得更加可行。从宏观角度分析,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内部建设多能互补工程,能够有效减少外部主网设备以及外部电源容量的建设,并且可以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的损耗,节约新能源项目的接入费用,对于能源综合效率的提升、解决新能源发展的接入和消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示范区以增量配电网为纽带,规划建设风电、光伏电站、生物质发电站(垃圾焚烧发电站)、蓄电池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电站,打造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2018 年8 月1 日,示范区光伏发电项目(6.0MWp)已并入增量配电网运行,实现了新能源的就近消纳,项目取得良好效益,降低了购电成本;垃圾焚烧发电站、分散式风电、储能设备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供应侧“电、热、水、冷、气”多能联供

对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而言,它可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供电项目,它所承载的是终端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的系统整合价值,它是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多类能源创新服务的有效依托。利用电力网络的营销渠道,利用电力营销的服务网络,同时向用户提供热、水、冷、气等多种能源,采取能源承包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能源一站式”服务,将是受市场欢迎的商业模式。

示范区增量配电网以用户生产与需求为核心,在供电的基础上,拓展供热(不同压力等级)、供冷、供水(工业水、自来水)、供气(燃气、压缩空气、氢气、氧气)等综合能源服务,实现多能协同供应与能源梯级利用,形成了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综合能源优势,已成为地方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全过程“规、建、运、检、售”增值服务

输配电价留给配网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只靠价差收取“过路费”已不是配网企业的生存之道。拓展增值服务,全方位为客户创造价值,增量配电业务才会更有生命力、竞争力。从工程服务、资产服务方面,或是从用户接入、用能质量、价格成本方面都可以是配网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的切入点。

示范区按照用户企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用户在用能规划、设施建设、设备运营、检修维护、售电业务等方面提供了“管家式”增值服务,采取一站式上门服务、共享电工、共享维护、设备租赁、组织用户参与市场交易、减免费用、帮助用户节能降耗、资源共享等做法,有效提高了用户用能的便捷性,降低了用能成本。

智慧能源服务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物联网的逐步完善,我国能源管理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而是朝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用户能源方面的数据应用较少,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增量配电业务的开展,将会积累大量的能源投资和运营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设计,优化企业各类资源配置,提供企业用能安全保障和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提升能源效率和开展能源市场交易的可行性越来越大。

示范区利用多元素能源管理现状,实施配电网调度自动化工程,实现各电源及配电网的四遥(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建设计量计费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能源供应的用能管理和收费管理。将示范区综合能源数据接入智慧能源云平台,实现多表集抄、能效管理、负荷预测、智能运维等功能,打造智慧能源示范基地,构建基于能源优化管理、数据价值挖掘服务的区域商业生态圈。用户可以使用电脑或者手机APP对用能(电、汽、水)情况随时查询,实时负荷、不同时段的用量、费用情况、电能质量、供热参数(压力、温度、流量)、最大需量、电能质量报告等数据一目了然。

总结

本文分析了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依托增量配电网,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和多能互补建设,打造智慧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并介绍了示范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实际进展和经验、规划,为国家增量配电网改革的推进提供可参考模板。

猜你喜欢
增量示范区配电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关于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措施探索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