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致病机理、流行特征及其防控和防治

2020-07-08 10:40孙智媛沈维军万发春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布鲁布鲁氏菌家畜

孙智媛, 陈 东, 沈维军, 万发春,2*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0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类常见动物源性传染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布氏杆菌病可降低牛羊的生产和繁殖性能,主要表现在频繁的流产、死产以及公畜不育上[1];在人的卫生健康上,布氏杆菌病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且存在非持久性免疫的现象[2]。因此,了解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并结合近阶段国内流行概况,实施有效的家畜防控措施并寻找合理的降低感染率的方法尤为重要。

1 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

1.1 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

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在吞噬细胞等各类细胞中存活和繁殖,通过释放主要毒力因子:脂多糖(LPS)及T4SS分泌系统(T4SS secretion system)分泌物质,促进其寄生在宿主细胞表面,并进入含布鲁氏菌的液泡(Brucellacontaining vacuole,BCV)大量繁殖,并在此逃避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随后释放至宿主细胞内质网(ER)[3]和细胞外,入侵骨骼、生殖器官等机体器官和其他组织,诱发家畜及人的健康问题。在此过程中,布鲁氏菌表现出对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胎盘滋养细胞的液泡很强的组织趋向性和复制能力[4]。

1.2 人和家畜的临床特征

布鲁氏杆菌病发病无季节性,主要有两种传染途径:直接接触传染(如交配)和间接接触传染(如饲料、饮水),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5]。根据布鲁氏杆菌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特征,主要将其分为3个阶段: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期,病原体侵入宿主并在宿主内加速繁殖的急性期,以及最终导致宿主组织或器官严重损伤和机能衰退的慢性期[4]。

布鲁氏杆菌在人类寄主中可导致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患者居多,其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症状为疲劳、乏力、肌肉和关节痛等[6],体温呈间歇热、驰张热型,或是不规则的长期低热。其中,多汗是急性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可凭此特点区分急性和慢性[5],继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家畜潜伏期一般为14~180 d,牛、羊、猪的症状基本相似。母畜多表现为妊娠时流产、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以及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流产仔畜多为死胎、弱胎。公畜感染后,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有的出现皮下脓肿、关节炎等症状[7]。

2 国内外流行概况及防控措施

2.1 国内外流行特点及概况

布鲁氏杆菌的主要携带者是山羊和绵羊,其次是牛。在大群中,雌性家畜较雄性家畜易感率高,成年家畜较犊牛易感率高[8]。布氏杆菌病发病本无季节规律,但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发现3—7月季节性布鲁氏病明显增加[9]。在世界范围内,印度及东南亚地区仍为布氏杆菌病高发地区[10],目前仅有澳大利亚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消除了布氏杆菌病[11]。根据世界动物卫生信息数据库的统计:2014年,中国动物患病率居世界第二(2 138起),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为墨西哥,1年患病率高达5 514起[12]。

在人群中,布氏杆菌病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拥有大量草原和牲畜的县或区[13]。除此之外,患此病的高危人群为与牛羊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如牧民和兽医[14],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8~58岁,男性为主[15],男女比例约为2.7∶1。布鲁氏杆菌一般多存在于胎盘[16]、流产胎儿、胆汁、母畜阴道分泌物、公畜精液中[8],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和未煮熟的肉也有可能成为布氏杆菌病的传播媒介[17],该病常通过以上致病菌携带物在家畜和家畜、家畜和人类之间传播。据统计,近几年来,南北方布病患病率呈相反趋势,北方患病率下降而南方患病率持续增长[18],这与动物患病率上升以及动物产品的频繁交易等因素有关。据最近的布氏杆菌病检测资料分析,预测我国布氏杆菌病疫情在全国范围内仍有较大范围的反弹和暴发流行的风险[19]。我国近15年的布氏杆菌病发病率[20]见图1。

图1 全国2015—2020年布氏杆菌病发病率走势

2.2 防控措施

我国牛羊存栏数量大,肉、奶等相关产品需求旺盛,实施布氏杆菌病防控措施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1]。布氏杆菌病作为一大传染病,需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动物3个方面减少牛羊群和人类之间的发病。关于如何防控、防治布氏杆菌病的措施是一直以来的讨论热点,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综合多篇研究报道主要有7条必要措施:①科学合理地引种规划。在进行牛羊的引种工作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监测工作,避免引入携带致病菌的种畜[21]。②合理处置病畜及其尸体。若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时,要先将其隔离,在确诊后需要进行扑杀、焚烧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养殖场地及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③尽量减少家畜调运以及人员进出。在完成引种工作后,尽量减少其他家畜进场的机会,在人员进场前后应进行严密的消毒工作。④定期消毒。对栏舍、饲养区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净化以及杀菌工作,可直接降低环境中可接触的致病菌数量,降低病毒、病菌等的感染几率[22]。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由于治疗成本较高,预后效果不佳,人们大多会放弃对患病动物的治疗,因此,降低此病的易感性、确保大群的养殖质量是唯一可行的预防措施。⑥按时接种防疫。布氏杆菌病在羊群中不易发现,按时做好群体群检疫检测,可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23]。⑦做好养殖人员的防护工作。布鲁氏杆菌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在接触易携带致病菌的物质前必须做好人员防护等必要工作。

2.3 新背景下的防控及消除措施

历年来,人们一直按照控制传染病的方法抑制布氏杆菌病的传播,但综合近几年布氏杆菌病检测数据以及发病趋势图,我们不难发现布氏杆菌病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回升的迹象,且流行范围不断蔓延。在此背景下,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布氏杆菌病防控体系:①提高布氏杆菌病检测的准确性,缩短检测时间。准确诊断和及时消除患病动物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步骤,应在原有诊断方法,如试管凝集试验(SAT)[24]、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等的基础上,研发准确性更高、特异性更高、价位相对低的检验方法,加快布鲁氏杆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质的开发与利用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25]。②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改进布氏杆菌病检测系统[26]。加强养殖户或养殖公司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联系,在发现疑似病例后,在第一时间派技术员调查核实,并及时将数据上报相关单位,做到在相近区域联合调动、联合防控[27]。目前我国布氏杆菌病检测系统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布氏杆菌病监测点监测效率低,信息很难及时利用[25],这应成为完善该系统的改进方面;③严格遵守相关监管制度。遵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如在跨省引进畜种或家畜时提前申请调运审批、省内调配时出示两病检疫证明和检测证明[28];④完善诊断方法及研制有效疫苗。当前对于布鲁氏杆菌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缺乏有效的灭活疫苗,研究建立新的诊断方法和新型疫苗是加快布氏杆菌病的消灭和根除的有效途径[12]。

猜你喜欢
布鲁布鲁氏菌家畜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